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8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961.
为探究外源脂肪酸对草鱼肝细胞脂质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理,体外培养草鱼肝细胞,并采用不同浓度(0-1 mmol/L)油酸(Oleic acid)进行细胞孵育,噻唑兰比色法(Methyl thiazolte trazoliu,MTT)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肝细胞活力及脂质蓄积状况,BODIBY和DAPI染色法观察肝细胞脂滴及细胞核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变化,Real-time qPCR检测脂质合成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家族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油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肝细胞活力和细胞内脂质积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0.4和0.6 mmol/L时达到最大值(P < 0.05);肝细胞凋亡率则先下降后上升,在0.4 mmol/L油酸处理时最低,1 mmol/L油酸处理时最高(P < 0.05);此外,0.4 mmol/L油酸处理抑制了肝细胞Caspase-3b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上调Bcl-2/Bax mRNA比值(P < 0.05),而0.8 mmol/L油酸处理显著促进Caspase-3b、Caspase-8、Caspase-9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Bax的mRNA比值(P < 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脂肪酸可增强草鱼肝细胞活力,促进胞内脂质积累,抑制细胞凋亡,而脂肪酸浓度过高则抑制肝细胞活力并诱导肝细胞凋亡,其作用与脂肪酸影响脂质代谢及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探讨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种间关联性,该研究基于2×2联列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中25个优势种、300个种对间进行了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木贼麻黄群落优势种群间总体上呈正关联,表明该群落处于稳定的演替阶段。(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有141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32对,正负关联比为1.07;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种对数有128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5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种对数有12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34对,正负关联比为0.96。(3)根据研究区25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并结合PCA排序,可将25个优势种群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研究表明,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且群落结构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63.
红砂对CO_2浓度升高及降水变化的生理生长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2年生红砂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CO_2控制气候室,研究了不同降水条件(+30%、+15%、0、-15%、-30%)和CO_2浓度(350μmol·mol~(-1)、550μmol·mol~(-1)、700μmol·mol~(-1))协同作用下,红砂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CO_2浓度升高及降水变化在6月和8月对红砂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在8月份并不影响可溶性蛋白(SP)。(2)随着CO_2浓度升高,红砂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且随着时间延长(8月份)对气候变化逐渐适应,丙二醛(MDA)和根冠比则呈下降趋势。(3)随着降水减少,红砂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呈增加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而渗透调节物质、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无论降水增加或减少都会增加。(4)高浓度CO_2和降水减少时,红砂通过调整自身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加大根冠比,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且有利于红砂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而且能促进其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使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对植物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认为,CO_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红砂的抗旱能力,增强红砂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LncRNA)对髓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i-SPRY4-IT1组,分别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阴性对照荧光序列和SPRY4-IT1-siRNA转入细胞中,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SPRY4-IT1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以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PRY4-IT1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si-SPRY4-IT1组SPRY4-IT1 mRNA表达水平、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细胞MMP-2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MMP-9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的表达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65.
966.
为获得高效可溶表达的鸡贫血病毒凋亡素基因(CAV-Apoptin),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CAV-Apoptin基因序列,将其连接到含msyB伴侣基因的pBCX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鉴定后应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质,采用显微镜观察、CCK-8实验与DNA ladders测定其抗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CX-CAV-Apoptin,在37℃正常培养条件下的大肠杆菌中得到大量可溶性表达产物,融合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约为42 kDa,50 ml菌液即可获得1.5 mg左右的纯化重组蛋白,CCK-8实验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用36 h后可对套氏淋巴瘤JEKO-1、REC-1细胞生长产生超过60%的抑制率;显微镜观察与DNA ladder实验证明重组蛋白可诱导JEKO-1、REC-1细胞的凋亡,对HUVEC没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免疫印迹分析表明重组凋亡素对JEKO-1细胞诱导了Caspase-3的激活,而对Caspase-8的表达没有影响。研究表明融合蛋白msyB-CAV-Apoptin可达到高效可溶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特异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67.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蛋白和gB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基因,制成HCMV亚单位疫苗,探究其在Balb/c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活性。方法:选取pp65蛋白的490~508aa和gB蛋白的607~621aa的基因片段,经PCR扩增目的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BL21(DE3)plys菌株,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分析蛋白质表达,金属螯合亲和镍柱法纯化目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的体液免疫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获得分子质量约为22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抗体有特异性,间接ELISA法检测其效价为1∶102 4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IFN-γ、IL-2、IL-12的含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制备的具有免疫优势抗原表位的重组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68.
超级早籼稻“中早39”的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产早籼嘉育253和高产抗稻瘟病早籼品种中组3号为亲本,采用分离世代自然病圃鉴定结合稻瘟病混合菌株人工接种抗性筛选方法,通过系谱法和产量比较试验,最终选育获得高产抗稻瘟病早籼稻新品种中早39。对超级早籼稻品种中早39及其系谱亲本嘉育253和中组3号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测定和比较分析,发现中早39的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优于其系谱亲本,库容优势明显;中早39在齐穗后20天保持最高的净光合速率,其叶面积指数和各光合色素含量也优于系谱亲本;因此,中早39具有超高产光合生理特性。育种初期选用了高产亲本,且在生育后期中早39比其系谱亲本具有更优的光合生理特性,是水稻高产育种中优良性状的整合和后期功能型超级稻特性的体现;中早39超高产优势来自于品种选育过程中源库的优化、株叶形态的改善;中早39的选育研究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69.
【目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可引发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黏附是APP在致病过程中的第一步,新型黏附分子——三聚体自转运黏附素(Trimeric autotransporter adhesin,TAA)是该菌感染肺组织的重要毒力因子,茎部区2 464-2 574氨基酸(BD3)序列区域在细菌的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如何结合肺脏组织尚属未知。本文表达TAA的茎部功能区,筛选其在肺组织中的结合蛋白。【方法】原核表达及纯化TAA功能区BD3蛋白,与猪肺组织共孵育,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捕获BD3的结合蛋白并质谱鉴定。构建猪c DNA文库获取该蛋白核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质谱分析获得与BD3结合的猪肺组织蛋白的肽段,数据库搜寻比对发现角蛋白1为TAA BD3区与猪肺组织结合的蛋白;构建c DNA文库筛选并测序后获知其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序列与猪源及人源角蛋白核酸序列相似性低,猪源细胞角蛋白1作为一个单独的进化分支,与其他角蛋白差异较大;该蛋白在8-100 aa处有一个跨膜区;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β折叠;该蛋白在82-362 aa处存在一个G蛋白α亚单位,在515-552 aa处存在一个TSP1区域(凝血酶敏感蛋白1型重复区域)。【结论】与TAA茎部BD3结合的猪肺组织角蛋白1的发现,为TAA黏附肺组织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有助于揭示APP专嗜肺组织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He-Ne激光结合丹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治疗风湿病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健康大鼠注射鸡Ⅱ型胶原诱导后,成功建立了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模型,随机分组后给予治疗,分析大鼠体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体重增长幅度不同(P<0.05),其中模型组最小,丹参结合激光治疗组最高。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组的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P<0.05),其中模型组大鼠最高;而激光结合丹参治疗组最低。但全血还原粘度中、高切和红细胞压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结合激光对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体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