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7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661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王悦  杨燕  刘琪  唐蕾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8):3382-3391
【背景】大肠杆菌通过C5途径合成卟啉及血红素,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是C5途径中关键的前体物质,血红素由原卟啉IX (protoporphyrin IX, PPIX)螯合一个铁离子所形成,目前5-ALA与PPIX的外泌对卟啉的积累和血红素合成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构建5-ALA外泌蛋白基因rhtA和卟啉外泌蛋白基因tolC双缺失的大肠杆菌以积累卟啉,同时外源添加铁离子,并过表达亚铁螯合酶基因hemH及参与铁摄取的基因efeB,促进卟啉向血红素的转化。【方法】通过Red同源重组敲除大肠杆菌BL21(DE3)的rhtA和tolC,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FeSO4及Fe2(SO4)3,同时构建重组质粒pEHE过表达hemH和efeB,检测卟啉和血红素含量,分析卟啉向血红素的转化。【结果】敲除rhtA和tolC对菌体生长无显著影响,与野生菌WT相比,敲除菌株WT-RT的卟啉含量增加,血红素合成略有提升。外源添加100μmol/L Fe2+  相似文献   
92.
【背景】由病原菌Sclerotium denigrans侵染引起的平贝母菌核病是其主要的鳞茎病害之一,给平贝母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的】筛选出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方法】以平贝母菌核病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平板对扣法、圆盘滤膜法与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检测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挥发性成分;二硝基水杨酸(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比色法测定木霉菌的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室内防效试验验证其对平贝母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平板对峙试验发现木霉菌F1、F2和D6对平贝母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91.06%、87.00%和86.12%;平板对扣法发现木霉菌E17和A26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为74.96%和75.86%;圆盘滤膜法发现菌核病菌在F2、C6、D3、F4、A26、B30、D4和D6的琼脂培养基上均不生长,抑菌率达100%;发酵液抑菌试验表明木霉菌D3抑制效果最强,可完全抑制菌核病菌的生长,抑菌率为100%;对A26、D4、E8、E17和D3这5株木霉进行GC/MS挥发性产物分析,在E17发现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戊基-2H-吡喃-2-酮等活性物质;DNS比色法发现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的木霉菌为F1;室内防效试验测定发现D3能明显抑制平贝母鳞茎菌核病的病变,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潜在的生防活性。【结论】木霉菌D3在防治平贝母菌核病中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93.
Niu  Yuan  Wang  Fang  Liu  Le  Zhang  Guoliang  Qi  Bo  Liu  Xinhai  Zhao  Hongliang  Huang  Zhiwei  Fan  Song  Zhang  Linqing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23,42(1):154-167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 1,2,4-trichlorobenzene (1,2,4-TCB) pollution in fields has become a potential threat to rice growth,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t response of many...  相似文献   
94.
As one of the common and serious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Müller cell reactive gliosis is one of the early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DR.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manner to reduce diabetes-induced Müller cell damage is essential to delay DR. Thioredoxin 1 (Trx1), one of the ubiquitous redox enzym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redox homeostasis vi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cluding 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 (ASK1).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upregulation of Trx by some drugs can attenuat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 in DR, but the related mechanism wa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used DM mouse and high glucose (HG)-cultured human Müller cells as models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Trx1 on ER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diabetes-induced Müller cell damage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ERS and reactive gliosis was also upregulated in diabetes in vivo and in vitro. However, it was reversed after Trx1 overexpression. Besides, ERS-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reactive gliosis, and apoptosis were decreased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ASK1 small-interfering RNA in stable Trx1 overexpression Müller cells after HG treatment. Taken together, Trx1 could protect Müller cells from diabetes-induced damage,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inhibited ERS via ASK1.  相似文献   
95.
卡特拉鱼形态,食性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测卡特拉鱼的形态特征和1—3龄鱼主要可量性状及其比例的变动。1—3龄鱼除主食商品饲料外,同时也食较大比例的浮游生物。着重对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比例进行了分析。肠长与体长呈直线相关。Y=6.38X-89.95。1—4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曲线相关。W=0.00002261L~(3.0569)。采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分析其生长特性。方程参数 L_∞=821.2mm,W_∞=19616.6g,t_0=0.6年,K=0.3。体长生长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体重生长具拐点,其值4.3年。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最大值。4、3龄前是生长旺盛期,此后进入生长缓慢期。  相似文献   
96.
代琪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2023,42(2):303-304
<正>The Bioarchaeology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econd Edition)《代谢性骨病生物考古学》(第2版)由Megan B. Brickley, Simon Mays和Rachel Ives编著。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是指导致正常骨形成、吸收或矿化发生系统性改变的疾病或疾病组合。代谢性骨病多与营养不良和激素失调有关,如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或软骨病)、缺乏铁微量元素(贫血症)、骨质疏松症等。此外,在欧洲,佩吉特氏骨病已成为仅次于骨质疏松症的第二大代谢性骨病。作为一种影响骨骼的疾病,现代人类和古代人类的骨骼上均有发现代谢性骨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
为分析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在植物先天免疫中的功能及调控机理,研究以病原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烟草互作系统为模型,检测了病原菌侵染对烟草褪黑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了褪黑素对植物叶片病原菌生长以及气孔开度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以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Pst DC3000处理提高了烟草褪黑素合成(NtSNAT1)和受体(NtPMTR1)基因表达,且外源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叶片中的病原菌含量。(2)与野生型植物相比,过表达大豆GmSNAT1基因显著提高了转基因烟草中内源褪黑素含量和NtPMTR1的表达,且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的Pst DC3000菌落数显著下降。(3)外源褪黑素和细菌鞭毛蛋白多肽flg22处理诱导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保卫细胞中ROS产生和气孔关闭,且转基因植物对褪黑素和flg22诱导的气孔关闭和ROS产生比野生型烟草更加敏感。综上所述,研究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受体NtPMTR1介导的信号途径促进保卫细胞ROS产生,诱导气孔关闭,从而降低病原菌Pst DC3000的入侵。  相似文献   
98.
细胞腊脂流动性在不同类属细胞存在着差异,其差异的程度取决于细胞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正常淋巴细胞、肺腺癌、肺鳞癌细胞以及结核细胞膜脂流动发生 分别为2.517±0.267、22.557±3.771,32.875±9.709和4.026±0.722。细胞分裂动力学与膜脂质流动性有关系。细胞分裂及其程度是膜脂质流动性差异的物质基础,同时并受细胞膜脂质的组成,脂蛋白生化以及外界因素的pH、Ca^2+等影响,  相似文献   
99.
流行性出血热地鼠肾细胞双价灭活疫苗的人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士  黄永成 《病毒学报》1993,9(2):144-151
  相似文献   
100.
边琦  王成  程贺  韩丹  赵伊琳  殷鲁秦 《生物多样性》2023,31(1):22080-67
鸣声是鸟类之间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为通过声学监测评估鸟类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利用声学指数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新兴的调查方法,但城市森林中的复杂声环境可能会导致声学指数的指示结果出现偏差。为了解声学指数在城市森林中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设置了50个矩阵式调查样点,于2021年4–6月每月进行1次鸟类传统观测和同步鸣声采集,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来探究声学监测的有效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6个常用声学指数与鸟类丰富度和多度的关系,并衡量了每个指数的性能。结果表明:(1)本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0目23科35种,通过声学监听识别的总物种数与传统鸟类观测相等,但具体鸟种存在差异;(2)不同月份间声学指数与鸟类丰富度和多度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别,声学复杂度指数(ACI)和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DSI)优于其他指数,是评估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变量;(3)声学指数对鸟类多度的预测能力(R2m=0.32,R2c=0.80)要高于丰富度(R2m=0.12,R2c=0.18)。声学指数为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