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UV—A区段紫外线照射对DNA影响的拉曼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测了鲱鱼精DNA水溶液经不同时间UV-A紫外辐射后的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段紫外辐射比用UV-A和UV-B共同照射对DNA的影响要小,主链构象基本稳定。但经较长时间辐射仍会对鲱鱼精DNA造成损伤,受影响的部位主要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碱基部分,UV-A对脱氧核糖的影响与UV-A加UV-B共同照射的结果作比较后,可以说明UV-A对脱氧核糖的损伤有累积的效应,而对于胸腺嘧啶的影响,从其各个指标的分析来看,有损伤但程度较小。本实验说明UV-A辐射条件下没有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也不存在6,4光产物形成的证明,但对于Dewar异构体的形成,有部分证明,与Taylor(1994)报道的结果相一致,UV-A没有造成DNA单链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02.
紫杉醇 (Paclitaxel,商品名为Taxol)是存在于红豆杉属(Taxussp .)植物中的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 ,因其具有广谱强效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抗癌机理而倍受人们关注。然而 ,紫杉醇天然资源十分有限 ,自 1992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批准紫杉醇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以来 ,其供需矛盾日益尖锐[1 ] 。目前 ,普遍认为采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是解决其药源紧缺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迄今为止 ,在红豆杉细胞的代谢规律和培养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 ,但前景仍不容乐观 ,离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主要…  相似文献   
103.
苏云金杆菌vip3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全长PCR方法从野生型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菌株S184中克隆了2.3kb大 vip3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将vip3A-S184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30构建了表达质粒pOTP,转化大肠杆菌M15,转化子经1mmol/L IPTG诱导后可表达89kD大小的Vip3A-S184蛋白,并得到Western blot证实。蛋白可溶性试验表明,目的蛋白中约有19%是可溶的,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大多数蛋白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因此,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对家兔进行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苏云金杆菌Vip3A蛋白表达的检测。利用IPTG进行诱导培养的菌液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3种害虫的初孵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Vip3A-S184蛋白对夜蛾科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04.
调查分析了浙北平原15个乡镇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状,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两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聚类分析能揭示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调整的方向;两两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可以明确持定结构和功能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中华鳖对T3菌苗抗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3菌苗免疫中华鳖后的血清间接凝集抗体效价 (IAT)与免疫保护率 (PRP)的变化探讨了中华鳖的免疫应答规律。中华鳖对T3菌苗能产生较强的应答反应 ,免疫的二龄鳖PRP可达 82 6± 15 2 (19) % ,IAT达 1978 1± 716 4(19)。它对T3菌苗的免疫效应期为 3天 ,第 2 0天时免疫应答处于高峰 ,IAT与PRP分别为 176 8 0± 44 7 6 (4)与 91 7± 14 4(4) % ,持续 10天左右开始下降 ,到第 3个月左右基本上回复到免疫开始时水平。结论为 :中华鳖的免疫应答反应基本介于鱼类与鸟类之间 ,但较偏向于鸟类。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热诱导的位点专一性重组系统在烟草中控制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热激启动子Gmhsp17.5C控制Cre定位重组酶介导的DNA删除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在热激启动子控制下的Cre重组酶的表达导致两侧带有相同方向loxp位点的CaMV35S—GUS片段从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cv.W38)的基因组中删除。通过定量PCR的方法鉴定这个转基因系统,显示了这个系统的重组效率。结果显示在两个小时热激处理后转基因烟草中有41%的CaMV35S—Gus片段被删除。由于热激诱导的定点重组系统有容易操作、对热敏感和无背景表达等优点,因此有利于采用这个系统在转基因植物中进行可诱导的基因操作。  相似文献   
107.
N:P化学计量学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化学计量学很早就被应用于生态学研究中,但长期以来几乎被生态学家所忽视。近年来,由于认识到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把生态实体的各个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因此元素化学计量学成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氮磷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和生态系统常见的限制性元素,在植物体内存在功能上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两种元素的循环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N:P化学计量学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论述了N:P化学计量学在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的应用现状,同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应用N:P化学计量学的可行性,并指出了N:P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8.
分子标记及其在鸟类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生态学是一门相当新的分支学科,从前人的研究工作来看,分子标记在这个学科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描述了RFLP、RAPD、MinisatelliteDNA,MicrosatelliteDNA和AFLP这5个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及其在鸟类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9.
A54外毒素与Bt毒蛋白对棉铃虫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A5 4胞外毒素与Bt毒蛋白对棉铃虫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随着棉铃虫饲料中A5 4外毒素浓度的增加 ,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显著上升 :随着棉铃虫饲料中Bt毒蛋白浓度的增加 ,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也显著上升。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二者互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浦东滩涂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土质酸碱度生物评价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1999年,对上海浦东滩涂4类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多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4个群落参数,并结合种类研究,讨论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酸碱度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弹尾目和蜱螨目对不同酸碱度土壤反应敏感。弹尾目的3个群落参数和蜱螨目的4个参数均很好地反映与土壤反应敏感。弹尾目的3个群落参数和蜱螨目的4个参数均很好地反映与土壤pH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在0.9以上和0.85左右,在pH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弹尾目的符Tao(Paranura sp.)可用于评价酸碱度较接近的土壤,球角Tao(Hypogastrura sp.)可用于评价酸碱度相差较大,高pH或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