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以植物化学为例,经教学结构重组、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活动设计,结合任务式分组讨论、嵌套慕课堂等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通过模块规划、重难点剖析,设计翻转环节,构建了基于ZOOM嵌套慕课的全线上轻翻转教学模式,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就相关教学方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为网络教学、线上线下混合信息化创新教学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72.
为明确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数量性状的分布规律,对6份种质资源的14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份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在6个数量性状的差异不显著。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3.34%,最大的是叶面积,最小的是复叶回数。复叶回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叶序数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余数量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叶宽、叶长、叶面积、叶周长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8~0.925,其余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560;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数量性状在2个以上主成分中起主要决定作用。概率分级结果表明,去除复叶回数、叶周长、叶面积、叶长、叶序数等5个数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被分为5个连续分布的分级,1个数量性状被分为3个连续分布的分级。  相似文献   
673.
篮状菌属的重要性及其分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状菌Talaromyce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场所的腐生真菌,它们与植物、动物和人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篮状菌最初被当作青霉Penicillium来研究,但后来的分子种系学研究表明篮状菌与青霉差异较大,分属于不同的科。篮状菌属目前可分8个组,全球已报道该属共162种,我国已报道57种。对篮状菌属的重要性、分类系统的变更及分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篮状菌属新物种发现及其功能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4.
单夏男  徐可心  阮永明  王龙 《菌物学报》2021,40(5):1216-1231
在系统调查我国篮状菌属Talaromyces物种资源的工作中,分离得到了10株篮状菌。基于形态学和BenACaM及rDNA ITS1-5.8S-ITS2序列的分子种系学分析确定它们分属于6个种,即艾米斯托克篮状菌T. amestolkiae、暗玫瑰篮状菌T. atroroseus、暗绿篮状菌T. fuscoviridis、肯德里克篮状菌T. kendrickii、斯托尔篮状菌T. stollii和多样篮状菌T. versatilis,其中后4种为篮状菌组section Talaromyces的我国新记录种。T. fuscoviridis生长适中,在MEA培养基背面呈特征性的暗绿色,形成绒兼短絮状菌落,产生稀疏的灰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单轮生,瓶梗为安瓿形;T. kendrickii生长适中,产生典型绒状菌落和大量深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不规则生,排列紧密,瓶梗为安瓿形;T. stollii生长迅速,形成绒状兼絮状菌落并产生大量灰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三轮生,排列紧密,瓶梗为典型披针形;T. versatilis生长迅速,形成短絮状兼绳状菌落,产生脏粉色菌丝体和稀疏的灰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单轮生,排列不紧密,瓶梗为安瓿形。这4个新记录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篮状菌属的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675.
王秀梅  陈鹏  张锡珍  阮长春 《生态学报》2014,34(13):3629-3634
为正确评估广谱杀虫剂烯啶虫胺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影响,采取滤纸接触法测定了烯啶虫胺(防治蚜虫田间推荐用量)对异色瓢虫影响,并使用生命表研究了烯啶虫胺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剂量烯啶虫胺对异色瓢虫当代(F0)取食具有显著影响,药剂处理后7d内,成虫取食量显著降低;对F0代成虫寿命及雌虫繁殖能力未见负面影响;烯啶虫胺处理对异色瓢虫初产卵、F1代幼虫及蛹的历期没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幼虫存活率及蛹羽化率没有显著影响。F0代种群净增值力、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12.66粒(对照899.73粒)、1.084(对照1.093)、0.081(对照0.089),药剂处理种群加倍时间为8.557d,与对照7.888d相比没有显著延长。这些结果说明,大田中使用烯啶虫胺防治蚜虫时理论上对异色瓢虫种群繁殖及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施药初期会影响异色瓢虫的取食量。  相似文献   
676.
目的:对目前最为常用的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进行优化,以期明确各质粒表达的病毒成分对提高慢病毒包装效率的重要性。方法:在限定总质粒量为10μg的情况下,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目的质粒、表达gag/pol、Rev、VSVG的包装质粒按不同比例混合,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48 h后收集上清用于感染293T及K562细胞,72 h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细胞比例,分析所获病毒的感染效率。结果:采用不同的质粒混合比例包装的病毒感染效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携带GFP的目的质粒量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当目的质粒量从15%(1.5μg)增至35%(3.5μg)时,GFP+293T细胞比例从14.2%升至45.1%,增加了3.2倍。当固定目的质粒量为35%,同时分别将表达gag/pol或Rev的质粒量从15%提高到25%时,改变Rev组的GFP+阳性率提升最明显,为1.5倍;而改变VSVG质粒量在已测试的混合比例中作用不显著。包装病毒感染K562细胞的结果与293T细胞类似。结论:通过对比包装病毒的感染效率,优化了慢病毒包装的混合质粒条件,并成功地应用于感染白血病细胞系;首次发现提高Rev质粒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病毒的包装效率,为利用慢病毒表达体系研究多种基因在血液系统中的功能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77.
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叶霉病粉红株系材料T9179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9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4078F2-3-3-3系从荷兰引进的抗TYLCVD番茄品种奇诺亚(F1)与粉红株系材料T9178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8代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2的农艺学、产量、品质和抗病等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浙粉702品质优良,早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枯萎病,抗叶霉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73.83 t/hm2。  相似文献   
678.
目的:建立利用荧光标记法检测氨肽酶抑制剂和肿瘤细胞结合的方法。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氨肽酶N抑制剂LYRM03和Bestatin,制备荧光探针FITC-LYRM03、FITC-Bestatin,应用荧光显微成像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化合物FITC-LYRM03、FITC-Bestatin对肿瘤细胞的结合与氨肽酶N抑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化合物LYRM03和Bestatin具有肿瘤细胞的氨肽酶N抑制活性,荧光标记化合物FITC-LYRM03、FITC-Bestatin能与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结论:标记化合物FITC-LYRM03、FITC-Bestatin和肿瘤细胞的结合与对肿瘤细胞的氨肽酶N抑制活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679.
从人胎脑c DNA文库中筛选和鉴定出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55编码蛋白结合的蛋白。将UL55基因编码区克隆到诱饵载体p GBKT7中,在证实UL55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采用Match-maker GAL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c DNA文库中与UL55蛋白结合的宿主蛋白,用酵母双杂交回转实验验证UL55蛋白与获得的蛋白结合的可靠性。将酵母双杂交筛选出的文库蛋白烯醇化酶1(enolase1,ENO 1)构建到p GEX-4T-2载体上,利用GST pull-down技术体外验证ENO 1与HCMV UL55蛋白的结合。并依据所筛选出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UL55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有10种蛋白与HCMV UL55编码蛋白结合。应用GST pull-down技术检测到ENO 1与HCMV UL55相互结合的蛋白条带。成功地筛选出10种与UL55蛋白相互结合的宿主蛋白,GST pull-down实验进一步表明ENO 1可以与HCMV UL55蛋白直接结合,为进一步研究UL55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80.
通过室内功能反应试验,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Matsumura、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Riley、暗黑赤眼蜂T.pintoiVoegel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PangetChen、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Nagaraja、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Viggiani、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PangetChen、广赤眼蜂T.evanescensWestwood对广州地区重要园林害虫灰白蚕蛾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除卷蛾分索赤眼蜂外,其它7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寄生作用均能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寄生能力为最强,短管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次之,最大寄生卵量分别为25.8粒/雌、19.0粒/雌和18.6粒/雌,且在灰白蚕蛾卵内都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可进一步进行筛选。虽然玉米螟赤眼蜂和舟蛾赤眼蜂对灰白蚕蛾有较强的寄生能力,但其后代雌蜂率都较低,且玉米螟赤眼蜂不能正常羽化,因此不适宜用来防治灰白蚕蛾。卷蛾分索赤眼蜂、广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的最大寄生量都较低,均不超过15.0粒,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潜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