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1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300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叶辉  母其爱  吕军  张东华 《昆虫知识》2004,41(6):555-558
云南半帚孢 (Leptogramphyunnanensis)是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重要的共生真菌 ,在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寄主树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揭示 ,纵坑切梢小蠹主要通过与受到感染云南半帚孢的韧皮组织的接触携带上云南半帚孢的。纵坑切梢小蠹卵、幼虫和蛹对云南半帚孢的带菌率较高 ,均大于 90 % ,而成虫的带菌率较低。纵坑切梢小蠹的体表和体内均携带有云南半帚孢 ,但体表带菌是纵坑切梢小蠹带菌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头、足、翅和腹部带菌率的研究发现 ,云南半帚孢在纵坑切梢小蠹各部位的分布大体相同 ,揭示纵坑切梢小蠹没有携带云南半帚孢的特化构造或器官。  相似文献   
992.
温度与光周期对麝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龙石  金大勇  朴锦 《昆虫知识》2004,41(6):572-574
观察了麝凤蝶的卵、幼虫和蛹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3 7,7 9和 8 0℃ ,有效积温分别为 43 8,3 98 0和 2 79 4日·度 ;越冬蛹的发育可以分为 5个阶段 ;大部分越冬蛹在上午 (88 2 % )羽化 ;长光照处理平均比短光照出处理提前羽化 2d。  相似文献   
993.
棉株上烟粉虱若虫种群的垂直分布与统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在棉花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 ,烟粉虱在棉株各部位均有分布 ,且分布极不均匀 ,统计分析表明棉株各部位间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棉花顶部烟粉虱的若虫数量约占全棉株若虫总量的 1 6%,通过对棉株各部位烟粉虱的若虫数量与整株若虫总量的回归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994.
IL-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IL-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方法:分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227Ala、B基因的两端克隆上两个酶切点Hind Ⅲ,Kpn Ⅰ。将IL-2基因突变,设计一段linker使之分别与SEA227Ala和SEB相连并克隆到PET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DH5a(DE3)-Pass中表达。结果:表达的蛋白占总蛋白15%。结论:IL-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1990-1995年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次生林区采集的昆虫标本,首次分析了鞘翅目及其优势科的种类、数量和季节性变化,以及由碰撞诱捕网和黑光灯捕虫器采集所得甲虫在种类、数量和季节性上的差异。在13260号标本中,已鉴定到科的有13253号,分属45科,231种。其中,朽木甲科(Alleculidae)、毛蕈甲科(Biphyllidae)、丸甲科(Byrrhidae)、坚甲科(Colydiidae)、拟球甲科(Corylophidae)、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水缨甲科(Hydroscaphidae)、伪叶甲科(Lagli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泽甲科(Limnichidae)、黑蕈甲科(Zopheridae)等11个科为香港地区的首次报道,约占本次调查科总数的25%。分析表明:(1)该次生林区的鞘翅目甲虫以蛀木性为主。天牛科(Cerambyc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花蚤科(Mordellidae)、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蠹科(Scolytidae)等6科均为多样性较高(种类≥15或者个体数量≥200)的优势科。(2)鞘翅目个体数量季节性明显,每年自2月开始数量逐渐增加,6—7月为甲虫发生的高峰期,8月显著减少。各优势科甲虫的季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庞大的小蠹标本数量(85%)说明在此调查期间该科正处于大发生时期。(3)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科类和种类较之碰撞诱捕网所捕不尽相同,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数量发生高峰期比碰撞诱捕网所捕的甲虫提前一个月。(4)各项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捕虫器采集所得鞘翅目的测度差异明显,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甲虫的多样度和均匀度指数高于碰撞诱捕网。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6型L1外壳蛋白之B-细胞优势表位,并拟以此为基础制作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综合分析HPV6之L1蛋白B-细胞优势表位后,Fmoc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通过HPLC纯化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其纯度。与佐剂完全乳化后,免疫小鼠,进行动物水平的免疫效果评价。取免疫小鼠血清,与HPV-6 DNA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组织上清液结合,以鉴定免疫小鼠所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发现L1蛋白第425-439位和第486-500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且该抗体与人尖锐湿疣疣体组织上清液呈阳性反应。说明所选这两个肽段为HPV6之L1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但诱导产生的抗体是否具有功能特异性,正在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利用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登革2型病毒、抗登革病毒单抗、病毒受体、耦合有G蛋白的琼脂糖珠之间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从C6/36细胞中分离鉴定出分子量约为35kDa受体蛋白;并用糖蛋白染色方法否定了此蛋白的糖基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有O型口蹄疫病毒P1—2A和3C蛋白酶基因和3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首先将P1—2A、3C和3D基因亚克隆连接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上,再将重组穿梭质粒用PmeI线性化后电转化携带有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菌,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pAdcmv—p12x3c和pAdcmy—p12x3cd重组腺病毒质粒,经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正确的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载体中。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转染1w内细胞出现典型病变。取转染细胞裂解液上清连续传代至第4代时,细胞于24~48h内即病变完全,收取接毒后24h细胞进行。PCR和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内,且在mRNA水平上有表达。取第4、6、8和10代病毒,用蛋白酶K处理后可扩增出目的基因,证明此重组病毒可稳定存在。本研究为FMDV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根据GenBank上WSSV囊膜蛋白基因vp19和vp28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PCR扩增得到vp19和vp28两基因,大小分别为370bp和630bp。通过EcoRI位点连接两基因,再按正确的阅读框插入表达载体pET-22b( )中,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ET-vp(19 28)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基因工程菌株35℃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显示有与预期大小41kDa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用Ni^2 -柱纯化的基因工程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进行螯虾活体中和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抗血清对WSSV的中和效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000.
V-ATPase: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小东  覃文新  杨胜利 《生命科学》2004,16(2):73-78,89
真核细胞膜及管泡细胞器膜上广泛分布一种与H^ 主动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V-ATPase的结构由跨膜的V0和细胞质内的V1两个亚单位组成,前者为H^ 提供通道,后者能分解ATP,为逆浓度梯度转运H^ 提供能量。V0和V1只有在聚合时,V-ATPase全酶才有功能。肿瘤细胞中V-ATPase的过度表达或过度活跃,遏制了由酵解增强乳酸聚集导致的细胞内酸化趋势,使细胞避免了凋亡的命运。而H^ 排至细胞外,改变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使细胞外基质分解增强,细胞更有侵袭力。肿瘤细胞的V-ATPase可望成为抑制细胞增生、扩散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