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5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942.
为了探讨解磷菌肥分区施入对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磷营养状况的影响,该文设置了局部和均匀施用解磷菌肥(PSB肥)的盆栽接种试验,并利用WinRHIZO Pro STD1600+根系图像分析软件、H2SO4-H2O2消煮和钼锑抗比色法研究了马尾松不同家系根系形态参数和苗木磷素吸收量对PSB肥不同施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局部和均匀施用PSB肥均对马尾松生长影响显著,局部施用较均匀显著增加了苗木苗高、地径、根冠比、根系和整株干物质量等主要生长指标。(2)局部施用PSB肥苗木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显著增加,而均匀施用根系各参数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局部施用较均匀0<根系直径(D)≤0.5 mm的细根根长增加了近2倍。两种处理根系生长的差异与局部施用PSB肥造成了土壤磷素的异质性分布有关。(3)与均匀施用PSB肥相比,局部施用显著增加了苗木根、茎、叶及整株磷素吸收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木磷素吸收量与根系形态参数、D≤1.0 mm根系根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局部施用PSB肥通过诱导根系的生长促进苗木...  相似文献   
943.
研究旨在探讨氢气吸入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吸入66.7%的氢气)和对照组(吸入33.3%的氧气),每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5 min(T0)、单肺通气结束时(T1)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结果显示,T0时间点,两组患者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IL-6和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观察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氢气吸入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能够降低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44.
仇昊  田莉  刘笑天  巫涛  葛峰  刘锐  朱静  师亮  于汉寿  赵明文  任昂 《菌物学报》2022,41(12):2083-2094
以亮盖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白肉灵芝G. leucocontextum为亲本,采用亮盖灵芝异核体双核菌丝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的白肉灵芝单核体进行双单杂交,最终获得34株杂交子。采用ISSR技术对34株杂交子及亲本进行DNA多态性聚类分析,杂交子主要分为两个类群。对杂交子进行生长速度和灵芝酸含量对比,筛选到4株优质杂交子。进一步进行杂交子及亲本间HPLC指纹图谱对比,发现4株杂交子中有3株HPLC指纹图谱在具备两个亲本特征灵芝酸的同时,还有低极性灵芝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945.
涂桂英  王艺  田磊  江泽汀  覃云展  刘山玉 《菌物学报》2022,41(12):2004-2015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氮素的吸收、传递及分配规律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示踪技术,采用四室隔网系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表明:供体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根外菌丝能够穿过粘土层和隔离层到达受体室,在供、受体植株之间形成菌丝桥。接种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均显著增加供体植株苗高、地径及生物量(P<0.05),但对受体植株的影响有差异,其中接种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Sc)对植株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接种对供、受体植株全氮含量无显著性的规律(P>0.05),只有接种东方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 (Po)的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接种能够显著提高供体植株根、茎、叶的吸氮量,且叶>根>茎,受体植株中,接种Po、Sc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l)的植株总吸氮量较不接种(NE)显著增加(P<0.05),而接种混合菌(Sm)的植株与NE无显著差异(P>0.05)。接种Sl的植株15N传递率最高(75.86%),受体植株对15N吸收量最大(91.68 μg/pot),Po次之。供体植株中,除接种Sl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叶外,其他处理的15N分配中心均在根部,在受体植株中,接种Po、Sl、Sm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根部,而NE和接种Sc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茎。综上,在马尾松供、受体苗木间能形成菌丝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能够促进马尾松供体植株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植株吸氮量,对于受体植株不同菌种的作用有差异,其中接种Sc的苗木表现最好。此外,不同的菌种菌丝对植株的全氮含量、15N吸收量、传递率及分配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以接种Po和Sl的苗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46.
DNA组装与转移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核心使能技术之一,生命体设计改造的复杂度不断提升,使得对大片段DNA组装与转移技术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小片段DNA的组装与转移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大片段DNA由于其分子量大、易断裂,使得体外操作繁琐且效率低下。聚焦酿酒酵母体内组装和转移的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基于酿酒酵母一次组装和迭代组装的不同方法,并从导入与导出的角度介绍了大片段DNA的转移技术,便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酿酒酵母体内组装与转移技术。此外,还展望了将酿酒酵母开发为大片段DNA组装与转移通用平台实现更多物种基因组大尺度设计改造的愿景。  相似文献   
947.
基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的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mRNA技术。mRNA疫苗比传统疫苗有许多优点,能够实现快速、经济、高效的生产。单个mRNA疫苗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增强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以单一配方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或疾病。mRNA疫苗相关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被视作一种革命性的疫苗技术,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研发并成功应用。由于mRNA自身稳定性差,新型递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至关重要。随着mRNA相关药理学的深入研究,mRNA疫苗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近年来。mRNA疫苗在传染性疾病预防、肿瘤治疗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概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望。  相似文献   
948.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土壤碳、氮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香樟凋落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室内模拟研究了10%、20%和30% 3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香樟凋落叶覆盖森林土壤中碳、氮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 3种含水量条件下香樟凋落叶覆盖均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速率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WSOC)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表明香樟凋落叶覆盖能够增强土壤呼吸强度和碳矿化,抑制土壤硝化作用;香樟凋落叶覆盖能够显著增加10%含水量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但降低了20%和30%含水量土壤铵态氮含量,表明香樟凋落叶覆盖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与土壤含水量有关.香樟凋落叶中部分单萜烯浓度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分别与土壤CO2排放速率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WSOC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香樟凋落叶覆盖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可能与凋落叶中的单萜烯有关.  相似文献   
949.
对2007-2018年辽宁海域发现的39头死亡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进行了外部形态参数测量和生长规律分析,并通过观察牙齿中的生长层组对2014-2018年的27头江豚个体进行了年龄鉴定.结果表明:死亡江豚以0~4龄个体为主,雄性21头,雌性18头;同龄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江豚样本的体重与年龄(Y=137e^-2.475exp(-0.205t))、体长与年龄(Y=232(1-0.680e^-0.161t)均极显著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大,体重、体长均增加但增速下降.死亡江豚的发现时间在不同的海域存在差异:黄海北部海域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以大连星海湾至老虎滩沿岸为多;渤海的辽东湾海域主要在每年的10-11月初,多发现在大连长兴岛以北的海域.辽东湾海域江豚的死亡多发生在渔业作业期,可能与渔业生产活动有关.研究还发现,在一年中辽东湾海域死亡江豚集中出现的时间与斑海豹的分布期存在交替现象,是否与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适应海水温度能力、种群间的食物竞争以及季节性迁移等因素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部细胞的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滤空气暴露)、臭氧暴露组(0.12 ppm、0.5 ppm、1.0 ppm、2.0 ppm、4.0 ppm)共6组,每组6只。以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鼠进行动态染毒4 h后,取肺组织并分离单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利用彗星实验、微核试验和DNA-蛋白质交联实验进行DNA和染色体损伤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8-OHdG含量从臭氧暴露浓度为0.12 ppm起即显著增加,在0.5 ppm时达到最高值。随着臭氧暴露浓度升高,彗星拖尾率逐渐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NA-蛋白质交联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0 ppm时达到最大值;而肺部细胞微核率尽管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臭氧暴露在较低浓度(0.12 ppm)时即可导致大鼠肺部细胞的DNA损伤;而在较高浓度(4 ppm)时却未见显著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