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7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366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以正己烷为溶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索氏提取,提取率为1.36%。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Rxi-1ms柱分离,质谱解析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23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出来,其主要成分为:羧酸、醇、酮、倍半萜、芳香烃、酯等。提取物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海拔对辽东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地土壤为对象,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法,研究林木生长季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辽东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各类群含量均有差异但不显著;土壤细菌/真菌升高,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G+细菌、G-细菌的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含量与土壤碳氮比值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细菌/真菌和G+细菌/G-细菌)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暖温带辽东栎林地土壤真菌和G+细菌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杨红丽  梁雯  李海涛  孔祥福  马隽  张玉秋  杨颖 《生物磁学》2012,(28):5542-5545,5535
目的:探讨成年肺炎死亡病例的特征,以提高救治率。方法:利用医院住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及人工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4月26日的全部成年肺炎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共计10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观察病例中男性共计71例(占70_30%),女性共计30例(占29.70%),大于65岁者共计95例(占94.06%),44-58岁者共计6例(占5.9%),平均年龄80.30岁。单侧肺部病变22例(占21.78%),双侧肺部病变79例(占78.22%),观察病例均伴有多种基础病及并发症,并且多数病例存在多种致病茵感染及多重耐药茵感染。结论:成年肺炎死亡的发生与患者年龄(65岁以上)、性别(男性)、双侧肺部病变、基础病及并发症、多种致病茵感染及多重耐药茵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TNF-α、IL-10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60 mg/kg)灌胃染毒组(B组)、生大黄(300mg/kg.d)干预组(C组),每组30只。中毒后6h、24h、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并且检测大鼠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B组、C组TNF-α、IL-10水平在染毒后6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TNF-α和IL-10的表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血浆TNF-α、IL-10水平与中毒时间呈显著正性相关关系(r=0.849,P〈0.01;r=0.790,P〈0.01;r=0.0.943,P〈0.01;r=0.892,P〈0.01)。结论:大黄能够通过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的TNF-α、IL-10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新型小片段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型快速构建小片段基因表达载体的方法。该方法省去了目的基因酶切和酶切后纯化步骤,并省去了载体酶切后胶回收纯化步骤,具有简单快速,节省试剂费用,连接效率高等特点。应用该方法已经完成了4个小片段基因(67bp)表达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实现多个基因在同一宿主菌中共表达是大肠杆菌细胞发育调节研究和代谢途径改造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单一转录单元的多基因共表达载体、多重转录单元的多基因共表达和单基因载体的构建原理、特点、优势及转化策略,并着重介绍了利用LIC衔接子实现基因在多基因载体上定位连接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从天然土壤中筛选出产胞外中性植酸酶的细菌20余株,通过钼蓝法对菌种进行复筛,确定phy7为研究菌。通过16SrDNA测序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绿脓假单胞菌属。结果表明:该菌株分泌中性植酸酶,其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7℃时以植酸钠为底物的Km为0.26mmol/L,max为0.0506nmol/min。金属离子zn2+、Al3+、Cu2+和Mn2+等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而Fe2+等则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血红蛋白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模型,联用双偏振光干涉分析仪(DPI)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当溶液环境中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08 mg/mL时,测得在硅羟基表面吸附的平均厚度为3.54 nm,蛋白颗粒直径达60~ 150 nm,远高于血红蛋白的分子尺寸,说明血红蛋白在固-液界面上发生团聚.当HBsAg质量浓度为0.67 mg/mL时,测得在硅羟基表面及DEAE琼脂糖表面吸附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6和23.69 nm,表面吸附的蛋白颗粒直径分别为288~401和520 ~ 971 nm,是单分子HBsAg尺寸的13.1~44.1倍,表明在模型蛋白表面都形成了大的团聚体.  相似文献   
999.
从印度南瓜自交系HL中发现了一个梭形果突变体HL-fu。该突变体的花、果、茎等多器官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发生了明显变异:雌花及雄花花器中异性花蕊的残存度较野生型高;果实为梭形,果形指数达野生型5倍;节间呈现长短交替分布的排列状态,叶序类似于对生。以突变体HL-fu与野生型HL杂交分别构建了正、反交F1,正交F2,BC1(P1)F1、BC1(P2)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推测该变异类型为隐性多效单基因突变,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fu控制。探讨了梭形果突变体在南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杂交、回交与定向自交系统选育方法,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创新育成一批富肌醇南瓜新种质,并利用杂种优势技术,育成富肌醇南瓜新品种一串红。经检测,一串红的肌醇含量达661mg/100g,比普通南瓜品种高出120%以上;多糖含量达45.8mg/g,比普通南瓜品种高出30%以上;葡萄糖含量小于50mg/g,且鲜食品质好,兼具丰产、抗病等优良性状,春秋两季均可栽培,适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作为日常食疗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