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喜旱莲子草是一种水陆两栖的重要入侵杂草,中国首批16种重要入侵物种之一.本文介绍了生物防治喜旱莲子草的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ophila、Vogtia malli、Amynothrips andersoni、阿根廷跳甲Disonycha argentinensis、Systena nitentula和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 piperata等天敌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国内外寄主专一性研究、释放效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掌握珠江口重要经济鱼类棘头梅童鱼的种群特征,根据2017—2020年春(3—4月)、秋(9—10月)两季在珠江口海域开展的底拖网调查及采集到的棘头梅童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资源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体长、体重变化范围分别为22~168 mm、0.23~103.11 g,其中雌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均大于雄性个体,未见明显的小型化现象;性成熟体长集中在90~140 mm,未见性成熟提早现象。总体长体重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值为2.9057,且年际变化小,而条件因子a值(3.029×10-5)小于1988年该海域的调查结果,说明珠江口棘头梅童鱼整体生长发育良好,但栖息地环境质量(饵料供应、生长环境)下降。研究海域梅童鱼的开发率E为0.67,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梅童鱼资源密度平均值为77.73 kg·km-2, 中西侧资源密度大于东侧,在纬度方向上总体分布均匀;根据4个资源密度高值区初步推测其产卵场在南沙港附近。2017—2020年的年平均资源密度比1980—1982年下降了93.5%,为持续利用该资源,建议条件成熟时可于春季在产卵场设立保护区,以保护补充群体与产卵群体。  相似文献   
43.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NaCl 5.0 g/L。并与基础培养基的发酵活菌数、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进行比较,经过验证试验绘制维氏气单胞菌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7 L发酵罐生长曲线。在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维氏气单胞菌活菌数为5.94×109 cfu/mL,比基础培养基增幅43.13%;制备的灭活疫苗相对保护率为77.78%,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4.81%。7 L发酵罐发酵培养10 h,活菌数达到最大8.85×109 cfu/mL。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维氏气单胞菌发酵菌液,为今后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规模化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FNR)在文心兰抵御软腐病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文心兰‘小樱桃’中克隆到一条OnFNR基因(登录号为KX461908),分析其序列特性和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部位以及不同软腐病感病阶段的表达模式,构建OnFNR过表达载体并转化文心兰原球茎(PLBs),对转基因原球茎进行软腐病抗性评价。结果显示:(1)文心兰OnFNR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080 bp,预测可编码含35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066.14 Da、等电点为8.72的碱性蛋白;OnFNR具有典型的FAD结合结构域和NADP+结合结构域,定位于叶绿体。(2)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OnFNR与其他植物LFNR聚为一类,并与小兰屿蝴蝶兰LFNR的相似度最高(89.1%)。(3)qRT-PCR结果显示,OnFNR在文心兰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假鳞茎与花,根中最低;文心兰植株接种软腐病病原菌1 d后叶片和假鳞茎的OnFNR基因表达量呈现极显著下调,并且在5个感病阶段的表达量均低于健康植株。(4)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OnFNR,并经农杆菌EHA105侵染成功转入文心兰PLBs,获得过表达OnFNR转基因原球茎16个;在过表达OnFNR文心兰PLBs中,OnFNR与Fd基因表达均呈现极显著上调,尤其是Fd表达量上调至对照(非转基因PLBs)的3.67倍,且过表达OnFNR的PLBs在软腐病病原菌侵染第4天的存活率仍有48.88%,而对照的存活率只有6.66%。研究表明,文心兰OnFNR是一个定位于叶绿体的光合型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过表达OnFNR能够明显提高文心兰植株的抗病性,推测OnFNR在植物抵抗病毒以及ROS爆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过表达OnFNR可能通过提高LET的电子传递效率,进而提高Fd的表达量达到促进MAPK通路信号传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对野生秀丽四照花(Cornus hongkongensis subsp. elegans)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测定,比较变温、低温层积、化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秀丽四照花种子千粒重76.91 g,长5.81 mm、宽5.10 mm、厚3.99 mm。种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吸水率低于8%,说明有吸水性障碍的坚硬种皮抑制了种子萌发。变温条件下,温差较大的30 ℃/15 ℃处理对秀丽四照花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萌发时滞短,萌发率和发芽势较高。秀丽四照花种子经30% NaOH浸泡10 min,可明显缩短萌发时间,但4 ℃低温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6.
脂类在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子中以两种形态存在,脂肪滴和卵黄体,前者为中性脂,卵黄体中的脂类主要是磷脂。L和Y几乎充满足整个成熟卵子,且交互分布,开始它们间以许多致密小颗粒间,直到两者的分布无界限分割。  相似文献   
47.
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灰树花多糖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8.
高产磷酯酶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0mm乳白色晕圈及少量透明圈共73株,经过菌生物量、卵黄杯碟法和抗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73株菌中筛选出15株,菌号为:183,198,247,424,587,596,692,744,754—1,791—2,779,970,998,1107,1182;将此15菌株经菌生物量、卵黄琼脂杯碟法、NPPC法和抗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中选出754—1,779,970,1107四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已知菌CW—W—90—3菌对照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拉曼被孢霉F5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拉曼被孢霉突变株F5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最适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及湿度,无机盐离子的添加,最适碳源浓度及补加碳源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100,酵母浸出粉4,蛋白胨1,K2HPO41,CaCl2 1*10^-2,MgSO4 5*10^-2,FeSO4 1*10^-2,ZnSO4 7.5*10^-3,CuSO40.5*10^-3,MnSO4 2*10^-3,pH6.0,培养湿度为25度,140rpm 振荡培养10天,培养8天后(即收获前2天)补加5%葡萄糖,发酵结果为:DC24.59 g/L,TL10.84g/L,TL/DC 44.09%,GLA/TL10.67%,GLA产量为1156.63mg/L,GLA产量较初始结果提高156.15%,该菌株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菌株要求。  相似文献   
50.
侯南英  杨建华 《遗传》2000,22(5):292-29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农民,4次反复自然流产,流产时间特殊。第一胎与第二胎均在60天左右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流血7到8天时自然流产,未去医院进行任何治疗。在怀孕第三胎时曾服中药治疗,怀孕10个月零20天时自然分娩一死胎女婴。第四胎怀孕时曾保胎治疗,11个月时自然分娩一死胎女婴。患者第三胎与第四胎均为过期妊娠死胎,但也未去任何医院检查。患者平时体弱易感冒,未曾接触任何有害物质,非近亲结婚,夫妇表型均正常,智力正常,患者身高1.60米,体重55公斤。  对夫妇双方取外周血作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培养,染色体制片,G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