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舟山长白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其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6年10月(秋季)和2017年4月(春季)舟山长白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种间生态关系及生态位分化。结果显示:春、秋季主要游泳动物分别11种与8种,两季生态位宽度值差异均较大,其中春季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均为3种,而秋季均为2种,窄生态位种分别为5种与4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与生态位宽度值(B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均衡,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Oik > 0.6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42.86%;春季的重叠程度较低,仅占总种对数的21.82%。RDA分析得出温度、盐度为影响主要游泳动物分布的直接因素,而溶解氧、悬浮物和pH等则为重要因素,主要游泳动物在这些资源维上存在生态分化现象。综上,分布在毗邻杭州湾口且位于著名的岱衢洋的主要游泳动物种类总体营养级较低却生态宽度值较大,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等一些传统的高营养级、典型特色经济种类却沦为生态位宽度极小的一般种或少有种,群落种类显著减少,资源量下降,群落结构与功能退化,稳定性下降。因此,加强游泳动物资源修复、保护与管理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游泳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运动疲劳模型,选用雄性昆明小鼠3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组、游泳模型组、游泳+SI干预组(SI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以AIN-93M合成饲料饲养,SI组在AIN-93M合成饲料中添加相应剂量的SI (4 g/kg)。饲养2周后,模型组和SI组小鼠负重2%游泳1 h后处死,测定其血乳酸(Lac)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CK)、ATP酶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SI组血清中Lac含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肌肉和SI组血中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肝脏和肌肉中SDH和CK活性明显升高,SI组血清和肌肉中SDH和CK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I组小鼠游泳后,血清Lac含量明显下降(P<0.05),LDH、SDH、CK酶活性较模型组都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游泳小鼠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53.
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组成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特性,深入认识真菌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机理,可以为合理施肥和保证农田土壤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施农家肥(NPKM)、无机肥加秸秆还田(NPKS)4个处理,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对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门水平上看,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构成,且以子囊菌为主(47%~74%).NPKM和NPKS处理中子囊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9%和47%,显著低于CK(71%)和NPK(74%)处理,从目水平上看,减少的主要为肉座菌、格孢腔菌和散囊菌.NPKM和NPKS处理担子菌相对丰度分别为18%和28%,高于CK(14%)和NPK(10%)处理,从目水平上看,增加的主要为银耳菌、糙孢伏革菌和伞菌.与CK相比,单施无机肥降低了担子菌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合菌门的丰度,从目水平看,以内囊霉菌和粪蛙霉菌为主.NPK处理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NPKM和NPKS处理的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高于CK和NPK处理.不同处理之间真菌的营养类型以腐生营养型为主(48%~57%),NPKM和NPKS处理的共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为17%,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增加的以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为主.NPK处理动物病原菌含量(1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盐度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组成的主要因子,其次为有机质和总氮.长期单施无机肥降低真菌种群多样性,增加致病菌含量,不利于土壤健康,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菌种群丰富度指数和共生真菌比例,有利于保持黄泥田稻田土壤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54.
付同刚  陈洪松  张伟  聂云鹏  王克林 《生态学报》2016,36(24):7951-7959
基层农民在石漠化治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对其态度及参与意愿的了解相对较少。基于参与性调查方法,按不同石漠化程度,对广西河池地区环江县、都安县、大化县33个屯154户居民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参与意识与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了解石漠化的农民所占比例较小,且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反而减少。影响农民石漠化治理参与意识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年龄,但生态示范区内农民参与意识要远好于非示范区。生态农业模式能被多数农民所接受,但因存在成本、农产品销路、技术等问题而实施难度大。政府支持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但实施过程复杂;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通常具有收益高及操作简单等特点,但规模往往较小,且受市场影响较大。因此,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重度石漠化地区农民的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区的作用,增加示范区的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在支持已有发展模式的同时,应重点支持种桑养蚕、手工品加工等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并开拓农产品市场。总之,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农民群众积极配合,形成政府-科研单位-基层农民共同参与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55.
采集池塘育苗的39日龄之前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对其早期发育阶段体色的变化以及鳍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初孵仔鱼体表不具黑色素,仅卵黄囊具黑色素,孵化后2日龄体表黑色素增加,鳍膜无色透明。8日龄仔鱼开始变得不透明,腹侧有黑色线状斑点。在18~19日龄仔鱼转化为稚鱼时,鱼体背部具大量雪花状黑色素颗粒,在透色光下可观察到淡黄色斑点(黄色素)。30日龄幼鱼与成鱼相似,体表具淡白色,背褐腹白。梭鱼仔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顺序是:胸鳍→尾鳍→腹鳍→背鳍→臀鳍→第二鳍棘。初孵仔鱼,鳍褶从头部后缘向后绕过尾部,终止于卵黄囊后缘油球外侧。2日龄仔鱼具胸鳍芽,全身由鳍膜包裹,5日龄仔鱼胸鳍和尾鳍鳍膜已具有相当的运动能力,能够起到推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梭鱼鳍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尾鳍的生长和鳍节的发育。梭鱼仔鱼在12日龄时出现腹鳍棘芽基,15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出现。17日龄,尾椎骨向上弯曲,尾鳍基本发育完成,长鳍条16根,具10节,中间几根棘条末三节二向分叉,短鳍条上下各6~8根;背鳍有鳍条11根,具5节,最外侧鳍棘具刺,基部有支鳍骨。至30日龄,梭鱼幼鱼各鳍发育完全,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956.
火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结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本文通过调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林下植被,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北方针叶林火烧迹地林下植被的恢复过程。研究表明:1)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林分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旱生物种与中湿生物种的替代过程;2)物种多样性随着群落演替顺序未呈现连续增加趋势。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在火烧后5~8年达到一个峰值,随着进一步的演替有所下降;物种多样性指数也表现出类似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在火烧后的第5年达到最大值,15年左右开始趋于平稳,20年左右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火烧后5年左右达到最低值,随后上升并最终趋于平稳。在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草本物种相同,但滞后于草本群落3~5年;3)林下层的生物量随恢复年份呈指数增加,到25年时生物量达10.5t·hm-2。  相似文献   
957.
现存的两栖类系统发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3个目间的亲缘关系。本文设计了5对引物,扩增和测定了大头蛙和脆皮大头蛙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和Cytb基因的全序列。在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的同时,基于3个基因全序列的相加数据,运用MEGA 3.1和PHYLIP 3.64软件中的NJ法、MP法和ML法,对两爬类17个物种,以鱼类非洲肺鱼为外群,重建出3个树形完全一致的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显示:现存两栖类中无尾目和有尾目为姐妹群关系,并推断有尾目内小鲵科和隐鳃鲵科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在研究两栖类系统发生关系方面,作者分析前人研究中产生两种不同观点的可能原因,同时总结了在此类研究中产生偏差的几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8.
库克Noni果汁多糖含量及分子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测定库克Noni果汁中多糖含量及分子量的方法。通过醇沉法分离Noni果汁多糖,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组分;用精制Noni果汁多糖测得该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对多糖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并通过SE-HPLC(Size Exclus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法测定了该多糖的相对分子量。结果表明,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供试液在4 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93%(n=3);测得该多糖的相对分子量为1140 KDa。  相似文献   
959.
通过正交旋转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X1)、pH值(X2)、反应时间(X3)、底物浓度(X4)、DNS用量(X5)5个测定条件对木聚糖酶活力(Y)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构建了测定条件对木聚糖酶活力影响的数学模型:Y=10.2950+1.6563X1-0.0704X2+0.3179X3+1.7004X4-1.3413X5+0.0669X1X2+0.2094X1X3+0.7631X1X4+0.3301X1X5+0.1256X2X3-0.0881X2X4+0.1544X2X5+0.2596X3X4+0.1469X3X5-0.2594X4X5-0.4121X1^2-0.1258X2^2-0.2233X3^2-0.8358X1^2+0.5217X3^2.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DNS用量对木聚糖酶活力测定结果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坡耕地紫色土养分空间变异对土壤侵蚀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并因此造成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利用土壤侵蚀测定的^137Cs示踪技术,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所引起的土壤再分配对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是水蚀和耕作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强烈的耕作导致坡上部发生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对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产生深刻影响,坡上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贫瘠,而在坡下部相对富集;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有效P、K以及土壤粘粒含量在不同坡位之间出现显著差异。反映净余土壤再分配速率的^137Cs面积浓度与这些土壤理化特性均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137Cs面积浓度可以作为表征侵蚀坡地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