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6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为材料,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控制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表明,2年共检测到36个控制产量性状的QTL,分布在除第5、10和11染色体的各条染色体上。其中,仅有位于第1染色体上靠近XNbp113标记的1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在2年的FACE和对照下都被检测到,并且其加性效应均来自IR24,但其贡献率在各个年份和两CO2浓度下却表现不同。另外,36个QTL中,2个QTL(qTGW1-3QE和qFT3-3QE)被检测到具有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  相似文献   
992.
一种来源于生物体的天然物质S-腺苷甲硫氨酸,它是目前效果最好、功能最多、适用面最广的一种新型(新兴)的既可作为疾病治疗药物,又可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物质,可用于治疗肝病、肝硬化所致的胆汁郁积、抑郁症,对各种关节炎和关节损伤疗效显著,也是抗衰老的高级保健药物。本文对S-腺苷甲硫氨酸的理化性质、制备及生理作用进行了论述,着重论述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3.
Dpl是第一个经过鉴定的类朊蛋白。称为叠朊蛋白。对其分子结构、分布情况,生物学功能,已经有所了解。Dpl蛋白在Prp基因敲除小鼠(Prnp~(0/0)或Prnp~(-/-))表现出的神经毒性。以及在Prnd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对雄性小鼠的可育性的重要性,使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综述对Dpl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便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烟粉虱生物型的监测及其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褚栋  张友军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08,45(3):353-356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并包括许多生物型,其中B型和Q型是入侵性较强的2种生物型。文章着重介绍近年来在烟粉虱生物型的监测及其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这2个生物型均已入侵我国,其中多数地区烟粉虱是B型烟粉虱,局部地区有Q型烟粉虱并呈现不断蔓延趋势。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B型烟粉虱的入侵来源具有多元化,而云南地区Q型烟粉虱来源比较单一。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影响室内种群的遗传结构,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于RAPD、ISSR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种群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比B型烟粉虱的高。今后加强烟粉虱入侵生物型的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动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揭示烟粉虱的灾变机制及其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蝽类昆虫区系与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期间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蝽类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在不同的生境、月份及海拔对该地区的蝽类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抽样统计,将调查到的物种进行编目,并采用Margalo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鹞落坪共有蝽类昆虫102种,分别隶属于13科,77属。其中有33种为安徽省新记录种。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东洋种成分占优势,古北种次之,古北、东洋共有种最少。蝽类群落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高低顺序是:阔叶灌丛、阔叶林、灌草丛、竹林、农田;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高低顺序是:5,7,6,4,9和8月;不同海拔多样性指数高低顺序是:1100,800,700,600,900,1000,1200,500和1300m以上。多样性、均匀性及丰富度的相关分析说明:在不同生境、不同月份、不同海拔,鹞落坪蝽类群落多样性H′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是一致的,H′与均匀度均不一致。鹞落坪蝽类群落β多样性指数受生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7.
寄主挥发物、叶色在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条件下,研究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不同寄主植物和颜色的行为趋性。笼罩实验的结果显示,烟粉虱雌虫对共存的5种寄主植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对番茄的趋性最强(35·0%),甘蓝次之(27·7%),烟草和棉花再次之,辣椒最低(7·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烟粉虱数量在番茄上逐渐增加,在甘蓝上呈下降趋势,在烟草、棉花和辣椒上变动幅度不大,但数量总体上仍是番茄(48·8%)>甘蓝(18·4%)>烟草、棉花>辣椒(3·4%)。但烟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则表现为:甘蓝>番茄>棉花、烟草>辣椒;其中甘蓝和番茄上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56·8%和28·2%;而烟草、棉花和辣椒上的卵量均不到总卵量的6·0%。"Y"型嗅觉仪进一步测定表明:寄主植物番茄和甘蓝气味对烟粉虱具有显著引诱作用,且表现为番茄>甘蓝,辣椒不具引诱作用;烟粉虱对3种植物(番茄、甘蓝、辣椒)的叶片颜色均有显著趋性,选择率在75%左右,但在三者之间的趋性差异不明显;烟粉虱雌虫对黄色和绿色均具有显著趋性,且对黄色的趋性显著大于对绿色的趋性,但对红色无趋性。综合分析表明,在对寄主定向和定位过程中,B型烟粉虱的视觉和嗅觉均起作用,但在对同种颜色(绿色)的寄主进行选择和定位的过程中,嗅觉起主要作用,而对不同种颜色(红、黄、绿)的选择和定位时,其视觉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海南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在以三亚市、东方市和儋州市为中心的2个圆弧形区域,中心点危害较为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阻。文章介绍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在海南的发现及扩散过程和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水分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 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 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 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超过8a,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延至500 cm土层以下.苜蓿生长超过18a,0~200 cm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年均恢复1.49%;但在200~1000 cm土壤深层,18、26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含水量仅为10.20%,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毛苔草湿地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对水分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万忠梅  宋长春  郭跃东  王丽  黄靖宇 《生态学报》2008,28(12):5980-5986
通过设置的W1(15cm)、W2(-5cm)、W3(-5~5cm)、W4(淹没)4种水分梯度的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盆栽培养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及毛苔草地上生物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及土壤酶活性与MBC、DOC、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但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与持续淹水相比,于湿交替(W3)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为W3〉W1〉W2〉W4,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MBC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W4〉W1〉W3〉W2,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O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毛苔草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毛苔草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