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哺乳动物胶原中羟脯氨酸含量和红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动物逐渐衰老而衰减。给6月龄小鼠饲喂山楂、花粉、桂园肉、金樱子、胡萝卜等天然营养食品75天后,羟脯氨酸含量上升(F>F_(0.01));红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比活性提高(F>F_(0.01))。  相似文献   
132.
夏萤  张安中  曹小定 《生理学报》1988,40(4):379-381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到,电刺激兔下丘脑防御反应区时,中脑导水管末端的脑脊液样品内亮啡肽免疫活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兴奋时脑内亮啡肽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用放射自显影追踪注射入胚胎的~(35)S-硫酸盐的方法,研究了花背蟾蜍早期形态发生时眼的各部分组织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糖胺聚糖(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简称:硫酸GAG)的合成,并分析了其在眼形态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眼早期形态发生时,合成的硫酸GAG主要是硫酸软骨素。2.眼各部分组织中在即将分化时硫酸GAG合成率增高,分化开始后逐渐下降到原基形成时的水平。3.在晶状体被诱导时,在视杯和晶状体相互贴近的组织及两者间的细胞外基质中硫酸GAG的合成率明显增加,提示这是晶状体诱导的重要因素。4.角膜上皮形成时即向角膜上皮下层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硫酸GAG;角膜上皮透明时,合成更多的硫酸角质素。  相似文献   
134.
Abstract.  1. Dispersal flight, a well-known strategy for aphids to locate suitable plants, was studied for its possible role in disseminating fungal pathogens and parasitoids as natural control agents of aphids by air captures in Hangzhou, China during 2001–2005. Up to 3183 migratory alates of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 were captured from air using a yellow-plus-plant trap on the top platform of a six-storey building in an urbanised area, and individually reared in a laboratory for ≥ 7 days.
2. Among the captured alates, 28.9% survived on average for 2.5 days and then died from mycoses attributed to 10 species of obligate or non-obligate aphid pathogens. These were predominated by Pandora neoaphidis , which was causative of 80% of the mycosed alates. Another 4.4% survived for an average of 3.7 days, followed by mummification of Aphidius gifuensis (52.9%) and Diaeretella rapae (47.1%).
3. Numerous progeny colonies individually initiated by infected, parasitised, or healthy alates were monitored daily for 12 days, and fitted well to a logistic equation depic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ir post-flight colonisation and fecundity. Both infected and parasitised alates from air were highly capable of initiating progeny colonies independently, although their potential fecundity was grea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healthy counterparts.
4.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both obligate and non-obligate pathogens can be widespread with aphid dispersal flight, and demonstrated that parasitoids also took advantage of the host flight for their dispersal.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aphid dispersal biology.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5-二烯-1,4-二酮(DMDD)抗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取4周龄BALB/C小鼠,分5组,20只/组,腹股沟注射DLBCL细胞株OCI-LY19细胞1 × 107 cells/ml 每只0.1 ml,两天后分别灌胃0、1、5、25、125 mg/kg剂量的DMDD,1次/2天,给药的第18日,杀10只小鼠,取瘤组织称重,记录剩余小鼠的生存期。细胞实验取OCI-LY19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00 μl 1×105 cells/ml,分别加入100 μl DMDD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5、25和125 μmol/L,作用0、24、48和72 h,设三复孔,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选择0 μmol/L、5 μmol/L和25 μmol/L的DMDD作为后续用药浓度作用OCI-LY19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型,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LDH释放实验评估药物细胞毒性,qPCR、Western blot分析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与0 mg/kg用药组比,1~125 mg/kg DMDD能抑制小鼠瘤组织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P<0.01)。细胞实验表明:DMDD用药组OCI-LY1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细胞核出现碎裂、凝集和凋亡小体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LDH释放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转录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bcl-2、bcl-xL、jak2和stat3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抑(P<0.01)。结论:DMDD通过抑制JAK2/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中JAK2、STAT3和p-IκBα的表达,下调BCL-2/BAX、活化Caspase-3,最终激活OCI-LY19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内源性通路而促进了DLBCL细胞凋亡,抑制了OCI-LY19细胞增殖,具有抗DLBC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布局及技术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明  于恩逸  周妍  应凌霄  王军  吴钢 《生态学报》2019,39(23):8692-870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对我国新时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16以来,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安排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对现有试点工程布局和技术策略进行全面剖析,能够为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在介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概念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揭示试点工程布局特征,总结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策略,同时探讨试点目前已经取得的效益、工程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表明,25个试点大多分布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骨架区域,并且基本都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总结25个试点实施措施可以发现,工程技术策略主要包含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内容。试点工程的实施,开始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但也存在工程宏观布局不尽完善、生态系统理念没能贯彻、自然恢复策略有待实施、监测评价管理缺乏科学、区域全面发展尚需提升等问题。未来应从完善国家宏观生态战略格局保障体系、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状况和恢复力调查评价、优化工程项目实施规模和时序、研究和实践自然恢复标准与技术、开展长期跟踪监测与进行适应性管理等方面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构建范可尼贫血通路Fancm基因敲除小鼠,研究Fancm基因缺失对小鼠生理功能,特别是雄性生殖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Fancm基因敲除小鼠。分析FANCM蛋白在野生型和Fancm^-/-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统计Fancm^-/-小鼠的出生率、体重、性别比例及子代生育情况,分析血液常规指标。组织形态学研究雄性Fancm^-/-小鼠睾丸生理病理表型。结果敲除Fancm基因ATG区域,获得稳定遗传的C57BL/6背景Fancm^-/-小鼠。Fancm^-/-小鼠睾丸中FANCM蛋白表达完全丢失。Fancm^-/-小鼠无明显的胚胎致死现象,但雌性Fancm-/-小鼠数目显著少于雄性Fancm^-/-小鼠。同窝Fancm^-/-小鼠比较野生型体重无明显区别,部分血常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Fancm^-/-小鼠有明显的生殖能力缺陷。雄性Fancm^-/-小鼠睾丸有显著的发育缺陷,其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影响睾丸发育与精子的生成。结论成功获得稳定遗传C57BL/6背景Fancm^-/-小鼠,Fancm基因参与小鼠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雄性生殖器官功能的维持及调控。  相似文献   
138.
Fifteen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developed to examin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Japanese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These markers were tested in samples from two geographically distant populations: the Sakhalin Island (Russia) and Dalian City (China). The mean numbers of alleles,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were summarized by locus, but none of them show significant di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Most loci conformed to Hardy–Weinberg expect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loci HLJX‐06, HLJX‐12, HLJX‐13 and HLJX‐28, which had heterozygote deficits.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D08生产木聚糖酶的能力,考察了不同p H条件对菌株生长及产酶的影响,结果发现木聚糖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的最适p H与木聚糖酶合成的最适p H不同,分别为3.5和4.5。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两阶段p H控制策略:在30 h内控制p H为3.5;30 h后p H控制为4.5。结果表明:分阶段p H调控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菌体合成木聚糖酶的能力,木聚糖酶比酶活(2 223.38 U/m L)和生产强度(26.47U/(m L·h))分别比恒定p H 4.5时提高了14.3%和30.6%。该工艺对提高木聚糖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研究和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对D-乳酸在微孔超高交联树脂HD-01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p H对D-乳酸吸附的影响,D-乳酸的吸附量随p H的升高而降低,最佳p H为2.1。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温度293.15、313.15和333.15 K下D-乳酸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0.99。树脂HD-01对D-乳酸的吸附量为0.146 5 g/g(ρe=102 g/L,333.15 K),比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1600高出11%。计算得到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和等量吸附焓变ΔH均小于零,说明D-乳酸在HD-01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D-乳酸在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一阶速率方程。D-乳酸在树脂上的传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93.15 K达到吸附平衡只需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