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以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的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它们枝条生长速率,花粉不同发育时期花蕾和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比较不育株与可育株在发育进程中物质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枸杞花粉发育进程中,不育株枝条生长速率快,花蕾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而脯氨酸严重缺乏,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且各个发育阶段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存在明显差异.可见,'宁杞1号'不育株物质代谢水平低,缺乏生理活性物质积累,使花粉发育有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最终影响了其育性的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82.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 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11 661.36 mm,占肠道总长的58.8%,具有较发达的盲肠;卵巢较小,子宫属于双角子宫.  相似文献   
83.
分析了3种重金属离子(Cd2+、Cu2+、Zn2+)对向日葵种子胚根伸长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向日葵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依次为:Cd2+>Cu2+>Zn2+.3种重金属胁迫明显降低了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了H2O2水平.其中Cd2+胁迫引起幼苗H2O2爆发高于Cu2+和Zn2+胁迫.进一步分析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发现,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向日葵幼苗酶类抗氧化物质SOD和CAT的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重金属胁迫提高了非酶类的抗氧化物质脯氨酸和GSH的含量.其中Cd2+和Zn2+胁迫对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大于Cu2+胁迫;而Cu2+胁迫对GSH含量变化的影响大于Cd2+和Zn2+胁迫.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三羟异黄酮孕期营养干预对子代大鼠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的影响.方法:怀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三羟异黄酮低剂量组、三羟异黄酮高剂量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三羟异黄酮混合组.选用其雌性子代进行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乳腺癌.其中母体为正常对照的分别为子代的正常对照组(Con)和模型组(Mod),其余分组按照母体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分别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ω-3PUFA)、三羟异黄酮低剂量组(LGEN)、三羟异黄酮高剂量组(HGEN)、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三羟异黄酮混合组(ω-3PUFA+GEN).观察其乳腺癌发生情况,同时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PCNA、ER和BR-CA1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三羟异黄酮孕期营养干预后可以减少雌性子代MNU诱导乳腺癌的发生,与Con组比较,Mod组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ER mRNA表达水平上调,PCNA、ER表达量增加.与Mod组比较,ω-3PUFA组、GEN组乳腺癌组织中BRCA1、ERmRNA及PCNA、ER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孕期暴露于ω-3PUFA和GEN可降低雌性子代MNU诱导乳腺癌的发生,并下调PCNA、ER和BRCA1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85.
药用真菌子实体多糖SEC-HPLC图谱的相似度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灵芝属Ganoderma下4个种共7个菌株及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和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共9种子实体粗多糖进行了体积排阻HPLC色谱(SEC-HPLC),并分析了相似度.方法:各样品水提物的HPLC图谱用平方欧氏距离法计算了相似度,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灵芝属内各样品聚类距离为8,灰树花与云芝的聚类距离为16,它们与灵芝属的距离为25,说明同一灵芝属内的不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所产生的多糖分子量分布近似度远高于来自树花菌属的灰树花或栓菌属的云芝.结论:此方法可量化描述不同多糖间SEC-HPLC的相似关系,有作为真菌多糖样品质量控制手段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86.
Akirin是近来发现的在骨骼肌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简要综述了akirin基因与免疫反应、骨骼肌发育和再生、myostatin基因和NF-κB因子的关系,同时分析了禽类akirin2基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akirin基因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简单探讨,以期为akirin基因在医学和畜牧业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0、50、100、150g凋落叶分别与8kg土壤混合)在分解过程中对牧草老芒麦和红三叶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1)两种牧草的草层高和生物量均随土壤中凋落叶剂量增大而减小,草层高受抑制的程度随分解时间延长而先强后弱。(2)凋落叶处理促进了老芒麦的净光合速率(Pn),使其对光和CO2的适应范围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50g处理除外)和羧化速率(CE)升高,对红三叶的光适应范围也有促进作用,并在低剂量(50g)下提升其Pn、AQY和CE,但降低其CO2适应范围;两种牧草暗呼吸速率(Rd)或光呼吸速率(Rp)几乎在各凋落叶处理下均高于CK。(3)红三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受到的化感综合效应(平均0.317)小于老芒麦(平均0.380),表现出更强的抗性。(4)凋落叶在分解到20~60d时明显促进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在20~40d时明显促进了蔗糖酶活性,之后促进作用减弱,并与两种受体草层高受抑制作用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受影响的程度较小。研究认为,巨桉凋落叶分解,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受体,尽管受体可能通过提高对光和CO2的利用能力来应对化感胁迫,但其呼吸消耗增大,生长始终表现为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8.
实验与临床研究已证实,As2O3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在此基础上.As2O3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研究表明As2O3的抗肝癌效力呈剂量一时间效应关系,但作用时间越长及药物浓度越大,As2O3的毒副作用越大。为实现As2O3低毒高效的抗肿瘤目的,联合用药引起关注。本文通过查阅94年至今国内外有关As2O3药物联合治疗肝癌的文献,对As2O3联合药物治疗肝癌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预处理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谷氨酸损伤组(Glu)和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Rd)。Control组细胞正常培养;Glu组细胞暴露于含10mM谷氨酸的DMEM培养基中损伤24 h;Rd组细胞经50μM的人参皂甙Rd预处理30 min后,在谷氨酸浓度为10 mM的DMEM培养基中损伤24 h。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LDH释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蛋白(GSH)表达;专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结果:50μM的人参皂甙Rd预处理30 min,可明显提高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其LDH释放量、胞内ROS含量,并提高胞内GSH蛋白表达,增加CAT、SOD含量并改善细胞形态。结论:人参皂甙Rd预处理可减轻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0.
A novel, quick, simple and highly sensitive spectrofluorimetric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tagliptin (SG) in its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behavior of sitagliptin in an SDS micellar system. In an aqueous solution of phosphate buffer pH 4.0,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SG in the presence of SDS was greatly enhanced, by 200%, i.e. twofold enhancemen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SG was measured at 300 nm after excitation at 270 nm. The method showed good linearity in the range 0.03–10.0 µg/mL with a go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9998).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values were 5.31 and 16.1 ng/mL,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SG in its single and co‐formulated commercial tablets; the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a reference method.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extended to stability studies of SG after exposure to different forced degradation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ICH guidelines, such as acidic, alkaline, thermal, photo‐ and oxidative stres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certain potential degradation products (DP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C‐M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