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77篇
  免费   5581篇
  国内免费   474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892篇
  2022年   1330篇
  2021年   3989篇
  2020年   2612篇
  2019年   3230篇
  2018年   3163篇
  2017年   2296篇
  2016年   3256篇
  2015年   4808篇
  2014年   5543篇
  2013年   5983篇
  2012年   7021篇
  2011年   6155篇
  2010年   3710篇
  2009年   3333篇
  2008年   3722篇
  2007年   3354篇
  2006年   2907篇
  2005年   2380篇
  2004年   1958篇
  2003年   1653篇
  2002年   1399篇
  2001年   1230篇
  2000年   1218篇
  1999年   1121篇
  1998年   661篇
  1997年   655篇
  1996年   666篇
  1995年   616篇
  1994年   543篇
  1993年   376篇
  1992年   568篇
  1991年   435篇
  1990年   406篇
  1989年   282篇
  1988年   244篇
  1987年   234篇
  1986年   166篇
  1985年   193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117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61篇
  1977年   30篇
  1974年   38篇
  1973年   34篇
  1972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1984~1987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五个省市城乡10.08855人口中进行急性肝炎发病率、慢性肝炎患病率、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的研究。急性肝炎标化发病率为152.19/10万,主要发生在20~50岁组人群;因无甲肝暴发流行,除上海外各点季节发病率分布均衡。慢性肝炎标化患病率为158.25/10万(诊断标准为6个月前有明确急性肝炎病史,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异常,故实际慢肝患病率要高于此数字);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包括肝癌)标化率为22.65/10万,其中肝病为 13.14/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四川省自贡地区3~5岁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索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985年调查了1167名幼儿,其HBV总感染率为41.13%,HBsAg阳性率12.68%。幼儿的HBV感染与母亲HBsAg阳性密切相关。共检查母亲409例,38例HBsAg阳性,其幼儿HBsAg阳性率为50%(19/38),HBsAg阴性的母亲371例,其幼儿HBsAg阳性率9.97%(37/371),来自HBsAg阳性母亲的阳性子女占33.3%(19/56)。1986年随访HBV易感幼儿448例,HBV年感染率为12.95%(58/448),HBsAg年阳转率3.79%。HBV年感染率与原幼儿班级HBsAg阳性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在海拔2300m选择健康成年男性5人,急进抵海拔4660m,用多导监测仪分别在两地连续7h监测夜间睡眠、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结果发现:(1)急进高海拔后,总睡眠时间、有效睡眠指数、Ⅲ~Ⅳ期深睡眠均较中度高原减少(p<0.01);总觉醒时间、Ⅰ~Ⅱ期浅睡眠高海拔较中度高原增多(p<0.05):(2)急进高海拔后,有3名健康人出现周期性呼吸,其中1名健康者出现周期性呼吸119次,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低Sao_2为78%;(3)同海拔高度夜间睡眠时与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中度高原下降4.2%,高海拔下降11.2%(p<0.01);高海拔与中度高原夜间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下降7.4%,睡眠时下降14.4%(p<0.001)。结果提示:(1)睡眠加重了高原人原有的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结构的紊乱和睡眠质量的降低;(3)睡眠中出现的周期性呼吸,应视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4)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将影响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996.
大鼠侧脑室注射精氨酸加压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由侧脑室注射精氮酸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33.6%~68.5%,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202.4%~302.7%。脑室注射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动物痛阈虽无明显变化,但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削弱,痛阈仅增加41.6%~71.0%。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和抗强啡肽A血清并不阻断AVP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本工作的结果提示,脑内AVP参与针刺镇痛,这种作用与脑内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关系不甚密切。  相似文献   
997.
新生儿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策略和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6种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方案,其中一种只免疫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效果最差,群体有效率仅17.79%,成本效益比值亦低。其它5种方案都是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免疫,效果均好。这5种方案是10μg与3μg两种剂量的不同组合,其中用10μgg3JI疫者成本效益比值最高,有效率为78.61%。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按30μg×3,而阴性母亲婴儿首剂用30μg,第2、3剂各10μg,有效率高达87.47%,但成本效益比值最低。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群众的承受能力,对各地区选用不同的新生儿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998.
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6程序,分5种不同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双阳性)母亲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井于首针后8~12个月采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他们的HBsAg和抗-HBs、抗-HBc,以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10μg×3组对双阳性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分别是42.9%和53.5%;20μ×3组为67.4%和69.7%;30μg、10μg、10μg组为75.6%和79.8%,30.20、20μg(含30、30、10μg)组为80.2%和81.5%;30μg×3组为82.3%和83.7%。随疫苗剂量增加保护率逐渐增加,抗-HBs阳转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99.
HBsAg阴位母亲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分别接种10-10-10μg(1组)、20-10-10μg(2组)和30-10-10μg(3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第一针后一年,检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60%,90.64%和88.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针10μg组免疫后l~4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31%、81.08%、80.10%和78.39%,虽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71%,0.49%和0.74%,说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用国产血源HBsAg疫苗免疫以10μ×3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用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阿胶、新阿胶、黄明胶、马皮胶和杂皮胶中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并计算出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按侧链基团分类和按医药用途分类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各种氨基酸含量一般以驴皮胶为较高,但与其他几种胶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似可以猪皮马皮、牛皮代替驴皮。这也说明,单从氨基酸的含量来鉴别胶的种类和质量似乎不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