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4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潘科  黄炳球  侯学文 《昆虫知识》2006,43(5):728-730
采用经修改的半纯人工饲料配制营养液及自制饲养装置来人工饲养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营养液及自制饲养装置饲养豆蚜)存活率高,且操作简单、饲养装置、条件容易达到,能满足对蚜虫等同翅目昆虫生物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2.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测试研究I 模型BarleyGrow,采用4个生态区(南京、扬州、武汉、昆明)、10个大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资料,对BarleyGrow、YDmodel和SUCROS模型进行对比检验和评价.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确定各品种的遗传参数,提高了应用程序求算参数的精度.从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来看,BarleyGrow对不同地区、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预测准确而稳定,均方差RMSE在1.06~7.94d之间,而YDmodel为6.26~13.35d,SUCROS为11.22~20.28d.各参试品种对BarleyGrow中灌浆期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最短苗穗期4参数反应敏感.经改进的生理发育时间(PDT)模拟模型(BarleyGrow)对中国广大地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尤其对药隔期、二裂期、毛状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模拟精度高而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以及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963.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N的动态和损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N(SON)的动态和损失,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量N和水稻吸N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SON是稻田土壤主要的可溶性N,其中处理CK,RD和RF土壤SON库分别为121.16, 109 30 和113.71 kg/hm2,高于土壤无机N库.(2)土壤SON与土壤可溶性无机N显著正相关(p<0.01);在水稻生育期间,土壤SON含量随水稻的生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由于鸭和鱼的存在,处理RD和RF土壤SON含量显著低于处理CK;土壤SON与水稻累积吸N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水稻生长强烈影响着土壤SON.(3)在水稻生长前期,渗漏水各形态N含量最大;溶解性有机N(DON)是稻田渗漏水N素的主要形态;同时,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处理CK,RF土壤SON的下渗淋失量显著降低,RD土壤SON的下渗淋失量则略为降低.(4)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量N不断地变化着,此外,由于鸭和鱼的存在,相对与处理CK,处理RD和RF土壤显著的提高了土壤MBN.同时,由于水稻吸收和N的淋失,土壤微生物量N与土壤SON不相关.总之,在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可溶性有机N受水稻吸N、微生物吸N与分解和N淋失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64.
鹄沼枝额虫是一种淡水小型甲壳动物,主要以细菌、有机碎屑和单胞藻等为食.用豆腐、虾片、米糠、大豆、面粉、小球藻6种饵料培养鹄沼枝额虫幼体,经11d培育,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鹄沼枝额虫生长、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虾片组的鹄沼枝额虫体长增长显著优于其他5种饵料组(P<0.05);小球藻组的鹄沼枝额虫成活率显著高于米糠、豆腐和面粉组(P<0.05),但与虾片和大豆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虾片培养的鹄沼枝额虫较其他5种饵料提早1-2d产卵,且初次产卵量和卵径均为最大.用虾片、大豆、米糠、虾片+米糠、大豆+米糠5种饵料投喂性腺刚开始发育的鹄沼枝额虫,经27d培育,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组间的鹄沼枝额虫生殖力差异显著.虾片+米糠培育的鹄沼枝额虫生殖总量显著高于米糠和大豆(P<0.05),而与虾片和大豆+米糠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虾片和虾片+米糠是培养鹄沼枝额虫的优质饵料,对其生长和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5.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爬铫(Euchiloglanis spp.)属Euchiloglanis Regan,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铫科(Sisoridae),是在高山峡谷,陡坡急流,枯洪流量悬殊的环境中底栖生活的小型冷水性淡水鱼类,是鰋鮡鱼类中除原鮡(Glyptosternum)外最原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的金沙江、岷江水系干支流,海拔1800-3600m处.  相似文献   
966.
WSSV对锯缘青蟹的致病性及血清酶指标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近年来,浙江、福建、广东等青蟹主要养殖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青蟹病害.对浙江省养殖青蟹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SSV)与青蟹发病存在较大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WSSV对青蟹的致病性和发病机理,作者采用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除菌过滤液,以1:10-1:10000稀释度注射感染青蟹,结果表明1:10、1:100感染组的青蟹死亡率达100%,1:1000感染组死亡率为66.7%,1:10000感染组死亡率为38.9%.根据攻毒悬液的病毒浓度计算出WSSV对青蟹的LD50为1.19×104拷贝/只(7.93×103拷贝/g组织);取WSSV感染青蟹血淋巴进行PCR检测,攻毒死亡青蟹的WSSV检出率为100%,表明WSSV对青蟹有很强的致病力.分析病毒感染濒死蟹的血清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符草转氨酶(GOT)等主要酶指标,发现病毒感染青蟹的PO、POD和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LP、GPT和GOT的活力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用WSSV单克隆抗体对感染蟹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WSSV主要侵染青蟹的鳃、甲壳下表皮、心脏、肠、胃等组织的上皮细胞,尤其以鳃上皮细胞损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67.
潘超  吴雪梅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80-1782
由武汉大学沈萍教授和陈向东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彩色版)是国内第1部4色印刷的微生物学教材, 是经过多名微生物学专家的共同努力精心完成的。在注重加强基础的同时, 还突出新颖性和启发性;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自助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培养很有帮助。精心设计的大量插图的运用也为该教材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968.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泥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PCR技术对我国沿海地区7个泥蚶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在来自7个群体的38个泥蚶样本均得到660 bp的COI基因片段序列,共103个多态位点,组成17种单倍型;数据分析表明:7个群体形成了二大类群:福建以北(包括福建)的5个群体(江苏盐城、浙江奉化、浙江乐清养殖和自然群体、福建福鼎)形成一个类群,类群内的遗传距离为0.0016;福建以南的类群(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形成一个类群,遗传距离为0.0006;二个类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529,表现为高度的分化。因此我国沿海泥蚶已分化形成福建以南和以北二大类群,二大类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已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969.
池塘养殖环境下滇池金线鲃仔稚鱼的食性转化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009年3月,把35 000尾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仔稚鱼分别饲养于3个池塘进行对比饲养研究。密度分别是:P1为208尾/m3;P2为167尾/m3;P3为41尾/m3。饲养期间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每天数据收集采用:在仔鱼孵化后的5~16 d的每天8:00和18:00从每个育苗池中捞取5~8尾仔鱼进行测量分析。仔鱼开口30d后,每月从培育池各捞取15尾,测量全长和体重。研究发现,滇池金线鲃仔鱼的开口时间为孵化后的5d,混合营养期3~5 d,这与初孵的滇池金线鲃仔鱼的全长和卵黄囊较大有关。在容易造成仔鱼大量死亡的混合营养期,通过采用浆状物—轮虫—人工混合饲料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滇池金线鲃仔稚鱼的存活率,孵化一年后的滇池金线鲃稚鱼存活率可达82.7%。经过一周年的饲养,滇池金线鲃稚鱼的体重由(0.027±0.01) g(0.003~1.22)增长到(8.83±0.54) g(3.7~16.7),月均增重为0.73 g;全长由(15.8±0.30) mm(11.5~20.0)增长到(91.6±1.67)mm(75.0~16.0),全长月均增长6.32 mm。滇池金线鲃稚鱼全年全长的增长呈线性相关,y=9.82+7.05 month(R2=0.989 1);全年体重的增长呈指数关系,y=0.0158 month2.54(R2=0.993 9)。  相似文献   
970.
心房颤动与炎症及RAS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是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心房颤动与炎症及RAS的关系受到瞩目.炎症与RAS可能会成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又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