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1.
危险性害虫西花蓟马的传播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西花蓟马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北美洲迅速向外传播扩散,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温室蔬菜和观赏植物上的一种重要危险性害虫。本文依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分析了该虫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情况和扩散原因,并提出在我国控制其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Five compounds (1-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 of 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 Ulbr. Based on chemical and spectral evidence,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as beesic acid (9-phenyl-2E, 4E, 6E, 8E-nontetraenoic acid, 1), vanillic acid (2), oleanol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 -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 (3), hederasaponin B (oleanolicacid-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 4) and beesioside Q (oleanolic acid-3-O-β-D -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 5), respectively. Compound 1 was isolated from natural sourc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ompound 5 was a new compound.  相似文献   
93.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勤花  巨天珍  常成虎  曹春   《广西植物》2006,26(1):38-42,31
利用种群统计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沙坝林业实验基地和麦草沟自然保护区中的锐齿栎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静态生命表分析显示锐齿栎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锐齿栎种群自然更新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94.
新疆草原面积广阔,农牧业地位突出,蝗灾对当地经济、生态威胁很大,近年新疆极端天气日渐频发,蝗灾监测与防治任务艰巨。以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和亚洲飞蝗为代表的蝗虫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对蝗虫各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运用BIOCLIM模型、领域模型(DOMAIN)、马氏距离模型(MAHAL)、广义线性模型(GLM)、随机森林模型(RF)、提升回归树模型(BRT)、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最大熵模型(MaxEnt)等八种经典物种分布模型及集成模型对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展开了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对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预测存在差异,其中DOMAIN最差(曲线下面积(AUC)=0.688,真实技巧统计(TSS)=0.301),而提升回归树(BRT)最佳(AUC=0.920,TSS=0.910),基于BRT、SVM和MaxEnt 3个集成模型预测的新疆蝗虫适生区可靠性更高;(2)新疆典型蝗虫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约56.844万km2,占新疆总面积的36%,其中高适生区面积16.568万km2;(3)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北疆阿勒泰、塔城地区...  相似文献   
95.
96.
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其采食和掘洞行为造成了荒漠林和荒漠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基于大沙鼠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大沙鼠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适生区,分析亚洲大陆未来气候条件下大沙鼠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大沙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9以上,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好"。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影响大沙鼠在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为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土壤基本饱和度、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土壤可交换钠盐。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5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15.78%、15.10%和13.44%;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7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增长8.32%、13.18%和18.18%。中国大沙鼠适生区范围内,新疆所分布的大沙鼠适生区分布范围变化较大,3种情景模式下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新疆北部扩张;甘肃适生区位置向西北部扩张;内蒙西北部和阿拉善地区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四周扩张。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下大沙鼠高适生区范围和空间变化,并得到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报道口服醋酸棉酚对人精子体外受精能力、原核及染色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口服醋酸棉酚前的9名男性精子对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平均为62%。每日口服20mg醋酸棉酚15天后,精子对卵的穿透率下降至47%,30天后下降至24%,50天后下降至8%。即口服醋酸棉酚50天后达到了不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穿透率阈值(10%)以下。原核及染色体形成的观察表明,即使口服醋酸棉酚50天后,仍可见有完整原核的形成,并未见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综述上列结果,似乎表明口服醋酸棉酚虽可影响人精子对去除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而进入卵内的精子仍可形成原核及染色体。因此,仅从成熟精子的生理功能而论,口服醋酸棉酚期间它似乎并不产生可察觉的致畸效应,这与醋酸棉酚对体细胞并无致畸作用的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
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从2004-2008年的156.12×104hm2、34.75Tg C和22.26Mg C/hm2增加到2009-2013年161.44×104hm2、43.98Tg C和27.24Mg C/hm2。人工林是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和天然林对森林生物量碳汇的贡献分别为97.3%和2.7%。两次森林清查期间,杨树和硬阔软阔类森林的碳储量之和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0.2%和69.6%,杨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最为显著。各龄组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幼龄林 > 中龄林 > 成熟林 > 近熟林 > 过熟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从2004-2008年的243.37亿元增长到2009-2013年的253.42亿元,年均增长2.01亿元,杨树的碳汇经济价值占全省所有森林类型的60%,赤松单位面积碳汇经济价值最强为2.08万元/ha。  相似文献   
100.
长江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长江中船舶数量激增,相应的水体噪声污染可能对同水域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宽频录音设备对长江和畅洲北汊非正式通航江段的各类常见大型船舶(长>15m且宽>5m)的航行噪声进行了记录,并分析其峰值-峰值声压级强度(SPLp-p)和功率谱密度(PSD)等。结果表明,大型船舶的航行噪声能量分布频率范围较广(>100kHz),但主要集中于中低频(<10kHz)部分,各频率(20Hz~144kHz)处的均方根声压级(SPLrms)对环境背景噪声在该频率处的噪声增量范围为3.7~66.5dB。接收到的1/3倍频程声压级(TOL)在各频率处都大于70dB,在8~140kHz频段内都高于长江江豚的听觉阈值。说明大型船舶的航行噪声可能会对长江江豚个体间的声通讯及听觉带来不利影响,如听觉掩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