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4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19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We have introduced a genetically marked Dissociation transposable element (Ds HPT ) into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Probes for the flanking regions of the T-DNA and transposed Ds HPT element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inver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PCR) technique and used in RFLP linkage analyses. The RFLP map location of 11 T-DNAs carrying Ds HPT was determined. The T-DNAs are distributed on 7 of the 12 tomato chromosome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gene tagging strategies in tomato using Ds HPT , we examined the genomic distribution of Ds HPT receptor sites relative to the location of two different, but very closely linked, T-DNA insertion sites. After crosses with plants expressing Ac transposase, the 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HPT) marker on the Ds element and the excision markers β-glucuronidase (GUS) and Basta resistance (BAR) facilita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s bearing germinally transposed Ds HPT elements. RFLP mapping of 21 transposed Ds HPT elements originating from the two different T-DNA insertions revealed distinct patterns of reintegration sites.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优雅粘囊藻藻胆体(PBS)的特性。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吸收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可证明,它的PBS含有一种红色藻胆蛋白,两种C-藻蓝蛋白和三种别藻蓝蛋白。但是,用PAGE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和纯化所得藻胆蛋白,一般仅得到一种C-PC和一种亚基组成特殊的别藻蓝蛋白APC。这种APC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相同于已报告的AFC660nm。但是它的亚基组成是(αα′ββ′)2而不是(α′α2β2β′)Lc10或(αβ)3。  相似文献   
23.
Development of bacterioplankton was studied by manipulation of planktivorous fish and/or nutrients in experimental enclosures in a fish pond. Grazing pressure exerted by large zooplankton (Daphnia galeata and Daphnia pulicaria)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count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Morphometric analys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vealed a shift in size distribution from larger mainly rod-type bacteria under low grazing pressure towards smaller mainly coccus-type under strong grazing pressure.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bacteria measured as glucose uptake was higher under strong grazing pressure. After removal of large daphnids, the increase in bacterial density wa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two additive factors: low grazing pressure and high level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due to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more abundant algae. Composition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shifted toward larger, rod-type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c efficiency measured by uptake, was lowered. The basic dimensionality of the system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variables was describe by R-mode factor analysis. The manipulated enclosures were relate with factor score.  相似文献   
24.
[目的]核酸的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修饰形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核酸研究过程带来了技术难度。tRNA上具有的大量甲基化修饰会阻碍逆转录进程,从而降低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高通量测序对其的检测效率。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AlkB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脱烷基化酶,可以去除DNA和RNA上多种甲基化为代表的修饰,有望解决以上问题。[方法]针对大肠杆菌来源的AlkB,分别尝试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对纯化获得的AlkB进行酶学性质测定。最后以tRNAUAUIle等两种tRNA为代表,研究AlkB的处理对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Alk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但是在毕赤酵母中可以成功分泌表达。使用镍柱分离纯化后获得了纯度高于95%的AlkB蛋白,其酶学性质参数如...  相似文献   
25.
【目的】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离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本中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磷钨酸染色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其宿主范围,测定温度和pH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和体外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N1203-1Af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保护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共得到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EC-S163-2.1、pEC-S163-2.2、pEC-M1167-5Ar.1、pEC-m1291-2Dr.1和pEC-N1203-2Af.1;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pEC-N1203-2Af.1属于短尾噬菌体中罕见的C3形态型,头部较长,长是宽的2–3倍;pEC-N1203-2Af.1可裂解受试15株大肠杆菌中的3株;感染10 min后进入指数增长期,–20-50℃、pH值为4.0–10.0的环境下均能够保持稳定活性;大蜡螟幼虫感染大肠杆菌N1203-2Af后噬菌体pEC-N1203-2Af....  相似文献   
26.
曾昭阳  栾璐  薛敬荣  孙波  蒋瑀霁 《生态学报》2023,43(7):2938-2948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南方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玉米单作系统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M0)、低量猪粪(M1)、高量猪粪(M2)、高量猪粪+石灰(M3)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猪粪处理下红壤原生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原生生物与微生物互作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猪粪处理下,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含量显著提高;(2)与M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原生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并且显著改变了其群落结构,其中土壤TP、pH、AP、TN、SOM和AK是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增加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4)土壤pH和AP通过影响原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间接提高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玉米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提升旱地红壤的生物多样性,保障土壤健康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  相似文献   
27.
唐杨欣  皮杰  刘新华  向建国  曾聪  李德亮 《生态学报》2023,43(10):4250-4259
河蚬是一类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底栖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近年来,河蚬野生资源量锐减,了解河蚬在国内的潜在分布能为河蚬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基于河蚬在中国的136个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采用ENMeval包和biasfile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分别河蚬现代和未来(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 6个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环境因子贡献率评估影响现代河蚬潜在分布的主要因子,比较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差异从而分析预测河蚬适宜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准确度极高,平均AUC值为0.900±0.037,平均AUCDIFF值为0.019,现代河蚬潜在分布区域总面积为188.33×104 km2,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区域以及黄河流域下游和渤海湾沿岸区域。(2)影响河蚬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温度(年均温和温度年较差)和降水(年降水量)。(3)在未来6种气候情景下,河蚬主要潜...  相似文献   
28.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基于三江源区域草地AGB的野外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集成分析的方式构建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AGB时空估算。基于AGB时空模拟结果,分析了近19年(2000—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草地AGB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多种机器学习结合贝叶斯平均模型,草地AGB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为0.88,RMSE为71.60g/m2,表明多模型集成分析的方式对草地AGB估算获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2)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草地AGB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3)2000—2018年长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国家公园和澜沧江国家公园区域草地AGB多年平均值分别为82.96 g/m2、117.54g/m2和168.39 g/m2。(4)近19年间,在黄河和长江源园区受到温度上升的影响草地AGB呈现出非显著性上升趋势;澜沧江区域,由于2015和2016年的...  相似文献   
29.
树皮是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其功能性状是反映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揭示亚热带山地乔、灌木小枝树皮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标准主轴回归方法对武夷山19种常见木本植物小枝树皮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树皮厚度、树皮密度与树皮含水量在乔、灌木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均值分别为(0.78±0.06)mm、(0.58±0.03)mg/cm3和(155.07±14.16)%。树皮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乔、灌木之间差异也不显著,C、N、P平均值分别为(492.43±4.25)mg/g、(8.90±0.74)mg/g和(0.61±0.06)mg/g,树皮C∶N、C∶P与N∶P平均值分别为60.76±4.17、905.53±67.36与15.19±0.84。(2)树皮性状之间存在关联,其中树皮厚度与密度、密度与含水量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树皮厚度与含水量、氮含量与磷含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乔木树皮碳含量和磷含量间、灌木树皮密度和氮含量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乔木与灌木各性状间关系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0.
生态水文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调节地表径流,缓解暴雨洪涝灾害。但由于城市建设扩张、生态环境退化、极端降雨频发等因素,导致生态水文调节服务出现供需失衡。平原城市中地形水动力较弱及城市发展需求高的特征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基于生态系统供需视角,以生态水文调节率表征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生态供给,以暴雨洪涝风险表征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社会需求,构建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平原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供需研究框架。以典型平原城市天津市为例,应用SWA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ArcGIS定量测度城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供需水平,划分四种供需空间匹配类型,识别供需失衡关键区域,并进行五级规划干预等级分区。结果表明:(1)供给能力呈现“东南沿海高,西北近山低”的空间分布;需求水平表现出“多中心聚集,圈层向外递减”的分布规律。(2)供需空间分布呈现正相关关系,低供-低需在四种供需匹配类型中占据主导,同时空间聚集性最明显。(3)规划干预分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优先干预区占比5.41%,整体与建成区分布一致,大部分集中在市内六区,其次分布在滨海新区核心区,是未来规划治理的重点。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管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