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广东紫金牛科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广东省紫金牛科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地理分布及药用功效等,并对该科植物资源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2.
植物竞争对3种移植树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植物幼苗生长过程中,总是受到包括地下根竞争在内的各种竞争影响。植物间的竞争主要同有效光辐射、水分和各种营养相关。当外来植物侵入森林群落时,可能受到群落中其它植物竞争的影响。该文通过移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两种外来种和本地种荷木(Schima superba)幼苗,挖沟排除根竞争和砍树创造林窗来排除地上竞争的野外实验,研究植物竞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根竞争时,荷木、尾叶桉和大叶相思幼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均小于没有根竞争时,可见地下根竞争对3种幼苗生长有抑制性影响。尾叶桉、大叶相思和荷木3种幼苗受到的总竞争强度分别是0.357 9、0.338 3和0.198 9,受到的地下根竞争强度则分别是0.104 3、0.053 04和0.118 8,受到的地上竞争强度则分别是0.285 1、0.277 0和0.090 85。尾叶桉和大叶相思两种幼苗受到的总竞争强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大于荷木;3种幼苗受到的地上竞争强度间的差异同总竞争强度情况相似;尾叶桉和荷木两种幼苗受到的地下根竞争强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大于大叶相思。地上竞争对阳性树种尾叶桉和大叶相思两种幼苗的生长影响大,而地下根竞争则对耐阴性强的荷木幼苗影响大。尾叶桉和大叶相思两种外来种幼苗受到的总竞争强度均大于本地种荷木幼苗,这反映了这两种外来树种侵入次生林这样的群落受到竞争影响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定量监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免疫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IL-2表达水平的变化特征,探讨EIAV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外周血PBMCIL-2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定期对4组(疫苗免疫组、健康对照组、强毒攻毒组和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的外周血PBMCIL-2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临床症状及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强毒攻毒,观察了攻毒前后I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疫苗免疫马外周血PBMCIL-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且免疫后攻毒IL2继续升高,4匹疫苗免疫马均获得完全保护;(2)强毒攻毒对照组IL2表达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明显下降。结论:首次证明EIAV弱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表达高水平的IL-2,提示IL-2在疫苗的免疫保护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2表达水平还与EIA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选取西南大学家蚕Bombyx mori基因库中157个品系及杂交材料的雌蛾进行解剖和观察,调查了卵巢管数目的多样性,并初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家蚕资源品系大范围存在雌蛾卵巢管数目变异现象。157个品系及其杂交材料中有87个发生了卵巢管数目变异现象,占55.41%,变异类型有11种。不同类品系间卵巢管数目变异率差别显著,其中突变品系的变异率最高,达60.19%;突变系杂交材料的变异率最低,有37.50%。在发生卵巢管数目变异的突变品系中,个体变异率最高达50%,最低为2%。调查部分品系发现,品系内卵巢管数目增加并不见总造卵数一定增加,而单根卵巢管平均造卵数均低于(4,4)正常型。通过对实用型品系21-871和突变系06-051上下世代雌蛾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两个品系的上下代雌蛾卵巢管数目均有相近的变异趋势,提示卵巢管数目变异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995.
正2010年8月和2011年6月,我们在黑龙江带岭分别为2只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佩戴了卫星发射器(12 g,美国Northstar公司生产)。根据卫星跟踪提供的信息,我们于2014年1月在湖南沅陵县境内的沅江支流南滩河(28°50.869'N,110°48.521'E)和鸟儿巢水电站库区(28°50.332'N,110°51.728'E)分别发现3只(1♂、2♀)和1只(♂)越冬中华秋沙鸭个体。同期在沅江五强溪水电站大坝下游(28°46.478'N,110°56.242'E)发现中华秋沙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驴白细胞减毒疫苗(DLV)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马PBMC中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和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PBMC中IL-12 mRNA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DLV免疫马在免疫期内,PBMC中IL-12 mRNA转录的量略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但免疫后8个月用EIAV强毒株攻击,IL-12 mRNA转录量显著升高,4匹免疫马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阳性对照组IL-12转录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下降。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中IL-12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为了克服基因枪接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DNA疫苗诱生的免疫应答以Th2为主的缺点,在基因枪接种质粒HBsAg DNA疫苗的同时共导入或共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壳(HBV core)基因作为佐剂,以促进其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的Th2型免疫应答向Tn1型转换。方法 构建可单独或共同表达HBsAg或核心抗原(HBcAg)的DNA免疫用载体pIRKS/core、pIRES/C149、pIRES/S、pIRES/S/Core和pIRES/S/C149,并在真核细胞进行表达验证。对BALB/c雌鼠进行免疫并检测小鼠免疫后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共导入或共表达HBV core基因能增强基因枪接种HBsAg DNA疫苗诱生的Th1型免疫应答水平,包括HBsAg特异的IgG2a应答、CTL活性、IFN-γ产生能力等。结论 以HBV core基因为佐剂能促进基因枪接种HBsAg DNA疫苗诱生的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免疫应答转换。  相似文献   
999.
项延会  石东乔  刘宁  杨维才   《广西植物》2006,26(4):381-386
核糖体RNA(rRNA)的转录和加工是真核生物细胞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核仁内。对前体rRNA(pre-rRNA)的加工程序包括对间隔区的剪切和通过2′-O-核糖甲基化或是假尿苷化对特定的核苷酸进行的修饰。介绍了18S前体rRNA在酵母细胞中的加工过程、主要参与因子以及在植物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Epiophlebia sinensis sp.n. , a third species of the relict odonatan family Epiophlebiidae, is described from two male adults collect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new species lives in an environment rathe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wo other species, E. superstes and E. laidlawi, i.e. along cold streams in a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forest.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lack of fossil Epiophlebiidae and the biogeography of these damsel‐dragonflie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