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为了评价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与方式对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借助氯仿熏蒸法、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比较研究了4种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4种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细菌数量差异显著,2项指标均以天然次生林土壤最高,人工林次之,荒地最差;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法)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在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中也有明显差异,其趋势与微生物量碳、细菌数量基本相同;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整体能力和功能多样性比人工林和荒地强.相关分析表明,0~20和20~40cm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与根系生物量紧密相关(r=0.933,P<0.05;r=0.925,P<0.05).自然恢复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2.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F指数。经计算,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一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鼩、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分别是1.1374和0.8599;原始森林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川西白腹鼠和食虫类为主,其各多样性指数H=0.3307和J=0.3465;高山草甸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鼠兔类和姬鼠类为主,其H=0.3704和J=0.3881。为了得到补充和对照,参考了该区小型兽类已有的资料运用G-F指数评价其生物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科间多样性(F)和属间多样性(G),然后,再利用F指数和G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GF指数值,说明保护区小型兽类种属间的多样性。该区小型兽类D-F指数为0.6977,即小型兽类种属间多样性较高,但和香农一威纳指数评定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保护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人为干扰在内的一切干扰尚需排除。  相似文献   
133.
A cDNA, designated as rtSH3p13, was isolated from a rat testis cDNA library. It consists of 1463 bp nuclear acids, which encodes a protein of 312 amino acids and was assigned the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F227439. The deduced rtSH3p13 protein is a truncated isoform of SH3p13 as a result of mRNA alternative splicing. It i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rat testis, detected in spermatids at the steps 8-19 of spermiogenesis, and found around the acrosome.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rtSH3p13 appears on day 18 and reaches maximum on day 60.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tSH3p13 forms a complex with activ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interacts with synaptojanin I. Surprisingly, similar to SH3 domain, the V region of rtSH3p13 also inhibits endocytosis in CHO cells. Our results reveal a link between an rtSH3p13-synaptojanin-clathrin complex-mediated formation of pits and the process of spermiogenesis.  相似文献   
134.
利用rpoB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快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poB基因芯片技术快速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以分枝杆菌rpoB基因编码序列为靶基因,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8种其它细菌标准株;126株临床分离株。分枝杆菌与其它细菌标准株经PCR扩增后, 分枝杆菌标准株均扩增出360 bp DNA片段, 在其它细菌中, 除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假白喉棒状杆菌出现同样片段外, 其它细菌均未见扩增。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海分枝杆菌与偶然分枝杆菌的探针有交叉杂交外, 其余均为特异性杂交。对126株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 89株为结核分枝杆菌, 占70.6%(89/126),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占9.2%(9/98)。应用rpoB基因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5.
小麦根系过氧化氢积累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抗盐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系为材料,对其在盐胁迫下根细胞膜的膜渗透率,MDA含量,H2O2积累以及POD,SOD相对活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抗性低的小麦品系93029#POD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积累而引起膜脂的过氧化作用;而抗盐性强的906#,在盐胁迫下。POD活性显著升高,没有明显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现象,植物的抗盐性与其活性氧代谢和H2O2水平有关,抗必品系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使得H2O2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对细胞造成伤害,外施Ca^2 和Vc可部分缓解盐害。  相似文献   
136.
细胞器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玲  苗琦 《生物物理学报》2002,18(3):271-276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序生理过程,细胞内各组分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协调,组成了精细的调控系统。除细胞核外,线粒体是近年发现与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它经多种因子诱发可以释放细胞色素c等因子参与到凋亡途径中。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内质网、溶酶体等也与凋亡活动有关。这些细胞器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7.
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产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随着20年中RFLP、RAPD和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种群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种上阶元系统发育学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近期研究进展,最后在探讨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同时,预测了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今后将极大地推动真核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内共生等重要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8.
陆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EM和DNDC模型为例,在分析国外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发展基础上,按照模拟方法,应用目的,元素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空间尺度等对现有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对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基本框架(植物,大气和土壤3个组分及植物-大气,植物-土壤和土壤-大气界面等3个界面),以及内部基本过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目前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建立中的几个问题(如跨尺度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结合,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9.
小菜蛾群体繁殖技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 ,也是迄今研究认为抗药性发展最快、最为严重的农业害虫。害虫抗药性以及蔬菜害虫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使小菜蛾成为重要的实验昆虫。本文讨论小菜蛾室内群体繁殖技术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广东内伶仃岛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广东内伶仃岛的维管植物区系进行全面考察、采集、鉴定和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27科367属551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25属38种,种子植物107科342属513种,12种为广东新记录;(2)种子植物区系的表征科主要有:樟科、茜草科、夹竹桃科,番茄枝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芸香科、葡萄科、五加科、紫金牛科、荨麻科、防己科、天南星科、棕榈科等;(3)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及东亚分砷;(3)通过与邻近地区植物区 的比较,发现内伶仃岛与香港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与古田、古兜山的相似性次之,而与南昆山的相似性较低,它们均属于华夏植物区系界的华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