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5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66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孙凤云  邓灵稚  刘垚燚  董芊芊  孟醒  车越 《生态学报》2021,41(15):5929-5939
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对区域在地表升温过程中的空间分异关注尚不足。通过设计区域增温敏感性指数,借助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机器学习算法,量化城市不同区域在地表升温过程中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上海市各辖区增温敏感性从高至低依次是: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静安区、普陀区、徐汇区、长宁区、宝山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嘉定区、奉贤区、松江区、青浦区、金山区、崇明区;(2)区域增温敏感性在不同的温度梯度下具有明显差异,在高温梯度下区域间指数值的差异最大;(3)地表覆被的增温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性;(4)基于BRT的增温敏感性指数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和较高的灵敏度。在城市热环境持续恶化背景下,探讨城市异质空间中地表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可为城市热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测度及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蓬涛  刘双嘉  周智  刘春敬  徐磊  高星 《生态学报》2021,41(9):3354-3367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深刻影响地区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京津冀为研究区,选取产水、碳固持以及粮食生产3项生态系统服务,应用InVEST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测度2005年与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水平,探索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格局及类型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2005年与2015年,京津冀地区产水服务处于供需赤字状态,碳固持服务和粮食生产服务处于供需盈余状态,且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呈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2005年与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需状况呈赤字状态,主要赤字范围以京津为中心呈环状分布,并在此期间范围有所扩大。(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将京津冀各县区划分为生态涵养区、生态保育区、生态改良区、生态恢复区以及生态控制区,并针对各类型区生态系统供需状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王浩  马星  杜勇 《生态学报》2021,41(5):1705-1715
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有序是区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构建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并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互惠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通过重要性-敏感性的生态评估方法识别广东省重要的生态源地,使用最小阻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对生态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管控提出策略。结果表明:(1)重要的生态源地面积为54636.77 km2,占广东省国土面积的25.04%;(2)研究所识别的生态源地与广东省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重合程度较高,在自然保护地和生态源地的基础上共选出87处重要生态源地;(3)广东省生态廊道的总长度为7400 km,廊道周边的主要以林地为主;(4)广东省的生态空间主要以环珠三角生态屏障和外围生态屏障为主,其中环珠三角生态屏障的面积、生态重要性略高于北部生态屏障。所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可以为广东省的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完整生态保护体系的构建提供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4.
随着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的变革升级,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还可以解决废塑料潜在的生态环境危害。文中介绍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 (地区) 合作研究项目“废塑料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 (MIXed plastics biodegradation and UPcycling us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MIX-UP)”。该项目聚焦“塑料污染”这一全球化的问题,围绕中欧双方确定的“塑料生物降解菌群”研究领域,联合中欧双方14家优势科研单位,开展实质性的重大前沿合作研究。针对废塑料生物降解中存在的解聚与重塑两个难题,项目以难降解石油基塑料 (PP、PE、PUR、PET和PS) 以及生物可降解塑料 (PLA和PHA) 的混合废塑料作为研究对象,从塑料微生物降解途径解析及关键元件的挖掘与改造、塑料高效降解混菌/多酶体系的构建与功能调控、塑料降解物的高值化炼制途径设计与利用策略3个方面展开研究。本项目将突破废塑料生物降解转化中高效降解元件挖掘、塑料降解物高值化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探索一条废塑料资源化、高值化、循环化、低碳化的新塑料循环路线,建立以“降塑再造”为核心理念的废塑料生物炼制体系,丰富我国固废资源化生物技术利用平台。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塑料 (生物)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水平,还可以推动我国与国际科研院所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5.
我国丰富的古人类遗存为研究东亚乃至全球古人类起源、迁徙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与数据。对已发表的2000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年代学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遗址目前仍缺少基本的年代学数据,不足20%的遗址开展过测年,仅10%左右具有相对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只有极少数开展了多种测年方法的交叉定年。对于80多处出土古人类化石的遗址,亦过半存在明显的年代学争议。我们对一些古人类遗址中的常见各种复杂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我国测年平台和测年队伍建设、考古发掘以及年代学采样与测年方法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遗址年代学研究的可能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改善我国古人类年代学研究现状的可能措施,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对该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6.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21,40(3):347-348
正1920年夏,法国学者桑志华在甘肃庆阳的黄土地层序列里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拉开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序幕。百余年来,中华大地人类遗存不断富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考古学科逐渐成熟并不断开辟出新的分支和方向,目前正以多学科交叉、协作的方式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裴树文副主编在本刊组织的这期《人类演化:地质、年代与科技考古专辑》很好地体现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在这方面的深耕和发展。  相似文献   
97.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PDD)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内的重要病原菌,可导致多种海洋生物患病死亡,近年来在我国不同养殖区域内均有发现和报道。[目的] 通过生理代谢表型、毒力基因分布和分子遗传分析,系统比较我国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不同株系PDD的表型与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 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PDD的蔗糖发酵能力、运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通过PCR检测质粒pPHDD1复制起始点基因pPHDD1 replication origin和毒力基因dly,hlyApl,hlyAch,plpV;基于toxR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16株PDD的遗传关系。[结果] 4株PDD蔗糖发酵测试呈阳性,12株PDD蔗糖发酵测试呈阴性。不同株系PDD运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渤海湾分离株Pdd1608、Pdd2009和Pdd1704的运动能力较强。仅有环渤海湾分离株Pdd1608表现为强溶血性、强磷脂酶活性;海南地区分离株Pdd1612和Pdd0912表现为弱溶血性、无磷脂酶活性;其余菌株表现为弱溶血性、弱磷脂酶活性。菌株Pdd1608的毒力基因谱为pPHDD1 replication origin-dly-hlyAp-hlyAch-plpV,其余菌株的毒力基因谱为hlyAch-plpV。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不同株系PDD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流行于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的PDD可能都由多克隆种群组成,它们具有复杂的表型特征、相似的毒力基因分布和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8.
99.
为获得屯昌猪MYLPF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分析其分子结构特征,研究屯昌猪、杜洛克猪以及其杂交F1代猪不同组织中的MYLPF mRNA表达水平,本研究以GenBank上公布的猪MYLPF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06592)为参考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获得屯昌猪MYLPF基因CDS区.结果显示:该基因CDS区长度510 bp,编码169个氨基酸,在CDS区存在33 G>T的同义突变;该基因编码产物既没有跨膜结构,也不存在信号肽,属于非分泌型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预测存在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9个磷酸化位点,α螺旋区域在预测的二级结构中占比最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YLPF基因在屯昌猪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屯昌猪背最长肌中MYLPF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杜洛克猪及其杂交F1代猪.本研究为探明MYLPF基因对猪肌内脂肪的影响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Zhai  Wenjie  Zhou  Xiuman  Zhai  Mingxia  Li  Wanqiong  Ran  Yunhui  Sun  Yixuan  Du  Jiangfeng  Zhao  Wenshan  Xing  Lingxiao  Qi  Yuanming  Gao  Yanfeng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21,64(4):548-562
The interaction of PD-1/PD-L1 allows tumor cells to escape from immune surveillance. Clinical success of the antibody drugs has proven that blockade of PD-1/PD-L1 pathway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Here, we developed a cyclic peptide C8 by using Ph.D.-C7 C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C8 showed high binding affinity with h PD-1 and could effectively interfere the interaction of PD-1/PD-L1. Furthermore, C8 could stimulate CD8+T cell activation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 We also observed that C8 could suppress tumor growth in CT26 and B16-OVA, as well as anti-PD-1 antibody resistant B16 mouse model. CD8+T cells infil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FN-γ secretion by CD8+T cells in draining lymph nodes also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we exploited T cells depletion models and confirmed that C8 exerted anti-tumor effects via activating CD8+T cells dependent manner. The interaction model of C8 with h PD-1 was simulated and confirmed by alanine scanning. In conclusion, C8 shows anti-tumor capability by blockade of PD-1/PD-L1 interaction, and C8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candida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