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86篇
  免费   4854篇
  国内免费   20537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1190篇
  2022年   1993篇
  2021年   2096篇
  2020年   2096篇
  2019年   2419篇
  2018年   1546篇
  2017年   1502篇
  2016年   1628篇
  2015年   2108篇
  2014年   3037篇
  2013年   2610篇
  2012年   3687篇
  2011年   3747篇
  2010年   3111篇
  2009年   3186篇
  2008年   3394篇
  2007年   3184篇
  2006年   3005篇
  2005年   2501篇
  2004年   1935篇
  2003年   1628篇
  2002年   1439篇
  2001年   1452篇
  2000年   1316篇
  1999年   809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6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2属——甜茅属(Glyceria R. Br.)及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2个新记录种——甜茅[Glyceria acutiflora subsp. japonica (Steud.) T. Koyama et Kawano]及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er],均发现于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的发现对于研究丹霞山的区系发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基于各学科信息作出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的综合评价是新药研究评价的灵魂,是一个多学科、多组织参与的综合决策过程。根据新药评价研究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一个新药临床试验综合评价的逻辑性、结构性的工作思考模式,有助于将不同专业的技术信息和技术结论有机整合,作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生物入侵是继栖息地破坏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近年来,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区被陆续报道,而我国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同样发现斑纹小贻贝,且其已经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入侵生物,斑纹小贻贝尚未引起国内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足够重视,亟待查明其在我国沿海的分布现状、扩散趋势和生态影响等,为斑纹小贻贝的检测、监测、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斑纹小贻贝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全球生物入侵现状,发现国内的斑纹小贻贝源于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于2014年左右通过船舶压舱水或船体生物污损的形式侵入我国南方沿海并迅速扩散。此外,斑纹小贻贝在我国的生物入侵处于"引进-传播"阶段,即将大规模扩繁,因此亟需开展应急清除行动。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易扬  胡昕利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2021,41(19):7796-7807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induced by hos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 and donor-derived T cells remains the major limitation of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llo-BMT).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s a highly conserved cell-cell communication that is important in T cell development. Recently,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s reported to b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GVH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otch inhibition in modulating GVHD, we established MHC-mismatched murine allo-BMT model. We found that inhibition of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by γ-secretase inhibitor in vivo could reduce aGVHD, which was shown by the onset time of aGVHD, body weight, clinical aGVHD scores, pathology aGVHD scores, and survival. Inhibition of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by DAPT ex vivo only reduced pathology aGVHD scores in the liver and intestine and had no impact on the onset time and clinical aGVHD scores.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by analyzing the phenotype of host APCs and donor-derived T cells.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had a broad effect on both host APCs and donor-derived T cells. The expressions of CD11c, CD40, and CD86 as the markers of 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DCs) were decreased.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CD8+ T cell decreased, while CD4+ Notch-deprived T cells had preserved expansion with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CD25 and Foxp3 as markers of regulatory T cells (Tregs). In conclusion, Notch inhibition may minimize aGVHD by decreasing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DCs and CD8+ T cells while preserving Tregs expans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