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黄鼬在吉林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路域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12月,采用样线法对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路域200 m范围内黄鼬活动情况进行了3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K10~K45路段黄鼬穿越公路较多;黄鼬穿越公路频率与路域植被类型和雪被深度有密切的关系;黄鼬已经开始利用涵洞穿越公路;公路对黄鼬具有吸引效应,影响域范围约为50 m.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2.
避暗反应测定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避暗反应测定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敏感性,本实验对三种实验及统计方法进行了评价。方法 采用IBO致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模型和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模型,对单次简单测试法、多次简单测试法和多次记分测试法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对于基底前脑损伤模型,单次简单测试法的潜伏期学习记忆指标无法显示出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多次简单测试法两种指标均能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且较多次记分测试法的指标差异的显著性高。对于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也有同样的效果。结论 多次简单测试法更能敏感地反映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63.
大剂量地塞米松快速高效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等技术,检测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各种变化.结果显示,大剂量地塞米松处理的巨噬细胞发生胞体皱缩、染色质凝聚、胞质浓缩;TUNEL染色呈阳性;0.5 h后DNA凝胶电泳即呈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作周期分析出现凋亡峰等明显的凋亡特征.并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凋亡率升高.结果表明,大剂量地塞米松快速、高效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4.
二斑叶螨滞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滞育实验表明 :短日照和低温是诱导二斑叶螨发生滞育的主要因子。测定我国天水种群 ,在 15℃条件下 ,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日照长度为 9小时 4 2分 ,在每日 8小时光照条件下 ,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温度为 15.5℃。解除滞育实验表明 :在每日 13小时的光照条件下 ,温度越高 ,解除越冬雌成螨滞育的速度越快 ;低温处理滞育雌成螨的时间越长 ,解除其滞育的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65.
黑麦1R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体外扩增及扩增产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Leitz显微操作器,在国产倒置显微镜下(400×)用玻璃针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黑麦根尖细胞中的1R染色体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分离出来的1R染色体转入0.5 ml的Eppendorf管中,用蛋白酶K处理,把DNA释放出来;经Sau3A酶切,再与人工合成的Sau3A连接头连接;以连接头的一条链的核苷酸顺序片段为引物对DNA酶切片段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产物的长度大约为300~1000 bp。以生物素分别标记的黑麦总体DNA和小麦rDNA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确实来源于黑麦的1R染色体DNA。这个方法为构建黑麦1R染色体亚基因组文库和筛选1R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BLAD)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金柱  崔玉东  朱战波  曹宏伟  朴范泽 《遗传》2006,28(10):1233-1236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BLAD)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 病因为白细胞表面整合素CD18亚单位基因突变所致。为了解我国奶牛群中BLAD的携带和发生情况, 本研究采用RT-PCR扩增CD18基因片段后, 用TaqⅠ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的方法检测了1 000头1~6岁的奶牛, 结果有19头奶牛为BLAD携带牛, 即BLAD携带率为1.9%; 1头为BLAD病牛。  相似文献   
67.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肾细胞癌转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肾细胞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表达情况,为肾癌转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例肾细胞癌肾组织标本,从相同的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肾组织获得对照样本,均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切除。肿瘤分期按TNM分期标准。为了统计评估,肿瘤1期和2期为低级,3期以上为高级。RT-PCR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表达。结果:不同样本MMPs和TIMPs表达水平各不相同。肾细胞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在肾细胞癌的肿瘤分期方面,MMP-2与MMP-9和肿瘤的分期显著相关,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MMP-2与MMP-9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TIMP-1与TIMP-2与肿瘤的分期无关。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TIMP-2、MMP-2,MMP-9,TIMP-1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抑制MMPS的表达将成为治疗肾细胞癌转移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大肠癌的效果及其对嵌合体水平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以接种CT26大肠癌细胞的BALB/c×C57BL/6杂交Fl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健康雌性Fl、雄性C57BL/6、雄性C3H小鼠为MHC全相合、半相合、不相合供鼠,观察移植后的抑瘤情况;另设5只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为监测组,用来作嵌合体的分析,观察各组GVHD的情况。结果:经化疗预处理的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与单纯化疗未进行移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于移植3周后达完全供者植入,于移植后第10天左右出现纳差、倦怠、步态不稳、脱毛、腹泻、体重明显下降等GVHD的症状。结论:化疗预处理联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能对CT26大肠癌细胞产生GVT效应,并伴随着GVHD及嵌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胃溃疡中的表达及二者在溃疡型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Survivin及VEGF在良性胃溃疡,胃溃疡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溃疡性胃癌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urvivin及VEGF在良性胃溃疡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2%、24.3%,在胃溃疡伴中-重度不典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3%、45.5%,在溃疡型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4%、5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与溃疡型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溃疡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是胃癌演变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过表达Survivin可能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对胃癌的诊断及预后有潜在的应用价值。Survivin和VEGF在溃疡型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动态随访二者对胃溃疡的演变可能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判断肿瘤进程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Survivin及VEGF的联合检测可能对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胃癌的诊疗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胰腺在某些损伤或病理条件下,由于细胞活跃增殖产生再生集中区域的细胞来源。方法:将27只成年ICR系小鼠分为9组,每组3只,其中1组进行假手术,其余8组进行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分别在切除后12h,24h、36h、48h、3d、5d、7d、10d取材及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段胰腺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率。结果:H-E染色发现,胰腺手术72h后,剩余胰腺中就出现由细胞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组成的再生集中区,此区域细胞随后分化为功能性细胞类型,10d后消失检测不到。对胰腺再生集中区的定位研究表明,它们仅出现于切除后的伤口边缘。BrdU标记表明,胰腺再生集中区为细胞快速增殖区域,其出现与总导管增殖率提高同时发生,主/大导管和小导管增殖率上升都晚于再生集中区的出现。结论: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再生集中区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的快速增殖,而不是经由总-主/大-小导管-快速增殖区这一途径引起的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