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31.
普定喀斯特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于2011年3月-2012年2月对普定喀斯特区6个演替阶段(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以及原生乔木林)植物群落的凋落物生物量、组分(叶、枝、花果等)、月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6个演替阶段群落年均总凋落量分别为789.5、3821.8、4315.0、4158.8、4201.0和3950.4 kg·hm-2;随着群落正向演替的推进,植物群落凋落物量表现为先升高后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叶凋落量占总凋落量的59.0% ~ 77.7%,枝凋落量占7.9%~24.0%,花果等凋落量占5.4% ~ 24.0%,叶凋落量比例随群落正向演替递减,枝凋落量与群落演替阶段显著正相关.原生乔木林、灌木林和稀灌草丛群落凋落物的月变化规律为单峰型,其余3个演替群落凋落物的月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叶凋落物的月动态与总凋落物一致.  相似文献   
332.
本文研究了氧化剂NaClO胁迫培养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对透明质酸(HA)分子量的影响。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法研究了NaClO的加入时间和加入浓度对HA分子量的影响。利用Mintab 16软件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实际条件,得到HA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为:NaClO加入时间7 h,NaClO加入浓度为0.415 mL/L。HA分子量由178万Da提高到219万Da。  相似文献   
333.
以蚯蚓为原材料提取纯化了GSH-Px,通过比较超声波提取法、组织匀浆法和闪式提取法,得出闪式提取法提取效果最佳.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得到蚯蚓GSH-Px的最佳闪式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m/V)、提取液pH值8.0、提取时间1min.在最佳条件下锝到的粗提液经硫酸铵沉淀、选择性酸碱变性、DEAE-cellulose和Sephadex-G100柱层析,最终得到纯化的GSH-Px,比活达到157.08 U/mg,活性回收率达到12.32%.产物在SDS-PAGE上为单一条带,其亚基分子量约为26 kD.  相似文献   
334.
于2010年选择内蒙古多伦和河北的围场、沽源3个旗县10个样地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探讨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物多样性与草地生产力和土壤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草地均匀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草地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与草地生产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含水量(0 ~30 cm)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草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呈负相关(P<0.05),且与中上层土壤全氮(10 ~20 cm)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提高草地多样性可以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5.
336.
The phytotoxicity of aluminium (Al) ions can be alleviated by ammonium (NH4+) in rice and this effect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d Al accumulation in the roots. He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cell wall properties were compared in two rice cultivars differing in Al tolerance. An in vitro Al‐binding assay revealed that neither NH4+ nor NO3? altered the Al‐binding capacity of cell walls, which were extracted from plants not previously exposed to N sources. However, cell walls extracted from NH4+‐supplied roots displayed lower Al‐binding capacity than those from NO3?‐supplied roots when grown in non‐buffered solutions.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NO3?‐supplied roots, NH4+‐supplied roots possessed fewer Al‐binding groups (‐OH and COO‐) and lower contents of pectin and hemicellulose. However, when grown in pH‐buffered solutions,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 cell wall properties were not observed.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l‐binding capacity and properties of cell walls were also altered by pHs alone.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H4+‐reduced Al accumul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altered cell wall properties triggered by pH decrease due to NH4+ uptake rather than direct competition for the cell wall binding sites between Al3+ and NH4+.  相似文献   
337.
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聚乙二醇化修饰、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通过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1,3,4,5,17位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在C末端加了一个半胱氨酸,获得了体外活性为原型rhG-CSF150%以上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然后用分子量为20kD的甲氧聚乙二醇马来酸酐(mPEG-Mal)修饰rmhG-CSF,反应混合物经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柱纯化,得到纯化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PEG-rmhG-CSF)。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后的PEG-rmhG-CSF的纯度大于95%,体外活性分析表明PEG-rmhG-CSF活性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NeulastaR○),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PEG-rmhG-CSF体内半衰期约为14h,比修饰前延长了7倍。  相似文献   
338.
聚酮是一大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生物合成途径复杂多样。利用异源宿主合成聚酮化合物要比使用天然生产菌有很多优点。异源宿主的选择是异源生物合成聚酮的关键。这种宿主必须能够大量表达大分子聚酮合成酶(300 kDa或更大)且能够大规模的转译后修饰这些蛋白;还要能够形成大量的像丙二酰CoA、甲基丙二酰CoA等细胞内起始单元。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异源宿主很可能成为大规模生产聚酮化合物的一个强有力平台。本文对聚酮合成酶,异源生产聚酮的优点、条件和应用都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339.
BMPR-IB基因主要在哺乳动物卵巢中表达,对卵泡的发育和分化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影响卵巢生长发育和调控的BMPR-IB基因出发,以牛卵巢的RNA为模板,按照不同物种BMPR-IB基因的相似性设计特异引物,运用RT-PCR技术扩增并获得了特异片段,该片段经PCR、酶切和测序验证,证实所克隆序列为牛BMPR-IB序列,包含有953bp组成的部分c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牛BMPR-IB基因序列与绵羊、山羊、人、猪、小鼠的BMPR-IB基因分别为98%、97%、92%、93%、88%的同源性。这为克隆其他物种的BMPR-IB基因提供了依据,同时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测序为更好地理解牛的生殖机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40.
该研究以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和PCR方法克隆到1个黄酮醇合成酶(FLS)同源基因,命名为LcFLS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cFLS1的开放阅读框为996bp,编码33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cFLS1具有典型的2-酮戊二酸和铁依赖性双加氧酶结构域;蛋白结构预测表明,球形蛋白结构的核心区域存在10个与2-酮戊二酸配体互作的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LcFLS1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等木本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草本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LcFLS1在红花檵木的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茎中最少。成功构建了LcFLS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LcFLS1-SUPER1300,经农杆菌侵染花序法将pLcFLS1-SUPER1300质粒转入拟南芥中获得转基因植株,PCR鉴定表明获得了转LcFLS1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该研究结果为红花檵木黄酮醇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以及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