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5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彭小芳  田振  韩伟  王晨光  冯娜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21,40(5):1190-1199
本研究建立一种从灵芝子实体提取物中快速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方法。以沪农灵芝1号子实体为原料,经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后,再经一次正相色谱柱层析,获得富含灵芝萜烯酮醇的流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该流分进行分离,优化分离条件,获得的最佳条件为: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V/V/V/V,12:24:18:9),流速2.0mL/min,转速900r/min,上样量500mg,一次上样可得到纯度为90.9%的灵芝萜烯酮醇52.1mg,得率达到10.4%。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成本低、得率和纯度高的特点,是规模化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姚春馨  王晖  姚远  孙跃明  田果廷 《菌物学报》2021,40(6):1586-1588
‘高原云耳2号’由采自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的一株野生黑木耳多次分离和反复驯化,通过连续6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而育成。该品种为中早熟、广温广适型新品种。子实体多单生,小口出耳单片率高,耳片厚、大小适中、边缘圆整、质地硬脆,背面青灰至灰黑色、腹面黑色、有光泽,耳脉少,平均产量55-65g/袋,商品性佳,抗性强。适于1 500-2 200m高海拔地区立体袋栽。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三重措施预防为基础,联合非阿片镇痛药复合静脉全麻在行鼾症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鼾症手术男性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吸入麻醉组(inhalation group, IHLA组)和静脉麻醉组(intravenous group, TIVA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三重措施预防恶心呕吐,IHLA组采用以舒芬太尼为基础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TIVA组以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镇痛基础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评估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危险系数,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8 h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及病房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补救用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恶心呕吐风险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期补救用药量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IHLA组在PACU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9.5%,TIVA组发生率为18.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HLA组病房24 h恶心呕吐严重程度高于TIVA组,两组术后需要补救应用抗呕吐药物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三重措施预防为基础,与吸入麻醉相比,非阿片类镇痛药复合静脉麻醉可以减少肥胖病人鼾症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围术期风险,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2例,对患者放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QLQ-C30)对患者放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统计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放疗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放射性肺炎组和非放射性肺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后患者肺活量(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后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102例患者中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为32.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合并化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合并肺基础疾病、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全肺照射平均剂量(ML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肺基础疾病、V20≥30%、MLD≥1200cGy是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会对患者的肺部弥散功能、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肺炎,其主要受年龄、肺基础疾病、V20、ML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作为抗叶酸代谢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副作用之一表现为损伤卵母细胞质量。那么,对于有妊娠需求的女性服药者,停药后多久才适合受孕呢?该文结合双光子荧光成像与三维重构技术研究此问题。通过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5 mg/kg MTX建立了对照组和MTX组小鼠,随后建立了MTX注射后代谢5、10、15、20、25及30天组小鼠。研究发现,小鼠体内成熟卵母细胞的纺锤体正常形态比率与染色体正常空间排布比率,分别于代谢15天和25天后,显著高于MTX组,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征卵母细胞功能的体外受精率、二细胞胚胎率及囊胚率,发现分别于代谢15、20、25天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该文结果表明,自身代谢可恢复MTX所引起的卵母细胞质量受损及功能下降,所需时间约为小鼠的5个生理周期,即25天。  相似文献   
86.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study of the bacteria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especially about the culturable bacteria in highland barley cultivation soil. Here, a total of 830 individual strains were obtained at 4°C and 25°C from a highland barley cultivation soil in Qamdo,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using fifteen kinds of media. Seventy-seven species were obtained, which belonged to 42 genera and four phyla; the predominant phylum was Actinobacteria (68.82%), followed by Proteobacteria (15.59%), Firmicutes (14.29%), and Bacteroidetes (1.30%). The predominant genus was Streptomyces (22.08%, 17 species), followed by Bacillus (6.49%, five species), Micromonospora (5.19%, four species), Microbacterium (5.19%, four species), and Kribbella (3.90%, three species). The most diverse isolates belonged to a high G+C Gram-positive group; in particular, the Streptomyces genus is a dominant genus in the high G+C Gram-positive group. There were 62 species and 33 genera bacteria isolated at 25°C (80.52%), 23 species, and 18 genera bacteria isolated at 4°C (29.87%). Meanwhile, only eight species and six genera bacteria could be isolated at 25°C and 4°C. Of the 77 species, six isolates related to six genera might be novel taxa. The results showed abundant bacterial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soil sample from the Qamdo,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从无花果叶中分离和筛选能发酵分解无花果叶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共生菌。方法采用以无花果叶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共生菌并分析发酵菌群的构成。同时,通过研磨法直接分离无花果叶内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平板滤纸片法进行菌株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无花果叶发酵菌群由11种22株细菌构成,其中优势菌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naejangsanensis)、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和副球菌(Paracoccus sp.)。没有获得发酵无花果叶的真菌菌群,只分离出1株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直接分离共获得无花果叶内生细菌8种14株和内生真菌3种9株。抑菌试验表明,来源于富集培养的泡囊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和产黄青霉菌以及来源于内生菌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指示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且它们的抑菌谱各不相同。泡囊短波单胞菌只在无花果叶中培养时才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短波单胞菌可能与无花果叶的发酵分解有关,泡囊短波单胞菌与无花果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这2株菌可以作为无花果叶发酵的候选菌种应用。  相似文献   
88.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在多时间尺度上受各种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假设这些因子对水热通量的影响机制具有时间尺度分异性, 通过涡度相关法(EC)于2019年全年对北京松山典型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蒸散发(ET)、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土壤热通量(G)、饱和水汽压差(VPD)、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10 cm深度土壤水分(VWC)等要素进行原位连续监测, 使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季节尺度上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与水汽交换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 2019年松山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年均波文比(β)为1.53。ET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从第100天开始逐渐增加, 7月达到峰值, 第300天下降到最低水平。ET最大日累计值为5.01 mm·d-1, 年累计值为476.2 mm, 年降水量为503.3 mm。在日尺度上水热通量与VPD间滞后时间最短, 为3.36 h。在季节尺度上与PAR间滞后时间最短, 为8天。季节尺度上PAR通过VPD来对ET造成间接影响, 而对β造成直接影响。该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尺度上水热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时滞关系, 为选择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最佳输入参数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去卵巢对小鼠肠道菌群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12只10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去卵巢组(OVX组),每组6只,进行12周的喂养。每2周测定小鼠体质量,12周后测肝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小肠进行病理学检查,收集小鼠粪便并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增加(t=4.745,t=15.090,t=11.140,t=4.038,均P0.01)。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肠道Shannon Wiener指数明显降低(t=4.520,P0.01);在SMB53属(P=0.001)、拟杆菌属(P=0.017)、优杆菌属(P=0.018)、粪球菌属(P=0.019)、赖氨酸芽胞杆菌属(P=0.020)的丰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卵巢小鼠血脂升高和肠道菌群失衡,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预防和治疗雌激素缺乏后脂质代谢异常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0.
机械磨损是邻体植物冠层接壤区域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对枝叶生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但是, 当前非常缺乏邻体植物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功能性状影响特征和权衡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的铁杉(Tsuga chinensis)为对象, 通过比较邻体冠层间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与非机械磨损区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干质量、末端枝含水率和枝直径的差异, 分析枝叶功能性状在机械磨损影响下的变异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 机械磨损显著影响邻体冠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叶干质量。具体而言, 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优势枝比叶面积显著低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劣势枝叶干质量显著低于优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其次, 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关系的影响格局不同。叶面积-叶长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间表现出一致的正向关系; 叶面积-叶宽、叶面积-叶干质量、叶宽-叶厚、叶厚-末端枝直径和叶长-叶宽仅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显著正相关; 叶面积-末端枝直径和末端枝直径-末端枝含水率仅在劣势枝显著负相关; 叶干物质含量-叶厚仅在劣势枝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关系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森林植物邻体间的冠层机械磨损可显著改变枝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