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7篇
  免费   2044篇
  国内免费   900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580篇
  2022年   881篇
  2021年   1025篇
  2020年   906篇
  2019年   1034篇
  2018年   687篇
  2017年   708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1109篇
  2014年   1402篇
  2013年   1212篇
  2012年   1636篇
  2011年   1628篇
  2010年   1306篇
  2009年   1432篇
  2008年   1523篇
  2007年   1428篇
  2006年   1319篇
  2005年   1071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495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产腈水解酶菌株的诱变及培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保存的1株产腈水解酶的Rhodococcus rhodochrous菌株采用氯化锂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了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g1-A6。经过优化得到培养基的配方为(g.L-1):葡萄糖10,谷氨酸钠10,酵母膏3,己内酰胺7,MgSO40.5,K2HPO40.75,KH2PO40.75。当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 r.min-1,初始pH值7.0,通过补加葡萄糖,该菌的腈水解酶酶活可达到26.77 U.mL-1。  相似文献   
972.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利用绿原酸和铝离子的络合显色反应,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30 nm处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量。绿原酸质量浓度在1.7×10-4~1.0×10-2g.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秋、夏叶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1.0%。该方法简便、实用、准确。  相似文献   
973.
黄酮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菌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然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黄酮等酚类化合物积累甚少,导致药理活性的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研究了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对深层发酵桦褐孔菌黄酮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所试验的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中,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能有效地增加该菌黄酮的积累。人工培养菌体中的黄酮至少由4种黄酮苷组成,苷元分别是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深层发酵菌丝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由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调控生长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  相似文献   
974.
对13种沙生植物的纤维长和导管分子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 二者的径向变异规律呈现上升,下降, 波动或恒定不变趋势。所选树种的平均纤维长度小于900 μm,属于较短纤维。所选树种的纤维长度和导管分子长度除沙冬青年轮内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树种间及树种年轮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对沙生植物的解剖特征的定量研究可以看出,所选树种的次生木质部特征体现了对沙漠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较短,孔径较窄导管以单管孔或复管孔形态出现,纹孔较小使干旱区沙生植物具有较大的水分运输能力,也是水分安全传导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975.
稀有植物香果树叶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Motic显微摄像,研究了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的叶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香果树叶为典型异面叶;表皮由一层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薄;气孔类型为平列型,仅分布于下表皮;下表皮上零星分布着多细胞表皮毛;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构成;海绵组织枝状分布,排列极为疏松,细胞间隙大;叶脉主脉发达;上述特征反映出植物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76.
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干旱胁迫下柽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干旱胁迫下柽柳(Tamarix androssowii)基因的表达。分别将Cy5和Cy3两种荧光染料标记在干旱处理和对照的柽柳cDNA上,并与载有柽柳基因的微阵列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对芯片进行扫描和分析研究干旱胁迫下基因的表达。共获得了47个下调表达和62个上调表达的基因。Blastx分析表明这些基因按功能可以分为脱水保护、信号传导与调控、活性氧清除、光合作用、代谢、核糖体蛋白、蛋白质的分解与再生等几大类别。同时,发现了一些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功能未知基因和新基因。从而揭示了柽柳具有活性氧消除、代谢调节、脱水保护、蛋白质降解与再生等抗旱途径,并阐述了干旱胁迫前后柽柳基因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977.
以成熟和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影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几种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合子胚带胚乳培养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内蒙沙地种源成熟合子胚的诱导率显著(p<0.05)高于加格达奇山地种源;冷藏处理可以提高成熟合子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同发育时期的未成熟合子胚的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别(p<0.05),其中以子叶初期合子胚(7月5日)诱导率最高;2,4-D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较大,且与BA、KT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S培养基比DCR和MS培养基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4 g·L-1时,诱导率较高。  相似文献   
978.
柽柳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杨传平  王玉成 《植物研究》2007,27(3):293-296
用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的金属硫蛋白基因(metallothionein 1)氨基酸序列对柽柳ESTs序列本地数据库进行tBlastn检索,获得了柽柳金属硫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去除polyA后该基因全长366 bp,其中5′非翻译区97 bp,3′非翻译区59 bp,开放读码框(ORF)长210 bp,编码70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分子量为6.793 kD,理论等电点为4.99,含10个Cys,集中分布在肽链的N端和C端。BlastP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花生同源性最高,与小豆同源性最低。该基因的EST序列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CV792539)。  相似文献   
979.
超临界CO2萃取烟叶中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烟叶中的茄尼醇,考察了萃取过程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方式、夹带剂种类及其用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以茄尼醇的提取率为指标,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能较准确测定烟叶中游离茄尼醇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萃取产物进行了分析。以探索提高提取率的方法,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5MPa,CO2流量15kg·h-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茄尼醇的提取率为:92.1%。  相似文献   
980.
对西伯利亚蓼扦插苗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aHCO3处理,研究了NaHCO3处理浓度和时间对西伯利亚蓼叶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NaHCO3处理浓度分别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同NaHCO3浓度处理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极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差异显著;不同时间的NaHCO3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