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4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22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本文记述中国梨室蜂科3新种:陕西三节梨室蜂RunariashaanxinicaWei,sp.nov.;湖南三节梨室蜂RunariahunannicaWei,sp.nov.;刻盾三节梨室蜂RunariapunctataWei,sp.nov.。并确定1个属级新异名:RunariaMalaise1931=BoheaMaa1944syn.nov.和1个新组合:Runariaabrupta(Maa),comb.nov.文中还给出了梨室蜂科已知属种的名录和四节梨室蜂属Blasticotoma及三节梨室蜂属Runaria已知种检索表,并简要讨论了梨室蜂科的分布和生物地理。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42.
芒果核仁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核仁中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间-二没食子酸甲酯(4)、对羟基苯甲酸(5)和丁二酸单甲酯(6),它们均为首次从芒果核中获得。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化合物1~5对7种细菌和4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干燥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xerosis)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50~100 µg mL-1,化合物4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43.
从光动力治疗癌症的疗效着眼研究酞菁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用时间分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量苯硫基钛菁锌(C56H32S4Zn),苯硫基铝酞菁(C56H32AlN8O4)以及烷氧基铝酞菁(C56H32AlN8O4)的三阶非线性光极化率;测量四波混频响应的衰减过程;研究时间响应的超快过程和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它们分别对应于单态和三线态的寿命。在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观察三种酞菁光敏剂对人肝癌细胞杀伤的形态变化,并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对三种酞菁配合物的三线态量子产率和寿命进行测定,结果与它们对人肝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相关联。  相似文献   
944.
945.
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许多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代谢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在叶绿体中合成的代谢物对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根对紫外线-B辐射敏感[Root-UVB (ultraviolet radiation B)-sensitive, RUS]蛋白属于叶绿体蛋白,由高度保守的DUF647结构域组成,在参与植物形态发生、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发挥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RUS家族在植物的胚胎发育、光形态建成、维生素B6稳态、生长素转运和花药发育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为深入研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6.
葡萄转录组已在各种组织、发育阶段、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和其他条件下被测定。目前,仍没有简单实用的网络工具来探索这些宝贵的数据。本文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NCBI GEO)下载1019个基因表达芯片数据,进行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到41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与实验/表型相关。通过模块内连接度筛选枢纽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具有重要功能。通过关联推定(Guilt-by-association)原理对模块内功能未知的基因进行功能预测。最后,构建了免费的网络工具VitisMod,为葡萄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资源,网址为:http://bioinformatics.fafu.edu.cn/grape。  相似文献   
947.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不同日龄的虫体经低温储存后的存活差异并获取最佳的储存虫龄和时间。分别选择羽化后0、3、7、14、21和28 d的成虫和化蛹1、2、3和4 d的蛹在8℃进行低温储存试验,确定不同储存时间(7、14、21、28、35和45 d)后虫体的存活率或羽化率。结果显示:不同日龄(0~21 d)的瓢虫成虫,存活率与储存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日龄>7 d的瓢虫成虫,经低温储存21 d后,存活率为80%左右,储存28 d后,存活率仍大于70%。日龄>14 d的瓢虫成虫储存45 d后还有60%以上存活。不同日龄的蛹最终羽化率不同,1~2 d蛹在储存21 d后羽化率为70%左右,高于3~4 d蛹的50.00%和13.33%。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羽化14 d后在低温下储存期最长可达45 d,可在长期储存时使用。储存期不高于28 d时,可选用羽化7 d的成虫。储存期低于21 d时,可选用羽化7 d的成虫或1~2 d蛹,其中1~2 d蛹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948.
李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runicola (Maskell)寄主范围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 6000)对李白盾蚧进行转录组测序、de novo从头组装及功能注释,在此基础上筛选其微卫星(SSR)位点,并挖掘微卫星引物。研究共获得李白盾蚧转录组60 296条转录本,24 967条单基因(unigenes)序列。通过GO数据库注释,将所有unigenes的功能分为生物学进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41个亚类功能区。KOG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5 085条unigenes归到25个基因家族,注释到一般功能预测的数目最多。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6 668条unigenes注释到280个代谢通路,其中注释到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的数目最多。利用MISA软件共搜索到微卫星位点18 193个,分布在9 043条unigenes中,占总unigenes数量的36.22%,平均每2.29 kb出现一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为单核苷酸重复,占SSR位点总数的72.03%,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15.90%)和二核苷酸重复(8.48%)。单核苷酸重复主要为A/T(71.16%),二核苷酸重复主要为AG/CT(5.20%)。基于Primer Primer 3软件设计出12 538对李白盾蚧SSR引物,从中随机挑选50对引物进行PCR验证,共29对引物可以稳定扩增出目的片段。本研究成功组装了李白盾蚧转录组数据,并基于转录组数据成功筛选出其微卫星位点,为未来该虫的种群遗传学以及入侵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9.
【背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EM)复合菌在我国农业种植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色素辣椒的促生作用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评估EM复合菌对新疆色素辣椒的促生长作用,并分析其对色素辣椒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水灌溉方式将EM复合菌接种到色素辣椒根部,在收获期测定辣椒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和酶活活性,明确EM复合菌对辣椒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EM复合菌对辣椒根系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复合菌的施用使辣椒株高、鲜重、单个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分别提高23.89%、85.41%、42.31%和46.04%;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5.83%和13.39%,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提高11.47%、9.42%和21.43%;施用EM复合菌显著改变辣椒根际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提高有益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其中变形菌门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增加119.32%;在属的水平上,施用EM复合菌显著增加了藤黄色杆菌属(Luteitalea)、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的相对丰度,尤其是藤黄单胞菌属的丰度提高244.17%,同时显著降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此外,与土壤理化指标呈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也显著升高。【结论】EM复合菌能够通过提高土壤营养成分与酶活活性,调控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富集大量在盐碱地生存能力较强的有益菌群,进而起到促进色素辣椒生长的功效。  相似文献   
950.
【背景】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健康卫生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替加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在2019年发现了可介导其高水平耐药的可转移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外膜囊泡作为介导水平基因转移的新型方式,在介导tet(X3)水平转移中的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目的】以tet(X3)阳性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4AB为对象,探究不同抗菌药物对其外膜囊泡产量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菌外膜囊泡,BCA法测定外膜囊泡产量,使用马尔文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外膜囊泡的粒径与电位,PCR法(定性)及RT-qPCR法(定量)检测外膜囊泡中携带的tet(X3)基因。【结果】相较于无抗生素对照组[(0.64±0.04) mg/mL],在不同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1/2 MIC和1/4 MIC)处理后,34AB外膜囊泡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以头孢他啶[1/2 MIC,(2.83±0.57) mg/mL;1/4 MIC,(2.38±0.29) mg/mL]和美罗培南[1/2 MIC,(2.19±0.11) mg/mL;1/4 MIC,(1.96±0.37) mg/mL]作用最为显著(p<0.01)。同时抗菌药物作用后,各组外膜囊泡粒径和电位均有所降低,而携带的tet(X3)基因拷贝数均有所上升(2.80×104-2.63×107copies/μL)。【结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可能会导致耐药细菌外膜囊泡产量及携带的耐药基因丰度增加,进而增强其作为水平基因转移载体传播耐药基因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