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2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尿激酶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 h、3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及疗效。结果:颈内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动脉主干(M1)段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例。溶栓治疗后10例获得完全再通,9例部分再通,3例未开通。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16例,占总病例61.5%。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并发颅内出血1例。再通后发生再闭塞1例。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行,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氨茶碱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空白组及氨茶碱组,培养后观察细胞光镜及电镜形态学、FDA/PI荧光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和胀亡细胞比例变化。结果:①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可自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与胀亡形态学改变。②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氨茶碱诱导作用下,凋亡率有显著增高,但胀亡率相对无显著增高。结论: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凋亡与胀亡现象,氨茶碱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但不能有效的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胀亡。  相似文献   
993.
hTERT基因组成型过量表达的Vero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组成型过量表达hTERT的Vero细胞系。方法:从质粒pCI-neo-hTERT酶切、分离纯化hTERT cDNA,克隆入phEF/chMAR-hyg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hEF/chMAR-hyg-hTERT。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Vero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克隆分离培养,用RT-PCR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的hTERT mRNA表达丰度,Western blotting验证高丰度表达hTERT mRNA克隆的hTERT表达。用Cedex AS20细胞密度和活力分析系统考察过量表达hTERT Vero细胞在组织培养板中批次培养的生长特性。结果:从phEF/chMAR-hyg-hTERT转染阳性细胞中筛选出hTERT mRNA和蛋白高丰度表达的Vero细胞系(Vero-T1),Vero-T细胞在批次培养中后期的细胞密度和活力均高于野生型Vero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hTERT基因组成型过量表达的Vero细胞系,为探索以组成型过量表达hTERT的技术途径改善细胞培养特性、提高病毒疫苗生产工艺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重金属镉与铜在棕尾别麻蝇体内的积累和排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镉(Cadmium,Cd)和铜(Copper,Cu)在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Diptera:Sarcophagidae)生长发育过程中积累和排泄的动态变化,在室内给棕尾别麻蝇初产幼虫连续饲喂含不同浓度Cd2'或Cu2+的人工饲料,每隔24 h测定幼虫对Cd2+或Cu2+积累和排泄及变态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幼虫取食含有Cd2+的饲料后,大部分Cd2+积累在体内,少部分通过排泄系统排出.Cd2+在幼虫体内的积累量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幼虫取食含200 μg/g Cd2+饲料后,体内Cd2+积累量高于取食含100 μg/g、400 μg/g和800 μg/g Cd2+饲料后体内Cd2+积累量,幼虫对Cd2+排泄量亦有相同的规律.Cd2+在幼虫、蛹和刚羽化成虫中的含量依次降低.棕尾别麻蝇幼虫取食含Cu2+的饲料后,其体内Cu2+积累量小于排泄量,而且体内积累量和排泄量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u2+积累量和排泄量与取食饲料中的Cu2+浓度均不成正比.在变态过程中,Cu2+也不断被排泄,体内Cu2+含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囊唇蝴蝶兰,并提供描述及照片。本种与麻栗坡蝴蝶兰非常相似,但它的花瓣较短而宽,花序轴呈"Z"型曲折,唇盘中央的胼胝体较小,可以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冷冻电镜三维密度图的特征分析,研究开发了冷冻电镜密度图可视化软件VAT4M(Visual Analysis Tools for Macro-Molecule Map and Model),实现了对三维冷冻电镜密度图的可视化分析,其主要功能包括密度图和分子模型的可视化、密度图的分割和晶体结构在密度图中的匹配。在可视化方面,在实现等值面可视化方法的同时还实现了体绘制可视化模式。对于结构分析,VAT4M提供了自动分割工具,和所见即所得的分割浏览器。同时,VAT4M还提供了极值吸收法与梯度法相结合的自动匹配方法,而且,对于具有对称性的密度图,可根据一个亚基的匹配结果,迅速得到其准原子模型。最后给出了若干应用实例。实验表明,本平台对冷冻电镜密度数据具有良好的可视与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997.
广州南沙十四涌潮间带三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广州南沙十四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07和2008年在十四涌潮间带选择光滩、海桑(Sonneratia)和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3种生境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对4个季度定量取样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种数、平均生物量和丰度指数上看,茳芏生境最多,光滩第二,海桑生境最少;从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上看,光滩最高,茳芏第二,海桑生境最低。ANOVA分析表明,3种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均呈显著差异,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非度量多维标序(MDS)和聚类分析表明,冬季光滩和茳芏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相似;3种生境的春季和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相似。同时对3种生境间群落组成和数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细胞膜对核酸荧光染料的不同选择通透性,用4μmol/L YO-PRO-1(YP)和4μg/ml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96孔板中的细胞样品。分别在485/538 (Ex/Em, nm) 和530/590 (Ex/Em, nm) 的检测波长下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样品孔的YP和PI荧光强度。将YP和PI荧光强度值与用荧光显微镜对同一细胞样品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定量分析结果相对应,通过对YP荧光强度值与凋亡细胞数的直线回归分析 (r = 0.999,P<0.01),得到依据YP荧光强度值求得凋亡细胞数的直线相关方程。该方法可检测出样品中少至180个的凋亡细胞,具有灵敏度高和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9.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可溶性MBP融合肝素酶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肝素酶Ⅰ的高效生产工艺,利用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与肝素酶Ⅰ融合性能,通过构建相应的表达质粒pMHS,在大肠杆菌方面实现了肝素酶Ⅰ可溶性表达。通过对LB培养基摇瓶培养E.coliTB1(pMHS)的诱导时机、诱导剂用量以及添加葡萄糖、酵母提取物、乙醇、氯霉素和卡那霉素等一系列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了该可溶性肝素酶融合蛋白MBP-hepA的最佳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Newly emerged larvae of the fleshfly, Boettcherisca peregrina were exposed to two different CdCl2 concentrations of 100μg/g and 400 mg/g diet fresh weight (DFW). They were administered in the diets until the end of larval stage. Cd-exposed larvae accumulat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Cd and this accumul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exposure dose and time. The body weights were lightened and lengths of larvae were shortened considerably after Cd exposure, especially at the higher Cd concentration. The total larval duration was also extremely affected due to Cd exposure. The average duration was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by 14 h at the lower Cd concentration, while it was increased by 33.7 h over controls at the higher Cd concentratio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ontents of either soluble proteins, total lipids or caloric values in the hemolymph occurred due to Cd exposure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sted period but after 120 h of Cd exposure. In contrast, when exposed to Cd with its higher concentration, total sugar contents in the hemolymph were increased strikingly over the whole tested time, except after 96 h of Cd exposure, while they were not apparently altered except after 24 h of Cd exposure at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Cd exposure shows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etabolism, in larvae of this fleshfly, depending on its exposure time and d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