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1篇
  免费   2281篇
  国内免费   277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1263篇
  2020年   936篇
  2019年   1223篇
  2018年   1019篇
  2017年   803篇
  2016年   1076篇
  2015年   1542篇
  2014年   1776篇
  2013年   1845篇
  2012年   2141篇
  2011年   1936篇
  2010年   1230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257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1028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孙毅  陈伯权 《病毒学报》1990,6(2):117-121
  相似文献   
72.
用DNA重组技术得到的含甲肝病毒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可在家兔体内产生ELISA竞争抑制与中和抗体。基础免疫后,动物体内竞争抑制抗体滴度为10,加强免疫后达到80。由重组病毒产生的抗体中和指数比甲肝病毒产生者略低。  相似文献   
73.
利用凝胶和离子交换柱(Mono Q)两次层析,将大肠杆菌表达的EB病毒早期抗原P138片段多肽纯化。以此P138为抗原,增加鼠抗人IgA单克隆抗体以扩大IgA的反应,建立了三步ELISA法。用本法检查了100例鼻咽癌病人和63例正常人血清中抗EB病毒IgA/EA抗体,病人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6%,正常人有3例阳性(4.7%)。此结果表明,三步ELISA法较常用的间接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71%)敏感。  相似文献   
74.
 <正> 单葡萄糖甘油二酯(MGDG)和双葡萄糖甘油二酯(DGDG)是莱氏衣原体膜上主要的极性脂。糖脂的生理功能过去很少研究,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实验结果表明,MGDG在膜上容易形成六角形Ⅱ结构,而DGDG则形成脂双层结构。六角形Ⅱ结构的出现与生物膜的生理功能的关系是当前瞩目的研究内容。本文首次研究了外源脂肪酸和胆固酵对莱氏衣原体AIH089菌株膜上糖脂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徐芸  薛京伦 《遗传学报》1990,17(6):469-475
本文从构建杂种细胞14-7-1的基因组文库出发,用种特异的探针分离出含有人体基因组顺序的重组子,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13个克隆,得到8个单拷贝顺序。通过与已建立的杂种细胞克隆分布板杂交以及染色体的原位杂交方法,将1个单拷贝顺序FD11-1定位在11p11-q11上。由于已经报道在11号染色体上具有3个连锁群,它们分别位于11p15、11p13和11q13上,因此,FD11-1有可能为11号染色体连锁基因图的建立提供1个有意义的座位。  相似文献   
76.
The protein encoded by varicella-zoster virus open reading frame 63 and carboxy-terminal deletions of the same were expressed either as fusion proteins at the carboxy terminus of the maltose-binding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 or independently in transfected mammalian cells. The truncations contained amino acids 1 to 142 (63 delta N) or 1 to 210 (63 delta K) of the complete 278-amino-acid primary sequence. Recombinant casein kinase II phosphorylated the 63F and 63 delta KF fusion proteins in vitro but did not phosphorylate the 63 delta NF fusion protein, implying that phosphorylation occurred between amino acids 142 and 210. Immunoprecipitation of 35S- or 32P-labelled extracts of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lasmids expressing 63, 63 delta N, or 63 delta K also indicated that in situ phosphorylation most likely occurred between amino acids 142 and 210. These combined results suggest that casein kinase II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varicella-zoster virus 63 protei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of transfected cells indicated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the 63 protein and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 of 63 delta K and 63 delta N, implying a requirement for sequences between amino acids 210 and 278 for efficient nuclear localization.  相似文献   
77.
78.
几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家白蚁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卡死克、抑太保、灭幼豚3号、爱力螨克和扑虱灵五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家白蚁的毒杀效果。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卡死克、抑太保和爱力螨克对家白蚁的毒杀效果均较好,家白蚁对爱力螨克尤其敏感。2.30pm。yL爱力螨克、327.36pm0VL、卡死克和369.80V*wL抑太保处理白蚁5~6天后,其死亡率可达100%。忌避性试验表明:卡死克、抑太保和爱力螨克对家白蚁均无明显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79.
CO2/盐冲击对小麦幼苗呼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不同抗盐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为材料 ,研究了 CO2 /盐冲击对幼苗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光呼吸和三羧酸循环 (TCAC)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Na Cl抑制小麦生长 ,而 CO2 促进生长 ,这种效应盐处理植株比非盐处理植株明显 ;Na Cl降低叶绿素含量 ,CO2 可使其轻微提高 ;盐对普通小麦TCAC中的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琥珀酸脱氢酶 (SDH)、苹果酸脱氢酶 (MDH)和光呼吸中的乙醇酸氧化酶 (GO)、羟基丙酮酸还原酶 (HPR)有刺激作用 ,CO2 则抑制它们的活性。抗盐小麦对 CO2 /盐冲击的反应与普通小麦有差别。结果可以说明 ,CO2 能够减轻 Na Cl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80.
川百合花粉管的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微管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