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7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Largemouth bronze gudgeon (Coreius guichenoti) is a medium‐sized fish endemic from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of China and its survival is threaten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his study reports 20 new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from a repeat‐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with a mean number allele of 5.2, and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ing from 0.035 to 1, and from 0.13 to 0.917, respectively. In a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 test, nine of the 37 tested loci were found to be also polymorphic in a congeneric species, brass gudgeon (C. heterodon). In addition, other four loci from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were also polymorphic in C. guichenoti. Out of these 24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only three loci significantly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in the sampled population (P < 0.0025), and all pairwise tests for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mong loci were nonsignificant after applying sequential Bonferroni correction (P > 0.0026). These novel microsatellites provide sufficient levels of polymorphism for studies o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conservation in C. guichenoti and its relat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02.
本新种与皱皮杜鹃(Rhododendron wiltonii Hemsl.et Wils.)相近似,区别在于前者叶较小,长6.8~8.0 cm,宽2.0~2.5 cm,叶表面平坦而不呈泡状突起,叶背密被一层黄色至锈红色毡毛,花5~6(~9)朵,较小,长约2.5 c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真核延伸因子激酶2(eEF2K)信号通路对肺纤维化进程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寻找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一次性气管注射法构建C57BL/6雄性小鼠博莱霉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14 d后将动物分成模型组、阴性抑制组与抑制组(n=5),另设空白组不作处理。抑制组使用腹腔注射TDZD-8(4 mg/kg),阴性抑制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28 d后处死采集指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肺脏病变情况;试剂盒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脏中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eEF2K、p-eEF2K(Ser70)、p-eEF2K(Ser392)、p-eEF2K(Ser470)、基质金属蛋白酶-2前体蛋白(pro-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脏中MMP-2、胶原蛋白I(Col I)、胶原蛋白Ⅲ(Col Ⅲ)、α-平滑肌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GSK3β、p-GSK3β、p-eEF2K(Ser70)、p-eEF2K(Ser392)、p-eEF2K(Ser470)、pro-MMP-2、MMP-2、Col I、Col Ⅲ、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EF2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组GSK3β、p-GSK3β、p-eEF2K(Ser70)、p-eEF2K(Ser392)、p-eEF2K(Ser470)、pro-MMP-2、MMP-2、Col I、Col Ⅲ、α-SMA蛋白表达降低,eEF2K蛋白表达升高(P< 0.05)。结论: GSK3β能通过Ser70、Ser392、Ser470这3个位点磷酸化激活eEF2K,增加纤维化指标含量,促进肺纤维化形成,加重肺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04.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在分类上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其基因组长度约为25 000 nt~30 000 nt。反向遗传技术可以针对RNA病毒的基因组进行突变,是研究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工具,也是对毒力基因进行突变,构建减毒疫苗株的新型方法。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推动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和重组病毒疫苗的研发。本综述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克隆技术,分别是基于痘病毒载体、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和基于体外连接的反向遗传技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成功建立反向遗传系统的冠状病毒之一,本文对反向遗传技术在IBV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5.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流感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严重病例,其中29万~65万病例死亡,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研究发现宿主细胞中存在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应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miRNAs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流感病毒感染、复制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关于宿主细胞miRNA对流感病毒复制调控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的miRNA具体的调控机制进行系统地归类总结后发现: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的PB1、PB2、NA、NP、M1基因是宿主miRNA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主要靶基因,而在间接调控过程中宿主miRNA主要作用在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三条流感病毒应答信号途径中,以上发现将更有助于全面理解宿主miRNA对于流感病毒调控网络和宿主细胞与流感病毒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6.
研究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nutiflorum)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小花杜鹃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分别为rhodominutinan A(1)、rhodominutinan B(2)、3,4-di(4-hydroxy-3-methoxybenzyl)tetrahydrofuran(3)、venkatasin(4)、苔色酸甲酯(5)、苔黑酚羧酸乙酯(6)、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7)、芹菜素(8)、山奈酚(9)。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9为首次从小花杜鹃中分离得到。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潜在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7.51±6.35、54.70±3.67μM。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能量分配和平衡问题,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能量通量特征和闭合特点。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全年的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和热储存量分别是4546.07、2453.24、492.22、-10.47和45.93 MJ/m^(2),土壤为热源,潜热年总值占净辐射的54.0%,显热占10.8%,能量以蒸发散为主要的耗损形式。辐射和能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几乎都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趋势,反照率整体为0.10~0.12,波动不大;波文比季节差异明显,为0~0.8。热带季雨林的全年闭合度为0.67,未考虑热储量时,闭合度为0.51~0.79,考虑热储量为0.53~0.80。可见,在林冠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中,热储量对能量闭合度的贡献不大,忽略热储量并不是导致能量不闭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水淹状况是湿地植被动态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 利用2000-03-01至2020-02-29所有覆盖研究区域的MODIS遥感影像数据, 分析20年间水淹频率(IF)、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空变化以及湿地植被对IF变化的响应, 得出以下结论: (1) 20年来鄱阳湖水文节律发生了明显改变, 高IF (IF > 75%)水域面积呈现下降趋势, 从2000年1 435.3 km2下降至2019年的510.25 km2, 降幅为64.45%; (2)区域平均EVI呈显著上升趋势, 植被扩张主要集中在中部IF下降区域; (3)分析不同总水淹频率区域中平均EVI年际变化, 发现EVI与水淹状况的变化趋势相似, 2009年之后鄱阳湖水域面积萎缩趋势缓解, EVI增长速度出现下降; (4)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沿水域面积萎缩方向扩张, 基于像元统计20年间IFEVI的变化趋势, 发现它们在空间分布上高度吻合, 这种空间异质性进一步证实水淹状况起到调节植被动态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该文系统回顾了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来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发展、主要成就和社会贡献,从国家、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设立的缘由,展望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