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51.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开花结果正值冬季低温期,易受低温影响,因此寒害成为抑制枇杷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作为产生多种内源激素的中心,其健康程度与枇杷果实正常发育息息相关。该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的‘早钟六号’枇杷幼果种子为材料,经不同低温(6、3、0、-3℃)胁迫不同时间(12、24、36、48 h)后,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进行测定以及细胞解剖结构分析,旨在探究枇杷幼果种子抗寒机制,为提高四川地区枇杷抗寒栽培新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种子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整体呈上升趋势;保护酶SOD、CAT活性在低温胁迫前期不同程度升高,至某个低温后呈下降趋势;而POD活性总体呈升-降-升趋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的变化临界温度均为6℃,胁迫临界时间分别为12、24、48、36 h,而MDA含量变化临界温度为3℃,胁迫临界时间为36 h;显微结构表明枇杷幼果种子6℃低温开始受冻,最先受冻部位为种皮,其次为种胚真叶原始体或真叶,最后到细胞破裂,说明枇杷幼果种子随着处理温度降低,细胞结构受损越严重。综上,枇杷幼果种子受冻临界温度为6℃,受冻临界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52.
LI  FUPENG  HAO  CHAOYUN  YAN  LIN  WU  BAODUO  QIN  XIAOWEI  LAI  JIANXIONG  SONG  YINGHUI 《Journal of genetics》2015,94(3):461-472
Journal of Genetics - In higher plants, sucrose synthase (Sus, EC 2.4.1.13) is widely considered as a key enzyme involved in sucrose metabolism. Although, several paralogous genes encoding...  相似文献   
53.
从豆科植物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地上部分分离到3个酚类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鹅掌楸苷(1)、香草酸(2)和绿原酸(3)。化合物1和2表现出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为8.11~22.88μg/m L。2和3则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IC50值分别为105.04μg/m L和32.26μg/m L,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IC50值为108.45μg/m L和45.26μg/m L。2和3对秀丽隐杆线虫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当处理线虫48 h时,IC50值分别为46.57μg/m L和55.17μg/m L。此外,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67.96μg/m L;对Fe2+表现出一定的螯合能力,IC50值为93.59μg/m L。上述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皮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4.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质量、健康、植物的生产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任何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扰动都可能影响土壤的长期生产力,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肥料类型、施肥处理年限长短、施肥水平高低及施肥措施都会造成土壤成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以及繁殖。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量的几种测定方法,综述了各种养分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土壤微生物因人类对土壤的利用而发生的变化,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以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4种PAEs化合物对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种化合物在暴露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75、2.41和2.08 mg/L;5.29、4.12和3.29 mg/L;6.56、6.15和5.41 mg/L和6.98、6.84和6.60mg/L。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0.79、1.62和2.00 mg/L。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的中毒症状相似,但4种物质的致死浓度区间存在差别,4种物质对三角鲂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DBP>DMP>DEHP>DEP,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呈正相关。结果表明,4种物质在试验浓度下对三角鲂幼鱼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水生态风险加以关注。为制定4种PAEs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豆皮水溶性多糖组分SHP-3的物化性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豆皮采用热水浸提得到豆皮水溶性多糖,通过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柱洗脱,得到3个组分。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0.3 M NaOH溶液洗脱纯化得到的组分SHP-3的物化性质。对SHP-3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分析、紫外光谱及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分析,结果表明:SHP-3的分子量为45554,其糖醛酸含量为26.71%(wt.%),单糖组成摩尔比为Rah:Fuc:Ara:Xyl:Man:Gal:Glu=3.55:0.44:11.58:1:7.45:5.12:1.12,紫外光谱在260~280 nm没有吸收峰,表明没有蛋白质或核酸等物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结果表明SHP-3的连接结构以为(1→4)糖苷键为主,其摩尔比例占68.9%,(1→2)糖苷键占11.4%,(1→6)糖苷键占19.7%。  相似文献   
57.
454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anger法(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为代表的第1代测序技术由于其成本高、速度慢、通量低等不足,满足不了大规模测序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以Roche 454为代表的第2代测序技术诞生了,454测序法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测序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介绍了该测序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结合本实验室的研...  相似文献   
58.
陈念  赖小平 《生物学杂志》2011,28(1):70-73,17
线粒体具有其自身的遗传系统——一个来自内共生的α-变形细菌祖先的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的生物学功能非常保守,仅涉及与线粒体有关的5个方面的过程:呼吸和氧化磷酸化、翻译、转录、RNA成熟和蛋白运输。真核生物线粒体基因含量的变化异常显著,在包括被子植物在内的各种真核生物相对频繁地发生线粒体基因丢失的同时,动物和某些植物类群的线粒体基因含量相对来说则比较稳定。tRNA基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线粒体对来自核的tRNA在使用上的差异,而蛋白基因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功能性的基因转移到核所造成的。对线粒体基因组学领域中有关基因组起源、结构和基因含量进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causes of abdominal hemorrhage after reduced-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 Healthy SD rats (weight range of 260–280 g)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donors were female and the recipients were male rats. The recipients were, on average, by <10 g heavier than the donors. All operations on donor rats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person using unaided eyesight. Operations on recipient rats were performed by two persons using unaided eyesight. About 270 rats received reduced-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which 44 died because of intra-abdominal hemorrhages. The distribution of abdominal hemorrhage sites was as follows: 28 cases with anastomotic hemorrhage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of the superior liver, 9 cases with subcapsular hemorrhage, 9 cases with tied hemorrhages from the left lateral lobe, 7 cases with hemorrhages from the papillary lobe, 7 hemorrhages from the triangular lobe, 5 hemorrhages of the right suprarenal vein and lumbar veins, 4 hemorrhages caused by mechanical injury, 4 cuff hemorrhages of the portal vein and the inferior vein cava of the inferior liver, 8 anastomotic hemorrhage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of the superior liver and the tied hemorrhage of the left outboard lobe, and 5 hemorrhages of the two tied points of the reduced-size liver. Ten hemorrhages were stopped by suture or/and ligature, and 6 were stopped by washing with or soaking in hot water.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to raise success rates of reduced-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和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FAB分型的符合率为89.19%。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L为121例,占AL的65.41%,B-ALL为113例,主要表达B系的CD19(99.12%)、CD22(98.13%)、CD79a(96.19%)、CD10(86.73%)。T-ALL占8例;主要表达CD5(100%)、CD7(100%)、cCD3(100%)、CD8(87.5%)。AML为47例,占25.41%,主要表达CD33(93.62%)、CD15(78.72%)、CD64(76.6%)、MPO(76.6%)、CD13(74.47%)。在B-ALL,AML,T-ALL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分别是CD19,CD33,CD5和CD7,特异性最强的抗体分别是CD79a,MPO,cCD3。AMLL为17例,占9.19%,其中B/M为9例,T/B为5例,T/M为3例。My十-ALL为54例,占ALL的44.63%,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CD33、CD64。Ly+-AML为18例,占AML的38.30%,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19、CD4、CD7。系列非相关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67.57%,HLA-DR的表达率为85.41%,CD38的表达率为80.59%,TdT的表达率为62.59%。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白血病分型中起重要作用,是FAB分型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