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徐玉芬 《昆虫学报》1959,(5):395-422
鳞翅目昆虫的蛹,在害虫调查和防治等工作中经常发现,但往往不容易就蛹期鉴别种类,须等待羽化之后再行鉴定,又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此蛹期的鉴别方法,和其他未成熟期的虫态——卵和幼虫一样,是在实际工作中,识别害虫种类上日益感到迫切需要的知识。但是这方面的资料,目前还很缺乏,有关害虫蛹的种的形态特点,仅散见在各种害虫的研究报导中。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资料。作者在四川重庆地区就鳞翅目主要害虫种  相似文献   
33.
湖北省恩施专区、蒲圻县、阳新县及武汉市蚊种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丝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湖北省流行颇为广泛。在对上述疾病采取防治措施之前,必须掌握有关当地蚊种的地理分布、孳生场所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确切材料。但是关于湖北省的蚊虫调查研究工作,过去作得不多。就作者等所看到的文献,最早为冯兰洲(1933)报告在武汉采到蚊虫5属9种,计按蚊属1种、库  相似文献   
34.
35.
采用反复解聚-聚合的方法从对虾腹神经索中分离纯化了微管蛋白。用阴离子去垢剂 SDS处理,将对虾神经纤维中的微管蛋白解聚为分子量相似的二条链。它们的分子量都在55,000左右。这与许多其他作者从各种不同组织中提取的微管蛋白的相同。以纯化的小鸡脑微管蛋白作抗原,制备了兔抗小鸡脑微管蛋白的抗体作第一抗体,以 FITC 羊抗兔抗体作第二抗体,研究了微管蛋白在对虾腹神经索中的神经纤维内的分布。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对虾神经纤维特有的微管鞘与轴浆外,对虾神经纤维的髓鞘部位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这一结果提示,对虾神经纤维髓鞘中也应含有相当量的微管蛋白,但用同样方法在其它种动物(如大鼠)的有髓纤维的髓鞘中却未见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6.
冬眠蟾蜍长足卵母胞胞,经手工剥除其卵巢膜、滤泡膜、透明带和质膜,包埋在琼脂块里,孕酮作用3小时(18±1℃)后,该细胞质团块中出现促成熟活性物质(MPF);将含有此MPF的微量卵质(约50毫微升),注入未经激素处理的卵球,能诱发后者恢复减数分裂,胚泡破裂,排出第一极体,正常抵达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如果在去除上述卵外和卵表膜层结构的同时,剔除其细胞核(胚泡),然后包裹在琼脂中,经孕酮处理3小时左右,照样能够诱发产生促成熟活性物质;微量细胞质的转移,照样能使未经激素处理的受体卵正常成熟。随着供体卵质块与孕酮接触时间的延长,其诱发受体卵成熟的百分率逐渐增高。孕酮处理后9小时的供体卵质块,几乎全部能使受体卵正常成熟。上述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孕酮诱发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形成促成熟活性物质的过程,既不依赖于卵表透明带与质膜,也不依赖于细胞核,而是细胞质自身活动的结果;显然,孕酮诱发蟾蜍卵母细胞成熟的初始作用部位是在细胞质。  相似文献   
37.
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杀虫作用与它们对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密切相关。很多杀虫剂本身并不是好的抗胆碱酯酶剂,需经生物体内氧化等代谢过程转变为相应的活性产物,才能有效地抑制胆碱酯酶。杀虫剂表现选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生物体内激活和解毒代谢的差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差异以及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O’Brien,1976)。 柞蚕在我国蚕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柞蚕饰腹寄蝇是柞蚕的寄生害虫。本文报告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