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NIRF对P53蛋白泛素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K293和HeLa细胞分别被Np95/ICBP90-likeRINGfingerprotein(NIRF)和P53转染后,细胞上清和免疫沉淀产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细菌合成GST-P53后,用GSTpull-down技术检测NIRF与P53相互作用;在GST-P53、E1、E2和NIRF体外泛素化反应系统中,检测NIRF对P53的体外泛素化.结果表明:NIRF能与P53相互作用,NIRF不仅能与P53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会将P53泛素化,这种相互作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发生.推测NIRF可能是P53的一个新的负调节蛋白.  相似文献   
792.
以河西走廊荒漠地区不同生态型芦苇为研究材料,提取并纯化得Rubisco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将Rubisco大、小亚基分离,用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小亚基分别注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制备抗体,经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1)水芦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水芦、沙芦及菠菜Rubisco大亚基发生反应,而与小亚基均未见显色反应,且水芦显色最深,沙芦略浅,菠菜最浅;(2)水芦、沙芦Rubisco大亚基抗体可与水芦、沙芦、菠菜大亚基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且均不与小亚基发生反应,并且其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水芦和沙芦;(3)用与Rubisco大亚基抗体同样的制备方法,均未检测到水芦、沙芦Rubisco小亚基抗体的产生;(4)菠菜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菠菜、水芦、沙芦、水稻Rubisco大亚基均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但仅与其自身小亚基反应,且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显色反应最深,水稻略浅,沙芦、水芦稍有反应.由此说明,水芦、沙芦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亚基免疫学特性差异较小,而与双子叶植物菠菜相比差异较大;水芦、沙芦Rubisco蛋白免疫化学决定簇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小亚基上,且其小亚基不具有抗原活性或抗原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93.
食蚊鱼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组成。口咽腔内有味蕾分布。食道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内有粘液细胞。肠可分为前后两段,皱襞高度、肌层厚度有差异。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不明显,雌雄肝脏的显微结构不同。胰腺呈弥散型,一部分分布在肝脏内,另一部分和消化道伴生。讨论了食蚊鱼消化系统的特点与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4.
经过分子筛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我们从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蛇毒中纯化得到了竹叶青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TSV-LAO)。实验表明,TSV-LAO是一种糖蛋白,其分子由非共价连接的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一个亚基的表观分子量为58 kDa。TSV-LAO酶比活力为1100 U/mg,其分子脱掉糖基化成分后不影响酶活力。TSV-LAO在浓度为1.0μg/mL以上时可以诱导C8166细胞凋亡。TSV-LAO对实验病原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抗生作用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白色念珠菌(ATCC200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和短小芽孢杆菌(CMCCB11207)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3,0.4和1.0μg/mL,即使在最高实验浓度10μg/mL,TSV-LAO对其它实验菌株也未显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95.
我国北方风蚀区冬油菜抗风蚀效果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河西走廊地区属我国北方风蚀区,通过对河西走廊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主要农田地表类型(处理)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比较各个处理的抗风蚀效果.结果表明: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处理地表的粗糙度分别为4.2、4.1、3.9和0.7;起动风速分别为14、13、12 m · s~(-1)和6 m · s~(-1);平均风蚀模数分别为22.3 、23.3、42.5 kg · hm~(-2) · h~(-1)和543.6 kg · hm~(-2) · h~(-1);输沙率分别为0.1、0.1、0.2 g · m~(-2) · min~(-1)和23.3 g · m~(-2) · min~(-1).依据粗糙度、起动风速、风蚀模数和输沙率评判,4种主要地表类型的抗风蚀效果依次为,冬油菜>冬小麦>麦茬>,春播最差.因此,推广冬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种植是解决我国北方风蚀区农田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以及根治沙尘暴尘源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96.
CO2倍增及UV-B增强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豆'齐黄27'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大气CO2浓度倍增(350~700 μmol*mol-1)及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增强(4~15 μW*cm-2)的环境条件,研究了CO2浓度增加及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育前期的生长及根瘤、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强UV-B能显著减少大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而对株高的抑制作用不显著;CO2浓度倍增促使大豆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对根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能够减轻UV-B辐射增强对地上及根系生物量的抑制作用;CO2浓度增加、UV-B辐射增强及其复合胁迫均导致大豆植株根冠比下降,且复合胁迫对根冠比的抑制作用更明显.(2)CO2浓度倍增降低了大豆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UV-B辐射增强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却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含量;CO2浓度增加、UV-B辐射增强复合处理对叶片色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具有复合效应.(3)CO2浓度倍增能够促进根瘤数量及根际真菌数量的增加,而UV-B增强处理则显著降低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CO2浓度倍增能够缓解UV-B增强处理对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却导致根际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研究发现,CO2浓度增加及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育前期植株生长、叶片色素含量及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抑制或促进效应,而且在某些性状上存在复合效应,它们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豆植株的干物质分配及根系的代谢间接影响根瘤数量及根际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797.
以水生芦苇为材料,通过吸附试验、亲和试验和荧光光谱试验探讨了沙丘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特有内含物PAAC与水芦叶绿体吸附特性及其作用位点,并在固定化的条件下研究其与水芦叶片可溶性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以阐明PAAC对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水芦叶绿体对PAAC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增大并于pH 7.6时达到最大值(0.86 μg/μg),吸附量虽随离子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降幅较小.(2)PAAC可与水芦可溶性蛋白结合,0.26 mol/L的NaCl溶液能够洗脱与PAAC结合的蛋白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以盐键为主,且结合蛋白质的种类特异性不明显.(3)PAAC与水芦蛋白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结合作用并可能存在变构效应,它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是生成PAAC-蛋白质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它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在1.0×10~5左右及结合位点数为1∶1.  相似文献   
798.
不同干扰形式对砂生槐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以放牧、封育和水淹3种不同干扰形式下的砂生槐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林分特征、物种组成、优势种种群发育状况和物种多样性等对群落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不同干扰形式对砂生槐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砂生槐群落以群落A(放牧)的林分状况最好,其次为群落B(封育),群落C(水淹)最差;(2)不同干扰形式下群落中植物种类分别为群落A(13种)>群落C(9种)>群落B(6种);(3)优势种群生长状况说明放牧和封育形式下砂生槐生长情况基本一致,高度级和幅度级小的个体均较多,而水淹干扰下群落仅有少数生长旺盛的个体存在,种群呈衰退趋势;(4)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群落A>群落B>群落C.研究表明:一定程度放牧干扰能够促进砂生槐种群更新,增加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封育可促进砂生槐种群萌蘖更新,而水淹则促使群落衰退.  相似文献   
799.
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绥德地区28年生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林木个体生长、植物种类、相似系数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以明确坡向对人工油松林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阴坡油松的胸径、树高、冠高和冠幅均显著大于阳坡;(2)阴坡与阳坡林下分别有植物21和19种,共有种11种.群落相似系数为55%,说明坡向对人工油松林林下物种组成影响较大.(3)阴坡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阳坡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Jsw)则与阴坡相反,为灌木层>草本层;群落总体多样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是阴坡稍大于阳坡,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阳坡稍大于阴坡.研究表明,绥德地区人工油松林的生长状况阴坡显著优于阳坡,但与陕北南部地区人工油松林相比,该地区人工油松林林木生长各项指标还是较低,群落结构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800.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 机制.方法:芹菜素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及流式法检测细胞增殖、粘附和周期变化 ;Millicell小室检测新生血管形成、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 、cyclinB1、VEGF、MMP-9、E-cd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芹菜素明显抑 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G2/M期细胞比例由4.79%增至36.12%(P<0.05 );细胞的黏附、新生血管形成 能力均显著降低;侵袭转移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由88.67、106.33降至45.67、 68(P<0.05);Bcl-2、cyclinB1、VEGF、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E-cd的表达则增 加.结论:芹菜素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 诱导细胞凋亡;抑制 细胞粘附、新生血管形成、侵袭与转移的能力,其机制与抑制Bcl-2、cyclinB1、VEGF、MMP 9表达,促进Bax、E-c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