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6 毫秒
21.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并研究菌粉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粉,以喷干存活率和菌粉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粉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 d后菌粉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的制备,获得的菌粉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2.
由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对水处理系统的冲击干扰,污水水质常出现不达标现象。引入外源含有相关功能基因并且具有基因水平转移能力的工程菌株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是提高污水处理效能的有效措施。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能够分泌信号分子的菌体,菌间具有群体感应现象,当种群密度达到感应阈值时,菌体会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来触发一些群体行为,从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生物膜形成、生物发光、抗生素合成和毒力因子表达等)。早期的群体感应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传递学、微生物社会行为学和医学微生物领域,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也开始有相继报道,研究表明群体感应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生物强化菌株的定殖和污染物降解,因此群体感应行为调控是生物强化技术成效显著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群体感应及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信号分子释放及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群体感应对菌株定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并对从群体感应角度出发研究生物强化过程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生物强化技术的有效实施及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提供一种新思路,为深入理解生物强化过程中群体感应调控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3.
乳酸菌用于苹果酒酿造中 ,可以触发苹果酸 乳酸发酵 ,通过分解苹果酸 ,产生乳酸 ,并引起其他有机酸的变化而使苹果酒的口感质量得以改善。供试的 3个乳酸菌种中 ,L3由于具有较高的苹果酸分解速率 ,发酵的苹果酒感官质量优良而成为苹果酒苹果酸 乳酸发酵的优良菌种。pH、温度、二氧化硫、酒度通过影响乳酸菌的活动而对苹果酸 乳酸发酵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尚媛媛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0,(22):4392-4394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对达乌里秦艽3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栽培居群进行了两年的传粉生态学研究.研究发现:(1)达乌里秦艽套袋花均不结实,说明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这两种花部机制成功阻止了主动自交,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隔离传粉昆虫导致花寿命明显延长,授粉会导致花冠提前闭合,说明达乌里秦艽的花寿命具有可塑性,可通过延长花寿命确保成功繁殖.(3)在一个自然居群中证明存在花粉限制,且该居群的花寿命显著长于另外两个没有花粉限制的自然居群.(4)在整个雌性持续期柱头都具有一定的可授性,且在第2天可授性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开花后期柱头可授性降低,使植物维持花开放资源投入的产出将有可能降低.研究表明,达乌里秦艽在严重缺乏传粉者的情况下,延长花寿命仅能部分弥补传粉者的不足,该物种在部分居群中仍有可能存在花粉限制.  相似文献   
27.
自1994年瘦蛋白(leptin)被发现以来,其生理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与血管的生成、肉芽组织与上皮的再生以及组织的重建等因子,对皮肤的创伤愈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瘦蛋白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29.
采用剖面法对宽窄行栽植模式下三倍体毛白杨(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管式TDR系统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动态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据此计算林木根系吸水速率,以探讨土壤含水率、根系分布和根系吸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的总平均根长密度在林带两侧和不同径向距离处非常接近(P>0.05);但在不同土层间变化很大(P<0.01),其中0-20和60-150 cm土层为根系主要分布区域,其根系所占比例共达86%;不同径阶间的根长密度差异显著(P<0.01),且其比例关系会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栽植方位下,林带东侧毛白杨根系分布的浅层化程度高于西侧,且在径向240-280 cm内其0-0.5 mm的极细根显著多于西侧(P<0.05)。因此,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深度和径阶是毛白杨根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栽植方位会对其形态构型产生影响。毛白杨根系吸水模式受细根分布的影响,但会随土壤剖面水分有效性分布的变化而变化:当表土层水分有效性增加时,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表土层;当表土层水分有效性降低时,深层土壤根系的吸水贡献率会逐渐增加;当土壤剖面水分条件异质性较高时,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根系密度与水分有效性均较高的区域;当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均匀且不存在水分胁迫时,根系吸水分布与细根分布最为一致。  相似文献   
30.
荔枝皮黄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14.0和13.8 mm;采用菌饼法测得对黑曲霉的抑菌率为28.75%。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mg/mL,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MIC为5 mg/mL,没有杀菌能力。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黄酮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