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42篇
  免费   2789篇
  国内免费   8670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1000篇
  2021年   1316篇
  2020年   1143篇
  2019年   1418篇
  2018年   1077篇
  2017年   1026篇
  2016年   1137篇
  2015年   1547篇
  2014年   1925篇
  2013年   1875篇
  2012年   2505篇
  2011年   2251篇
  2010年   1656篇
  2009年   1692篇
  2008年   1871篇
  2007年   1757篇
  2006年   1622篇
  2005年   1357篇
  2004年   1063篇
  2003年   889篇
  2002年   817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599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13篇
  195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荜拔中的新酰胺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荜拔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α,β,α,β)-1,3-双(3,4-二甲基苯基)-2,4-双[1-(2-羰基-5,6-二氢吡啶)-甲酰基]-环丁烷(1)。  相似文献   
82.
Human neurotrophin-3 (NT-3) is a member of the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family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is being developed as a therapeutic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final product purity and lot-to-lot variation are monitored routinely by peptide mapping. However, only the N-terminal region of NT-3 was susceptible to proteolysis under native conditions. Complete digestion required that the protein be chemically modified by reduction and S-alkylation prior to proteolysis. Complete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the protein was achieved simply by an intial denaturation of NT-3 in 6 M guanidinium chloride (pH 6) for 2 hr at 37°C, followed by a tenfold dilution with the digestion buffer (0.1 M Tris-HCl, 1 mM CaCl2 at pH 7.0) and immediate addition of chymotrypsin at 1% by weight.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peptide map with an identical aliquot that had been reduced and alkylated also allow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ystine linkages present in NT-3: Cys14 to Cys79, Cys57 to Cys108, and Cys67 to Cys110. This disulfide structure is homologous to the NGF family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相似文献   
83.
有机磷化合物诱导的迟发性神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一军  冷欣夫 《动物学报》1996,42(4):436-443
很多有机磷化合物了易使人和动物产生急性事毒性,还能引发一种迟发性毒性,即“有机磷化合物诱导的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本文综述了有关OPIDP的症状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84.
利用酵母PHO81与大肠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基因,系统地研究了PHO81基因在酵母酸性磷酸醋酶的不同调控因子的单缺失株和双缺失株中的表达规律,它与酸性磷酸酯酶基因PHO5和PHO11的控制机制相似。构建了ADH1启动子控制下PHO81表达质粒。在PHO81在细胞内组成型表达时,酸性磷酸酯酶基因的表达仍受无机磷的控制,揭示PHO81蛋白可能在不同浓度无机磷条件发生变构。PHO81在酸性磷酸酯酶基因表达系统中是一个中介因子。在此基础提出了一个酸性磷酸酯酶基因调控的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了一种检测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的简便的非同位素法,利用重复序列两侧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生的等位片段在薄层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离,再用灵敏的银染法显色。该方法不需要标记PCR产物,简便、快速,分辨率可达1bp,并可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多重PCR分析。用此方法对DMD家系成员dystrophin基因的5'-脑型外显子止游区和3'-非翻译区的两个(CA)。位点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相似文献   
86.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改变葡萄糖异构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了葡萄糖异构酶基因的突变体(N184D和A198C)。含突变体的重组质粒pTKD-GI1(N184D)和pTKD-GI2(A198c)在E.coliK38菌株中表达,用DEAE-Sepharose FF和Sephacryl S-300HR柱层析分离纯化突变酶。与野生型葡萄糖异构酶比较实验表明:(1)突变酶N184D的最适pH值下降了1个单位;等电点下降了0.6个单位  相似文献   
87.
利用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HSV-2gD)基因进行了修饰,在其5'端删去约500bp的非编码区,仅保留ATG上游7个bp。将修饰后的HSV-2gD基因插入到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痘苗表达质粒pJSA1175,置于痘苗病毒P7.5k早/晚期启动子控制下。将此重组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in方法转染已受野型TK ̄+痘苗病毒天坛株感染的TK ̄-14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机制和标志基因LacZ产物的蓝斑显色作用,以及BudR试剂对TK表型的选择压力,筛选出整合有HSV-2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Southem杂交表明,HSV-2gD基因已正确地插入痘苗病毒TK基因区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SV-2gD蛋白已得到有效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重组病毒免疫家兔可产生明显的抗HSV-2gD中和抗体。用重组病毒免疫小鼠,3周后可使94%(17/18)的小鼠对抗HSV-2的致死量攻击,表明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用转基因方法治疗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合成多巴胺的关键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克隆进入以巨细胞病毒CMV为启动子的载体质粒内,经限制性内切酶定位分析证实该重组的DNA质粒的可靠性。携带TH基因的PCMVTH质粒以LIPO-FECTIN介导,在培养的原代骨骼肌细胞中高效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用转基因的细胞植入脑内以治疗巴金森氏病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Bi(Ⅲ)与金属硫蛋白作用性质研究张保林,黄辉,朱凌燕,岳晟,唐雯霞(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如何降低顺铂或其它抗癌铂的毒性,一直是癌症化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研究发现预先给大鼠或肺癌病人服用铋盐,可以极大...  相似文献   
90.
几种细胞分裂素诱导石竹外植体直接再分化成花芽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S+2,4-D0.1mg/L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ZT、BA和KT,对石竹的叶片、茎和花等外植体直接再分化成花芽的试验表明:叶片的外植体在有BA时可再分化出只有红色花瓣的不正常花芽;在含ZT的培养基中再分化出具有1~2片叶或无叶的花芽,其花有两性花,雌花和仅单个雌蕊的不正常花,两性花可发育成结籽的果实;KT未能诱导花芽分化。茎外植体,3种CTK都不能诱导出花芽。花等外植体仅在KT3mg/L的培养中再分化出无叶的不正常花芽,ZT和BA的处理均不能诱导出花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