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7篇
  免费   2867篇
  国内免费   621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1108篇
  2020年   959篇
  2019年   1101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860篇
  2016年   1046篇
  2015年   1640篇
  2014年   1995篇
  2013年   2072篇
  2012年   2777篇
  2011年   2371篇
  2010年   1770篇
  2009年   1711篇
  2008年   2078篇
  2007年   1939篇
  2006年   1768篇
  2005年   1618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287篇
  2002年   1112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730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357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12篇
  197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经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香菇多糖灌胃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丽珠肠乐组.7d后处死各组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免疫器官体重及其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结果 用香菇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治疗后,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明显增加,对胸腺指数无影响;显著增强了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 盐酸林克霉素灌胃能诱导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的有效建立.香菇多糖能调整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观察两组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NEC患病率、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的差异.结果 (1)试验组NEC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NEC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及杆菌总数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杆球菌比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似文献   
993.
报道了越南木樨科(Oleaceae)植物1 新记录种大果素馨(Jasminum macrocarpum Merr.).该种产自越南中南部嘉来省的K’Bang, Kon Ha Nung 地区, 凭证标本保存在 HN, IBSC.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情况,为临床用药和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厄他培南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10株,采用VITEK 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包括碳青霉烯酶基因在内的多种B.内酰胺酶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分离菌株来自不同病区无聚集现象,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菌株对广谱青霉素、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为敏感;PCR扩增几乎所有菌株携带ESBL基因,只有一株除外,其中主要是blarsm和、blactx-mo3株blaNOM-1基因阳性,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菌株之间没有克隆关系。结论该院分离10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是存在NDM-1金属酶联合ESBL,菌株间未发现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关系。方法对1218例胃息肉同时进行H.pylori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胃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胃息肉部位与H.pylori感染关系、胃息肉病理类型与H.pylori感染关系。结果发现胃息肉Hpylori感染患者532例,Hpylori感染率为43.7%。男性胃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47.5%(216/455),女性Hpriori感染率感染率为41.4%(316/763)(P〉0.05),年龄〈20岁、20~39岁、40—59岁和≥60岁胃息肉H.priori感染率分别为41.7%、44.7%、41.6%和47.2%(P〉0.05);胃窦胃角息肉H.pylori感染率高于其他部位(胃体、胃底和贲门)(P〈0.05);炎性和增生性胃息肉H.priori感染率高于胃底腺和腺瘤性息肉(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能与部分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胃息肉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在癌症发生表观遗传学研究中,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多也最深入的一种机制,异常甲基化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原,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癌变模式中可能起先导作用.胃癌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H.pylori的致癌机制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综述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上皮细胞DNA异常甲基化的关系,阐述H.pylori感染介导慢性炎症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DNA甲基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7.
掌握百色市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免疫效果,客观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现状。方法按现况研究原理,全市12个县(区),每个县(区)各抽取150名儿童,每个县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当地居住三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标志表面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1~6岁儿童1 809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66%,低于2006年全国调查的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0.96%),达到中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要求;1~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7.77%,高于2006年全国调查的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71.24%)。结论百色市自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乙肝免疫效果显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大幅度下降,婴幼儿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也高于全国水平。加强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今后乙肝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SPF和正常鼠下呼吸道菌群多样性区别,为研究洁净环境下呼吸道菌群对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提供简便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飞行质谱和DGGE的方法检测正常和SPF BALB/c小鼠及Wistar大鼠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菌群多样性的区别.结果 SPF BALB/c小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普通小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消化道.SPF Wistar大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普通大鼠.结论 SPF环境造成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减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索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进行细菌快速药敏试验的方法。方法选择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以头孢他啶作为目标抗生素,测定不同时间段培养肉汤内头孢他啶的残存量作为判断药敏结果的依据。结果不同敏感性的细菌培养基中残留的头孢他啶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MS技术可以用于细菌的快速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大鼠肝癌发生中肝癌组织CLDN1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规律。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择40只作为模型组,其余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在1-12周饮用含DEN80mg/L的饮水以诱癌(每日8mg/kg),各组在造模过程的第4周、8周、12周、16周随机5只取肝,第20周剩余大鼠取肝,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CLDN1mRNA的表达,应用MSP法检测肝组织CLDN1启动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结果模型大鼠病死率为10%(4/40),正常组无死亡。至第20周,成瘤率达到100%。RT—PCR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16周和20周CLDN1 mRNA表达下调(P〈0.05),其他各周两组差异不显著。MSP结果表明,模型组肝组织CLDN1甲基化率达77.78%,而正常肝组织甲基化率为2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LDN1启动子甲基化及CLDN1基因表达下调与大鼠肝癌病变相关,对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