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8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脑室内注射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减退的影响及机制.在小鼠脑室内注射STZ建立AD模型,治疗组小鼠采用罗格列酮灌胃给药30天.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神经丝(NFs)蛋白的磷酸化及糖基化、JNK和ERK蛋白的表达,微管结合实验检测Tau蛋白与微管的组装功能,荧光染料Fluoro-Jade B检测小鼠脑内退变神经元.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增加、穿越隐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Tau和NFs蛋白表达过度磷酸化、NFs蛋白糖基化减弱,而用罗格列酮干预的小鼠学习记忆改善并且Tau和NF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NFs蛋白糖基化水平增加,Tau蛋白与微管结合能力改善,模型组JNK的磷酸化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组ERK1的磷酸化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在ERK2磷酸化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脑中FJB标记的退化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说明,罗格列酮能改善STZ脑室内注射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减退,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降低Tau和NFs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减少神经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42.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是近年来新兴的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深度测序技术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DNA结合蛋白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的高通量技术.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大力推动下,ChIP-seq提供了一种相对于ChIP-chip高分辨率、低噪音、高覆盖率的研究方法.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ChIP-seq逐步成为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机制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就该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ChIP-seq数据分析过程及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3.
以南京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CH4和N2O排放通量及年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用田间观测数据验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在该耕作制度下的适用性;利用DNDC模型模拟不同环境因子和管理措施对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GWP)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对照和麦季对CH4排放的模拟偏差较大外,DNDC对其余各处理模拟的CH4和N2O累积排放量与田间观测结果基本吻合,相对偏差变幅7.1%~26.3%,可以直接应用DNDC模型模拟环境因子和主要管理措施对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引起GWP的影响.模型灵敏度检验结果表明,年均温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质地、土壤pH等环境因子对GWP的影响显著;施用氮肥、秸秆还田量和烤田期长短等管理因子对GWP的影响明显.在估算我国稻麦轮作制度下温室气体的点或区域排放规律时,应考虑上述这些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川西理县毕棚沟不同海拔梯度(3600 m、3300 m和3000 m)森林群落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 研究区森林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及净氮矿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不同形态土壤活性氮库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差异.4个采样时期(非生长季与生长季初期、中期及末期)各海拔土壤硝态氮浓度(8.38~89.60 mg·kg-1)均显著高于铵态氮浓度(0.44~8.43 mg·kg-1).生长季初期各海拔梯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负值(-0.77~-0.56 mg·kg-1·d-1),而非生长季、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均为正值.除硝态氮外,不同海拔的土壤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浓度的差异极显著,海拔对它们的影响与季节变化有关.该区土壤净氮矿化以硝化为主,且氮矿化过程不受海拔梯度的影响.冬季土壤净氮矿化明显(0.42~099 mg·kg-1·d-1),早春高的土壤无机氮可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也可能通过淋溶方式从系统中丢失.  相似文献   
45.
不同H5亚型禽流感(AIV)HA上糖基化位点的分布是不同的,然而不同糖基化位点对病毒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定点突变和反向遗传操作构建了3个不同糖基化位点单缺失突变病毒,并对其增殖特性和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HA基因序列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已成功去除了特定糖基化位点。158位糖基化位点缺失突变株rS△158在鸡胚中的EID50和MDCK细胞上TCID50比野生型rS略低,空斑直径显著减小;而单独去除169位和290位糖基化位点的rS△169和rS△290的EID50和TCID50略高于野生型rS,空斑直径相近,但空斑数要比后者高出10倍以上。所有突变株及野生型病毒在CEF上增殖速率相同,对SPF鸡均是高致病性的。因此,糖基化位点可影响病毒的体外增殖,但结果因细胞而异。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采用体外抗骨骼肌疲劳活性模型,从肌肉最大收缩幅度(Cmax);肌肉收缩幅度维持在最大收缩幅度(Cmax)的90%、50%、10%以上的持续时间对应为收缩持续时间T0.9、T0.、T0.1等方面,对石菖蒲中分离鉴定的量较大的6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疲劳活性筛选.结果表明α-细辛醚组的Cmax、T0.、T0.、T0.1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 <0.05.菖蒲醇酮对Cmax、T0.5、T0.1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5-三甲氧基苯甲醛、1,8二羟基-3-甲基蒽醌、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和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对Cmax、T0.9 、T0.5、T0.1值,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因此我们认为α-细辛醚有可能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关系。方法对1218例胃息肉同时进行H.pylori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胃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胃息肉部位与H.pylori感染关系、胃息肉病理类型与H.pylori感染关系。结果发现胃息肉Hpylori感染患者532例,Hpylori感染率为43.7%。男性胃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47.5%(216/455),女性Hpriori感染率感染率为41.4%(316/763)(P〉0.05),年龄〈20岁、20~39岁、40—59岁和≥60岁胃息肉H.priori感染率分别为41.7%、44.7%、41.6%和47.2%(P〉0.05);胃窦胃角息肉H.pylori感染率高于其他部位(胃体、胃底和贲门)(P〈0.05);炎性和增生性胃息肉H.priori感染率高于胃底腺和腺瘤性息肉(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能与部分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胃息肉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8.
临床上,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日益增多,极其耐药的菌株甚至获得了超级耐药细菌的称谓,难以找到有效的抗菌素控制其感染,因而研制有效的疫苗来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显得更加重要。对研制开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纤维粘连结合蛋白疫苗、RNAⅢ激活蛋白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从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5个沉积物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51株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9株具有较强抗菌能力。根据这9株放线菌的菌落和孢子形态,可确定它们都属于链霉菌属。 RAPD-PCR分析表明这9株放线菌为6种不同类型,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9株放线菌可划分到4个大的类群6种不同类型,且结果显示RAPD-PCR聚类分析与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与亲缘关系最近的放线菌模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均存在差异,这说明分离株为放线菌新种的可能性比较大。这6种放线菌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并且抑菌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其可能分泌出多种结构功能不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系沉积物蕴藏着丰富的可供药物开发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后取出新方法.方法:对48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胸患者术前行双乳MRI或彩超检查结合触诊准确定位.全麻小切口开放直视下吸出水凝胶,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灌洗所有腔隙,直至手感探测不到硬结,盐水中无水凝胶为止.结果:48例患者术后无继发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前诸症状体征消失,无明显乳房变形,乳房形态术后恢复满意.术后双乳MRI复查未见明显异物残留.术后1 ~12月(6.2±0.3月)45例随访复查MRI亦未见异物残留,乳房修复完好.结论:注射隆乳后腔内大量盐水灌洗辅助取出水凝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值得推广的凝胶取出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