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2篇
  免费   1406篇
  国内免费   270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910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858篇
  2018年   723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934篇
  2014年   1147篇
  2013年   1118篇
  2012年   1311篇
  2011年   1278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597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高压静电场处理沙棘插条生根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压静电场处理沙棘插条研究生根状况,方法简便易于处理,该装置适于进行大规模的处理,从目前研究表明:高压静电场对沙棘插条有正刺激效应,并以电场强度为3.9kv/cm,时间为40分钟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套系统及其应用。1.高灵敏荧光显微镜系统,该系统探测灵敏度达到10-6lx量级,比普通CCD系统提高了104倍,系统用宽量程照度计对微弱光成象性能进行了标定,在给出细胞荧光图象的同时,可以给出每一象元的发光强度,并可给出视觉更易分辨的光强的三维显示和伪彩色图象。在该系统上得到了分红菌甲素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图象,Hela细胞加入竹红菌甲素后的光照损伤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对细胞的保护图象。2.光子计数成象系统,该系统灵敏度达10-8lx量级,可探测到单个光子及其分布,在其上得到了绿豆芽,树叶,昆明鼠,人手及手指的超微弱发光的光子图象,并用统计理论进行了信号检验。  相似文献   
93.
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非真空电束辐射的间接作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氧化型和还原型的细胞色素C的吸收光谱不同,从而测量非真空电子束作用对应的辐射分解的自由基总量。  相似文献   
94.
常用食品防腐剂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杯碟法和琼脂平板点种法分别测定20种常用食品防腐剂对30株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借此判断药剂抗菌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20种防腐剂中,对细菌抑制力最强者是乙酸,对霉菌和酵母菌抑制力最强者是富马酸二甲酯。  相似文献   
95.
不同时期羊草群落光合速率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1-1985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群落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观测资料,按4个不同时期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得到4个回归方程如下:1.6月上中旬植物生长初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其回归方程是y=-0.683+0.444x1-0.0391x+0.0742x3-0.00164x^23(式中y为羊草群我合速率gCo2/m^72.h,x1是光照强度10klx,x3为空气温度C)。方程的复相  相似文献   
96.
甜味蛋白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味蛋白(thaumatin)是世界上已知最甜的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Thaumatin的基因核苷酸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已测定.晶体分析表明它具有高稳定的四级结构.在味蕾小孔中发现了介导thaumatin发生作用的物质.Thaumatin自身的功能仍不清楚.在多种生物中发现了thaumatin类似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用基因工程手段实现了thaumatin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表达,但迄今仍未得到理想的基因工程产品.  相似文献   
97.
According to the rate of depletion of CD4 cell counts, we grouped 12 cas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infection as 6 rapid (21.0 to 33.8 cells per microl per month) and 6 slow (0.9 to 7.9 cells per microl per month) progressors and determined the individual viral quasispecies patterns by sequencing the genome region encoding the V1, V2, and V3 loops of envelope protein. Although the quasispecies structures varied widely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a low rat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HIV-1. Furthermore, the V2 loop extension was observed specifically in individuals with slow or no disease progression, whereas basic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V3 characteristic of a viral phenotype shift from non-syncytium inducing to syncytium inducing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s of disease regardless of their rat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Studies with recombinant viruses suggested that elongation of V2 potentially restricts the capacity of HIV-1 to replicate in macrophages. Thus, our results suggest the association of distinct sequence features of both V3 and V2 with particular pattern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Elongation of the V2 loop may be a good predictor of slow disease progression, while basic substitutions of V3 without elongation of V2 are characteristic of rapid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98.
通过和玉米杂交诱导硬粒小麦单倍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DR147授以超甜玉米(Zea m ays L.) ss 7700的花粉后,在83.4% 的柱头上观察到花粉萌发及花粉管长入胚囊,有9.9% 的子房发生了卵细胞的单受精,1.9% 的子房发生了中央细胞的单受精,32.7% 的子房发生了双受精。尽管双受精后可同时形成胚和胚乳,但胚乳往往发育迟缓,甚至败育。硬粒小麦×玉米形成的杂合子核型高度不稳定,在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本玉米的染色体逐步被排除,最后形成硬粒小麦单倍体胚。在授以玉米花粉4 h 后用100 ppm 2,4-D溶液浸蘸硬粒小麦穗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胚在缺乏胚乳或胚乳败育情况下的生长和发育。授粉9—13 d 后由533个硬粒小麦子房解剖出25个胚,得胚率为4.7% 。通过幼胚拯救获得11棵正常植株,植株获得率为2.1% 。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它们为单倍体(2n= 2x= 14)。  相似文献   
99.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for the binding of ferric enterobactin with FepA and FecA are quantitated with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K d for FepA is 12 times lower than the one for FecA. This indicates that FepA is an high-affinity receptor while FecA binds ferric enterobactin with a lower affinity.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binding epitopes of FepA inhibit the binding of ferric enterobactin with purified FepA. These same antibodies do not inhibit the binding of ferric enterobactin with purified Fec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inding epitopes in FecA and FepA ar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