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4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91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21篇
  1972年   12篇
  1966年   12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脊髓损伤后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围绕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在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肠道菌群代谢物3个途径中发挥的作用,及与胃肠道炎症反应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生物脱氮是由微生物主导的地球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等过程。在微生物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一系列作用转化为氮气,这种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处理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以信号分子为媒介通过改变菌群密度和周围环境变化来调节微生物的各种行为。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调控QS信号分子在生物脱氮中具有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各种信号分子类型,从基因组学、实际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各类信号分子以及检测方法,同时针对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s)类信号分子在生物脱氮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然而不足之处在于信号分子研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仅仅研究了单一信号分子对生物脱氮的影响。未来可将信号分子应用于实际污水,研究多种信号分子共同作用以及多种微生物之间的QS现象。  相似文献   
93.
儿童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告了我国463名10-19岁儿童青少年的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在青春早期,男女童的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由1.75升/分增至3.10升/分,女童由1.44升/分增至2.07升/分,女童增长较少;以后女童即稳定于这一水平,男童仍略有增长。按身高及按最大心率计标的相对值与其有相似的特征。按体重和瘦体重计算的相对值,在男女童都未见随年龄增长的规律。男童VO2max绝对值及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生物电磁学参数中的电导率与组织的功能性信息直接相关,精准重建生物组织电导率在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诊断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改进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microwave-induced thermoacoustic tomography,MTAT)算法,使组织电导率的重建精度提高。方法 本文在利用有限元离散法求解热声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牛顿迭代法(regularize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RNIM)定量重建组织电导率的改进方法。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和含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仿体实验,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组织仿体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对比度情况下,相比于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采用拟合(fitting)的方法,采用正则化牛顿法定量重建的仿体电导率相对误差明显降低,重建目标精度提高。在仿体实验中采用RNIM方法重建相同浓度的单目标在不同位置的电导率变化幅度更小,以及重建多目标电导率的相对比值与实际更接近,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稳定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算法能更加准确地定量重建组织仿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95.
豚鼠耳蜗电图慢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0.8-150Hz的带通滤波,从豚鼠圆窗记录出一负一正相慢电位.实验结果表明.其对0.5kHz短音的反应阈为729dB nHL.较耳蜗电图快成分低38.27dB nHL.通过离断听觉传导径路不同水平对该电位的观察,表明它是毛细胞及听神经电反应的慢成分.而且可能受听觉传出神经的调控.  相似文献   
96.
1 引言 柳牡蛎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ersch)(同翅目:盾蚧科)是一种以为害杨树为主的刺吸式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三北”防护林区,该蚧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树皮内,吸取树木养分和水分,并使树木表皮栓化。同时,由于枝干被蚧壳所覆盖,对呼吸及光合作用也有影响,特别是幼树被害后,一般  相似文献   
97.
Viburnum luzonicum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Its branch extracts showed potential α-amylase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In order to discover new bioactive constituents, five undescribed phenolic glycosides, viburozosides A−E ( 1 – 5 ), were obtained by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coupled with HPLC-QTOF-MS/MS analys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including 1D NMR, 2D NMR, ECD, and ORD. All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their α-amylase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potency. Compound 1 showed significantly competitive inhibition against α-amylase (IC50=17.5 μM) and α-glucosidase (IC50=13.6 μM).  相似文献   
98.
The migrasome is a new organelle discovered by Professor Yu Li in 2015. When cells migrate, the membranous organelles that appear at the end of the retraction fibres are migrasomes. With the migration of cells, the retraction fibres which connect migrasomes and cells finally break. The migrasomes detach from the cell and are released into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or directly absorbed by the recipient cell. The cytoplasmic contents are first transported to the migrasome and then released from the cell through the migrasome. This release mechanism, which depends on cell migration, is named ‘migracytosi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migrasome ar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fter they leave the cell, which are easy to remind people of the current hot topic of exosomes. Exosomes ar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wrapped by the lipid bimolecular layer. With extensive research, exosomes have solved many disease proble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grasomes and exosomes in size, composition, property and function, extraction method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for generation and releas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spects for the current hotspot of migrasomes, hoping to provide literature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generation and release mechanism of migrasomes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
100.
兔输卵管因子DPF-1的cDNA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