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2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411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672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Pugionium(Brassicaceae)is a small genus that occurs in central Asian deserts.The interspecific delimitation and taxonomic treatments of this genus are disputed and its phylogenetic origin remains unknown. In the present study,we examined these issue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We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examine inter-and intraspecific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ly two species,namely P.dolabratum and P.cornutum,can be warranted for all examined populations and specimens,whereas three species(P.calcaratum,P.cristatum,and P.pterocarpum)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P. dolabratum.This delimitation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molecular data:all populations of P.dolabratum,P. calcaratum,P.cristatum,and P.pterocarpum shared the sam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genotype,whereas those from P.cornutum had another type.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Pugionium and representative genera of Brassicaceae based on ndhF sequences suggest that this genus is sister to the genus Megacarpaea,which,together,comprise a well-supported lineage with Farsetia,Lobularia,Iberis,and Ionopsidium,whereas the two other genera that were previously suggest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genus(Isatis and Bunias)were placed in the other lineages.We further discuss the origin of Pugionium and suggest that it probably originated in central Asia when the climate became drier from the late Miocene.  相似文献   
952.
采用GFP稳定表达的细胞系(293-BAC)接种裸鼠形成移植瘤.取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GFP示踪和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了肿瘤组织中细胞的生长规律.肿瘤细胞释放并生长在组织块附近,向周围空间延伸.种植时散落的薄层组织细胞则直接贴壁生长.生长的鼠源间质细胞占总细胞量的1%~3%,散在或在组织新生肿瘤细胞外围集中生长.原代培养的细胞在传代5代以后,其中的鼠源细胞消失.经过成瘤和传代过程的肿瘤细胞生长性能稳定、来源纯净,是相关研究的好材料.观察到的细胞生长规律可为移植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用体内-体外方法分离了蓝猪耳精细胞。用酶解和解剖方法分离了其成熟卵细胞。分离的精、卵细胞用电融合介导尝试了体外诱导融合。在合适的渗透压(6%甘露醇)和合适的氯化钙(0.04%CaCl2·2H2O)溶液中,用交流电场为30~35V10-25s使精、卵细胞排队;用直流电场400~600V45-50μs65脉冲穿孔条件可诱导30%的精、卵细胞融合和70%以上的卵细胞之间的融合。尝试了人工合子的单细胞培养但未获成功。诱导蓝猪耳精、卵细胞融合的条件与玉米和水稻不同。  相似文献   
954.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322.10-1998和《军队特需药品研发勤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了避蚊胺和水溶性二氧化钛处理迷彩油(CFP)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驱避效果,为研发我军专用的防蚊虫迷彩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3种颜色迷彩油中加入DEET后,不影响DEET的驱蚊效果;添加不同浓度DEET对蚊虫的驱避效果差异显著,20%dEET和25%dEET+迷彩油对白纹伊蚊的平均防护时间均达到或超过10h,达到《军队特需药品研发勤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标准,15%dEET+迷彩油平均防护时间不足10h,未达《军队特需药品研发勤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标准.研究表明:将适量DEET与迷彩油混合涂抹于皮肤可能作为演习或战时的伪装和防蚊的一种有效的综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55.
系统调查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在宁夏灵武市的发生情况和特点发现:沟眶象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结束后以成虫越冬的沟眶象出土出现第1个高峰期,以幼虫越冬的沟眶象经化蛹羽化出土出现第2个高峰期;幼虫危害臭椿根部形成的瘤状物可以作为鉴别沟眶象危害的特征;沟眶象幼虫在土壤中垂直分布范围集中在0~45 cm深土层,约占80%;成虫出土孔集中在距臭椿树干基部75 cm范围内,占88%。据此建议土壤施药化学防治沟眶象时,施药深度不宜低于45 cm,施药点距树干基部水平距离不得少于75 cm,且树周各个方向均需施药。每年10月末沟眶象开始"入土"、翌年4月末开始"出土",在沟眶象"入土"结束后但未冻土之前的11中旬和土壤解冻之后但尚未"出土"前的4月中旬,这两个时期土壤施药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沟眶象的同时,还应适时采取打孔注药、熏蒸等措施防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树干内的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相似文献   
956.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322.10-1998和《军队特需药品研发勤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了避蚊胺和水溶性二氧化钛处理迷彩油(CFP)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驱避效果,为研发我军专用的防蚊虫迷彩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3种颜色迷彩油中加入DEET后,不影响DEET的驱蚊效果;添加不同浓度DEET对蚊虫的驱避效果差异显著,20%DEET和25%DEET+迷彩油对白纹伊蚊的平均防护时间均达到或超过10 h,达到《军队特需药品研发勤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标准,15%DEET+迷彩油平均防护时间不足10 h,未达《军队特需药品研发勤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标准。研究表明:将适量DEET与迷彩油混合涂抹于皮肤可能作为演习或战时的伪装和防蚊的一种有效的综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57.
本文对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雌成虫在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上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雌成虫密度m和平均拥挤度m*间的回归方程为:m*=12.4595+1.2649m;雌成虫在大花马齿苋枝条上、中层虫口数量均显著多于下层。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及不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58.
脱水素(dehydrin,DHN)是一类胚胎发育后期丰富蛋白(LEA),在植物脱水条件下能保护细胞内蛋白质和膜结构免受破坏。本研究中,从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cDNA文库克隆得到逆境胁迫相关蛋白基因AcDHN的全长cDNA(登录号:JN974246),并进行序列分析。将4cD鼢别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双元表达载体pYES-DEST52中,通过转化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进行原核表达分析和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cDHN序列全长为1408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为1017bp,由3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8.3kDa,理论等电点为6.47,AcDHN与仙人掌中DHN蛋白同源性为55%。AcDHN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出分子质量约45.2kDa的融合蛋白。重组酵母菌株能表现出艮好抗逆性,特别是对NaCl、低温、Na2CO3和NaHCO3胁迫的抗逆性,其中抗碱胁迫能力表现最强。  相似文献   
959.
为了科学施药, 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进行综合防治, 本研究在室内测定和比较了复配杀虫剂BtA和7种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 Bt、 β-氯氰菊酯、辛硫磷、定虫隆、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对其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蛹和雌成虫的触杀毒性。采用浸叶法测定杀虫剂在室内72 h内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杀虫效果, 结果表明: 与其他杀虫剂相比, BtA对棉铃虫幼虫具有更高的毒性和致死效应 (LC50=0.7364 mg/mL)。将棉铃虫3龄幼虫接到用浓度4 mg/mL上述杀虫剂分别处理过的大白菜上24, 48和72 h, 发现其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72 h后, BtA和其他杀虫剂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效果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BtA施药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 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也在增加。另外, 通过杀虫剂对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蛹和雌成虫的触杀毒性的生物测定发现: 与β-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相比, BtA对中红侧沟茧蜂蛹和雌成虫的毒性较低, 对其蛹和雌成虫致死率分别仅为13.82%和7.33%。本研究证明BtA对鳞翅目害虫具有中等毒性, 而对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则具有较低毒性。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