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7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61.6%、51.2%、48.8%、51.2%;对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2%、23.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2.
林芝地区松茸营养成分分析及松茸多糖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林芝地区5个样点采集的野生鲜松茸子实体为材料,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氨基酸、灰分、VC及矿质元素的含量、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并以正交法确定了松茸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9.45%、12.02%、7.74%、7.84%、9.53%、8.67%、5.76%、0.5046 mg.g-1;矿质元素中K、P含量较高,平均24.063mg.g-1、5.278 mg.g-1,Zn含量高于其它常见食用菌子实体,平均0.5648 mg.g-1,Ca的含量偏低,平均0.4356 mg.g-1;同时含有甾体等有效成分。松茸多糖提取主次因素和最优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水比为1:10、温度80℃、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8.98%。  相似文献   
133.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融合,延长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在体内的半衰期。方法:根据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重新设计GHRH的核酸序列,并通过化学合成和重叠PCR法将GHRH的N端与HSA的C端通过一个11肽的接头连接,获得GHRH和HSA融合的全长基因序列。构建pPIC9-HSA-GHRH表达载体,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通过表型筛选和诱导表达实验得到蛋白表达工程菌,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分析。结果:克隆了HSA-GHRH融合基因,构建了pPIC9-HSA-GHRH融合表达载体;电击转化后通过表型筛选和诱导表达实验得到蛋白表达工程菌;经分离纯化后,对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分析显示其在体内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结论: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有效地提高了GHRH的表达水平,并延长了GHRH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34.
研究河流生境时空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分析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评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支流桥边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2021年4月对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38种,包括节肢动物门23种、软体动物门13种、环节动物门2种。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中滤食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撕食者和收集者。滤食者的优势种为闪蚬和河蚬,刮食者的优势种为方格短沟蜷、铜锈环棱螺和卵萝卜螺,捕食者的优势种为河蟌,撕食者的优势种为秀丽白虾,收集者的优势种为黄色羽摇蚊。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水深(Dep)、pH、温度(T)和硝态氮(NO3--N)。研究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5.
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火烧是一种清理采伐迹地的有效管理措施。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火烧刺激了土壤的碳排放,但对亚热带火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还缺乏了解。在中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采伐迹地上,设置高火烧强度(HF)、低火烧强度(LF)炼山造林处理,利用LI-8100对造林初期(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同时监测观测期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对中亚热带造林初期土壤呼吸及排放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对照(CT)相比,土壤呼吸在火烧后2个月以内显著增加(P<0.05),HF和LF分别增加76.3%和55.3%;在火烧后2-5个月内三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之后,火烧处理土壤呼吸显著低于CT (P<0.05),HF和LF分别降低40%和32.6%;在观测期间火烧处理没有导致土壤CO2累计排放量的增加。(2)火烧处理下,仅HF处理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但拟合决定系数较低。(3)单次降水事件会导致火烧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增加,而对照无明显增加;但连续性降水事件中,降雨早期促进土壤呼吸,而后期呈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正>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笔者在西藏昌都市八宿县、贡觉县、芒康县和昌都县先后观察并拍摄到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西藏首次发现。2013年9月29日,在八宿县然乌镇政府后方的湖边(29°30′17.28″N,96°45′25.44″E,海拔3 934 m),观察到2只白鹭成鸟,其体形纤瘦,全身羽毛白色,头部无羽冠,肩、背和前胸的蓑状羽也消失,呈冬羽特征;虹膜为黄色;眼先黄绿;嘴黑色,但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显淡黄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2014年5月至6月,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了解大水面放养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分别对云南滇池紫根水葫芦放养区(ZW)、野生型普通水葫芦放养区(PW)、未放养水葫芦对照区(CK)水体中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16S r R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ZW、PW、CK 3种水体分离得到54、49、40株菌落形态差异的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7、3.07、2.73,细菌数量分别为1.35×107、8.35×106、2.70×106 CFU/L。16S r RNA序列分析表明,ZW、PW、CK 3种水体可培养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35.1%、32.4%和40%)、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8.9%、32.4%和20%)、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13.5%、5.9%和16.0%)、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13.5%、14.6%和12.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3.5%、8.8%和8.0%)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2.7%、5.9%和4.0%)。在属的水平上,3种水体仅有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红细菌属(Rhodobacter)、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链霉菌属(Steptomyce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10个属的细菌为共有菌属。【结论】大水面放养水葫芦提高了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改变了细菌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分析倭蜂猴粪便微生物中苯酚羟化酶(Phenol hydroxylase,PH)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atechol 1,2-dioxygenase,C12O)的基因多样性。【方法】利用简并引物,以倭蜂猴粪便微生物宏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分别构建PH和C12O基因克隆文库,并对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倭蜂猴粪便微生物来源的PH和C12O基因序列经BLAST比对分析,与GenBank中相应酶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介于92%?100%和87%?1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H基因序列与Neisseria、Burkholderia、Alcaligenes、Acinetobacter 4个属来源的PH序列相关;C12O基因序列全部与Acinetobacter来源的C12O序列相关。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H序列具有LmPH (Largest subunit of multicomponent PH)中高保守的两个DEXRH结构域;C12O序列具有能被Ag+和Hg2+抑制的位点(半胱氨酸)。【结论】倭蜂猴粪便微生物来源的PH为多组分PH,其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邻苯二酚可以被C12O通过邻位开环途径裂解。  相似文献   
139.
以贵州省野生鸭儿芹为研究对象,用RT-PCR克隆获得与木质素合成有关的羟基肉桂酸转移酶基因(CjHCT),并分析CjHCT基因对不同温度的响应,探索人工栽培鸭儿芹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1)CjHCT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90bp,编码42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7.58kD,等电点为6.67;进化树分析表明,CjHCT与茄科植物的HCT亲缘关系最近。(2)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jHCT基因在贵州鸭儿芹根、叶柄、叶及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根中CjHCT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叶中表达量最低,花与叶中该基因表达量相近。(3)对鸭儿芹生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4种不同温度(10℃、18℃、30℃和38℃)分别处理0、0.5、1、2、4、8、12、24h,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jHCT基因的表达量(以0h处理作为对照,表达量为1)在高温(30℃和38℃)处理下于0.5h时最高,其中30℃处理的CjHCT基因表达量高于38℃处理;在低温(10℃和18℃)下鸭儿芹CjHCT基因表达量于12h时最高,其中10℃处理0.5h时CjHCT基因较对照表现为下调;高温(30℃和38℃)下CjHCT基因表达量峰值比低温(10℃和18℃)下表达量峰值高,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也较早。该实验意义在于初步研究发现低温栽培鸭儿芹能抑制CjHCT基因的表达,为人工栽培鸭儿芹温度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解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林窗不同区域中,土壤有机层转化酶活性均高于矿质土壤层;在生长季节,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转化酶活性表现为:林窗中心林下林缘,而脲酶活性表现为:林窗中心林缘林下。冻结初期和深冻期林窗中心土壤转化酶活性均高于林缘和林下,而在融化期林下转化酶活性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冻结初期和融化期林下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而在深冻期林窗不同区域土壤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林窗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对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响应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