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经微生物转化后的化学成分,采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处理得到转化粗提物,采用硅胶、Sephadex^TM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转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单体结构鉴定。结果发现,从银杏叶提取物的转化粗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1)、山奈酚(kaempferol,2)、斛皮素(quercefin,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sid,4)、斛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5)。结果表明,这是首次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提取不同时期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改良过的四种方法(CTAB法、SDS-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对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进行提取。结果:提取当年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纯度(OD260/OD280):CTAB法〉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1.876〉1.7815〉1.7789〉1.6095;产率(μg/g):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CTAB法=796.25〉664〉306〉291.5。提取15年的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纯度(OD260/OD280):CTAB法〉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1.91795〉1.8876〉1.65985〉1.55925;产率(μg/g):尿素法〉CTAB法〉SDS法〉SDS-CTAB法=1529.25〉799〉687.25〉372.5。结论:SDS-CTAB法是提取当年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的最佳方法。CTAB法是提取15年的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中blaTEM及tetM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分离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15株粪肠球菌和9株屎肠球菌,采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MRSA、MRSE、MRSH、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bla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0.0%、57.1%、60.0%、6.7%和88.9%,tet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66.7%、0%。结论blaTEM基因阳性率在MRS中较高,在屎肠球菌中则很高;携带tetM基因是MRSA和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报道发现于海南省鹦哥岭的粗叶木属(Lasianthus Jack)海南省新记录种5种,并描述了它们的主要辨认特征。其中4种(华南粗叶木Lasianthus austrosinensis H.S.Lo、长梗粗叶木L.filipes Chun ex H.S.Lo、西南粗叶木L.henryi Hutch.、台湾粗叶木L.formosensis Matsum.)在与海南邻近的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记录,而大叶粗叶木L.rigidus Miq.则在热带亚洲具有明显的间断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6.
电子束辐照在农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电子束辐照保鲜机理和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对近年来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水果、食用菌、蔬菜、肉类、谷物等农产品保鲜中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与钴源辐照相比,电子束辐照具有杀菌作用强、方便快捷、安全环保等优势,因此该技术在农产品保鲜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7.
对陕西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危害区的天敌种类调查表明,寄生于红脂大小蠹的病原真菌共有5种,其中幼虫期有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拟卵孢霉Ovulariopsis sp.,成虫期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4种,其中以球孢白僵菌和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的致病能力最为显著。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西岳蛇蛉Agulla xiyue Yang et Chou、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ionicus Mayr、中华红林蚁Formica sinensis Wheeler、蚁形郭公甲Thanasimus formicarius(L.)及纤细阎甲Platysoma attenuata(LeConte),它们对红脂大小蠹均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主要有1种寄生蝇和1种茧蜂。  相似文献   
108.
通过仔细研究藏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的始兴斑叶兰Goodyera shixingensis K. Y. Lang的模式及等模式标本, 并同作者野外观察和采集的小小斑叶兰G.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的新鲜植物和文献描述以及标本进行比较, 证实始兴斑叶兰应为小小斑叶兰的异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绿色木霉分泌液能否分解小球藻细胞壁。【方法】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固定绿色木霉,游离绿色木霉和固定化绿色木霉分别培养一段时间,离心培养液,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素酶活性。在上清液中加入浓缩的小球藻悬浮液,用显微镜计数细胞壁破碎的小球藻。【结果】绿色木霉能同时分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1,4葡萄糖苷酶3种纤维素酶,其中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固定化绿色木霉反复使用5次后,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能保持到初次的67.4%。市售纤维素酶、游离绿色木霉、固定化绿色木霉初次及第5次分解小球藻细胞壁的效率分别为47.3%、86.5%、81.5%、52.1%。【结论】市售纤维素酶、游离绿色木霉、固定化绿色木霉都能分解小球藻细胞壁,其中固定化绿色木霉因可重复使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邢鲲  赵飞  韩巨才  马春森 《昆虫学报》2015,58(2):160-168
【目的】昼夜变温幅度对昆虫的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等核心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以恒温为主,温度设置不符合自然界中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无法明确温度波动幅度与恒温之间的生物效应差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二步变温,模拟了不同的昼夜温度波动幅度(25±2℃,25±4℃,25±6℃,25±8℃,25±10℃和25±12℃)与相应恒温25℃,研究了不同变温幅度对十字花科世界性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中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变温幅度对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5±2℃,25±4℃和25±6℃对小菜蛾生活史性状的影响与恒温(25℃)相似,但25±10℃和25±12℃却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我们发现,较大的昼夜变温幅度显著影响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而适宜夜低温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日高温胁迫对小菜蛾的不利影响;并且认为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影响昆虫核心生命活动一种重要决定因素,必需纳入到昆虫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中,才能真实地反映自然界中复杂变温模式对昆虫生态学效应的影响,才能提高昆虫田间发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