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21.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同环境特征、干扰及更新方式等的响应;森林是较灌丛更适合当地环境状况的植被类型;人工恢复无干扰和轻度干扰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是较好的恢复模式.重度干扰使得1年生植物与地下芽植物比例增加,其它口食性较好的多年生草本减少.较强的干扰是群落无法更新、长期处于灌丛阶段且多样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本地区人工恢复群落在更新进程和多样性维持上优于自然更新群落,种植华山松加速了本地区植被演替进程.建议以适合恢复区域的多种恢复配置方式进行造林,并避免较强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进程并保持恢复群落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2.
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对虾养殖厂凡纳滨对虾大面积暴发红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红,活动减弱,食欲减退,壳变硬,死亡率高等。本研究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中一株为引发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编号为0107。对该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判定为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3.
中华缩叶藓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壁内萌发,随后分裂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可产生两种丝状体,一种是具疣的棒状原丝体,另一种是由长圆柱状细胞组成的轴丝体;配子体原始细胞只产生于块状原丝体上.根据中华缩叶藓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并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类型的划分,确定中华缩叶藓的萌发孢子型应属于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type).  相似文献   
124.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群落水平生理活性(CLPPs)和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标记,综合评估低浓度和高浓度甲胺磷连续施用2和4 yr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胁迫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减少而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同时使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而遗传多样性提高;处理2 yr后高浓度甲胺磷胁迫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较低浓度胁迫更为明显,处理4 yr后两个浓度胁迫则具有相似的显著影响,表明不同浓度甲胺磷的长期胁迫均能对微生物群落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5.
高产透明质酸菌种FJ-23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产透明质酸菌种的选育是提高透明质酸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方法:以马疫链球菌SH-0为出发菌,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和NTG诱变选育。结果:筛选出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双缺陷型突变菌株FJ-23,其透明质酸产量提高了7倍;突变株经6次传代,其产酸量及HA的相对分子量保持稳定,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6.
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γ射线和质子辐照质粒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2MeV的质子和60↑Co产生的γ射线在200Gy的剂量下分别对添加了不同浓度红景天苷的pUC19质粒DNA样品进行了辐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两种辐照过程中均对DN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同时还发现质子辐照后DNA样品中出现了线性形态的,而γ射线辐照后则没有出现,再次证实质子对DNA的损伤作用强于γ射线,这应该和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复杂以及质子对物质的直接电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硫酸盐(Glucosamine Sulfate,GS)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溶酶体Cathepsin D释放后与Bcl-xL的细胞内共定位关系。方法:采用5.0mmol.L-1 GS诱导K562细胞凋亡,通过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5.0mmol.L-1 GS诱导凋亡前后Cathepsin D与Bcl-xL的细胞内共定位关系。结果:GS诱导K562细胞72小时后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细胞出现凋亡,诱导凋亡后的Cathepsin D与Bcl-xL的细胞内共定位信号增强。结论:GS诱导K562细胞凋亡后Cathepsin D与Bcl-xL存在细胞内共定位关系,具备一定相互作用的空间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对大戟属一品红亚属(Subgen.Poinsettia)的4种草本植物种子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1)在光学显微镜下,4种植物种子外形较为一致,为倒卵形至宽倒卵形,表面具瘤突.(2) SEM观察发现,4种植物的种子外种皮表面纹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其中猩猩草种子表面纹饰为鳞片状,齿裂大戟为棒状、刺状,E.davidii为横棒状、疣状,而白苞猩猩草种子表面是由分泌层形成的疣状突起或假孔穴组成.研究表明,4种一品红亚属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并可作为检疫鉴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9.
SSR和STS标记在花生栽培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10份花生品种材料,对通过数据库查询设计合成的SSR引物和其他作者发表的SSR引物及STS引物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品种间简单匹配系数做了聚类分析。获得62个能产生多态性片段的SSR和STS引物对,总共获得427条带,其中291条(68.1%)为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88条带,4.69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6.7%~100%,PIC值为0.254~0.952,平均为0.760。9对SSR/STS引物,即Lec-1、Ah4-26、Ah4-4、SsS14、SHPAL-1、PG71、PG43、PM36、PG22,对所采用的10份花生品种区分率达到10096。说明SSR和STS标记应用于花生品种鉴定有效。  相似文献   
130.
中国桑树选育品种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24个选育桑品种的指纹图谱,用3种独立的方法(特殊的标记;特异的谱带类型;不同引物提供的谱带类型组合)可以有效地鉴别桑树选育品种,证明ISSR标记在桑树品种的鉴别方面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和方法。17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带,40条带具有多态性,占50.0%。24份选育桑树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Nei’S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8731,0.1210和0.1942。桑树选育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说明中国选育桑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较狭窄。UPGMA法聚类和PCA分析都清楚地显示了24个桑树选育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桑树品种的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