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5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3篇
  196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The lin-4/miR-125 and let-7 microRNAs are at the heart of the heterochronic pathway, which controls temporal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evelopment. These small temporal RNAs are clustered along with a third microRNA, miR-100, in the genomes of most animals. Their conserved temporal and neural expression profile suggests a general role in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during nervous system differentiation. By triggering consecutive differentiation programs, these microRNAs probably help to determine birth-order dependent temporal identity and thereby contribute to neural stem cell multipotency.  相似文献   
72.
MAK-V/Hunk is a scantily characterized AMPK-like protein kinase. Recent findings identified MAK-V as a pro-survival and anti-apoptotic protein and revealed its role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However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AK-V action and regulation of its activity remain largely unknown. We identified Nedd4 as an interaction partner for MAK-V protein kinase. However, this HECT-type E3 ubiquitin ligase is not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MAK-V degradation by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that regulates MAK-V abundance in cells. However, Nedd4 in an ubiquitin ligase-independent manner rescued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Xenopus embryos induced by MAK-V overexpression, suggesting physiological releva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K-V and Nedd4. This identifies Nedd4 as the first known regulator of MAK-V function.  相似文献   
73.
林分耗水的尺度扩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司建华  苗政 《生态学杂志》2012,31(3):714-723
蒸散耗水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主要构成,是现代生态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直接测定和尺度上推提供了两种获取蒸散量的技术手段。受限于复杂的冠层结构、非均质的下垫面和迥异的环境条件,直接测定难以准确获取林分水平的耗水信息,因此有必要讨论单木与冠层结构、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利用时空尺度扩展得到合理的耗水量。本文综述了理论基础相对牢固的3种尺度扩展技术:基于生物计量参数、遥感影像和水文模型的尺度扩展,剖析各模型的控制因子,探讨模型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对尺度扩展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华北平原典型土壤潮褐土中转化的调控效果及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施入土壤后的2周内,土壤无机氮的供应强度差别较大,2周以后则基本相似.2种氮源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在生育前期(播种后34 d)差异显著,但最终达到商品生物量收获时,氮源之间差异不大.DCD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潮褐土中的转化表现出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和有效抑制时间随DCD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且以对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的硝化抑制效果更好.在本研究条件下,DCD用量以占肥料纯氮量的1.0%~1.5%相对较佳,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改善叶色,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纳米碳与DCD配合施用对土壤铵氧化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且可以显著刺激油菜前期的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降低油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7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密花香薷挥发油,测得密花香薷挥发油的得率为0.12%.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密花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了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04%.体外抗菌试验和抗病毒试验的结果表明:密花香薷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人体肠道菌转化黄芩苷,探索转化方法及模型;用醇沉法提取了黄芩苷转化酶,即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并探讨了酶促影响因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黄芩素。经实验确定,黄芩苷转化培养液经超声波处理后,在转化液中有黄芩素检出。实验得知,转化酶为胞内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6.0,Ca2+、Mg2+和Cu2+对酶促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Fe2+则具有抑制作用,Zn2+浓度在l mmol/L时起促进作用,在5 mmol/L时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从黄檗落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hellodenol-A(1),茵芋苷(skimmin,2),phellodenol E(3),黄檗苷(amurensin,4),黄柏苷(phellamurin,5),(2R) -phellodensin-F(6)和clerost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 (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8.
为控制山鸡椒挥发油的质量,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山鸡椒挥发油,利用GC-MS建立了山鸡椒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16批样本图谱共匹配出27个共有峰,以此27个峰为评价指标,样本的相似度均大于0.98。对27个共有峰中的18个峰进行了定性,以此18个峰为评价指标,方法学考察结果较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模式识别显示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内的山鸡椒挥发油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P450系统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相关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科拟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45例,均给予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75mg维持剂量。①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舒张因子刺激酸磷蛋白血小板反应性指数VASP PRI(以VASP PRI≥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反应组。②检测入选患者的药物代谢酶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不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分为快代谢基因型(*1/*1)、中间代谢基因型(*1/*2、*1/*3)和慢代谢基因型(*2/*2、*2/*3、*3/*3)。③观察CYP2C19基因型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④观察氯吡格雷抵抗与临床不良终点事件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术(TLR)]和次要临床终点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大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出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1例,其发生率为20.67%;检测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携带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12.67%。慢代谢基因型患者与(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之间VASP PRI比为(49.20±8.45)%VS(44.17±5.41)%,P<0.05,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之比为35.49%(n=11)VS16.81%(n=20),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OR:4.43;95%CI:3.28-8.37,P<0.05)和2型糖尿病(OR:2.76;95%CI:2.13-6.14;P<0.05)是氯吡格雷抵抗的两种危险因素。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反应组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为6.45%(n=2)vs2.63%(n=3),P<0.05。结论:携带CPY2C19慢代谢基因型和患有2型糖尿病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两种重要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增加了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对参与其中的信号通路做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含有重组人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含有或不含2%(v/v)胎牛血清)共培养,用MTT法检测PDGF对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爬片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DGF对RPE细胞迁移等影响;另外分别向细胞培养物中添加PD98059,SB203580和PI3K等不同的信号通路分子抑制剂,判断参与PDGF激活的细胞活动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外源性PDG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RPE的增殖和迁移.ERK1/2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和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显著的降低PDGF-BB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增殖(P<0.05),p38抑制剂SB203580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PDGF-BB诱导的RPE细胞的迁移,SB203580和LY29400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D98059抑制作用不显著.结论:PDGF对RPE细胞的影响提示其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为PVR提供一种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