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5篇
  免费   1343篇
  国内免费   581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594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830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1017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948篇
  2007年   910篇
  2006年   908篇
  2005年   775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大尺度不透水面遥感估算方法比较——以京津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玉娟  周伟奇  钱雨果  韩立建 《生态学报》2015,35(13):4390-4397
城市不透水面既是常用的城市化程度指标,也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遥感技术准确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并分析其空间扩张过程,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5 TM影像,采用NDVI二元法和线性光谱分解法,分别提取北京、天津和唐山3个城市不透水面信息,并将不透水面估算结果与近同期的ALOS影像提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光谱分解法获取的不透水面结果较好,RMSE为20.6%,能有效提取大范围的不透水面信息。  相似文献   
994.
张翼然  周德民  刘苗 《生态学报》2015,35(13):4279-4286
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服务功能,不仅包括水资源、水产品等直接输出功能,还包括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大气成分等调节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通过对已经发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相关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得到全国71个湿地案例点的价值评价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在全国各区域的生态系统价值量进行对比分析。全国湿地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按照各项服务功能按照价值量高低排序依次为调节气候调蓄洪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土壤产品输出固碳释氧生物栖息地旅游休闲科研教育。在对全国湿地进行分区分析得知,东北平原及山区、东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在各项调节、供给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这3个区域同时也是我国湿地的密集分布区。结合不同地理分区下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特点,可以实现区域发展与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协同发展,并能够为湿地的保护和建设起到科学、合理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95.
蒋延玲  周广胜  王玉辉  王慧  石耀辉 《生态学报》2015,35(14):4559-4569
收集了1992—2013年关于模拟CO2浓度升高及气候变化(温度升高、降水变化)对内蒙古地带性草原群落的5个建群种针茅植物(贝加尔针茅、本氏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短花针茅)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CO2浓度升高、增温和增雨将提高针茅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株高生长,但CO2处理时间延长会导致光合适应;温度和降雨变化将改变针茅植物的物候进程,但物种之间反应有差异;CO2浓度升高有助于针茅植物生物量增加,增温和干旱则相反,CO2浓度升高对干旱的影响具有补偿作用;干旱和涝渍胁迫将提高针茅植物植株C/N,CO2浓度升高将加剧水分胁迫下针茅植物植株C/N的增加效应,导致牧草品质下降。由于当前在适应性指标、针茅植物对气候变化协同作用的适应机理及其敏感性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目前无法全面比较各针茅植物对CO2和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差异及其敏感性,因而无法预测未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这几种针茅植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地理分布上的迁移替代规律。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未来应加强内蒙古地带性针茅植物的适应性指标、针茅植物对多因子协同作用的适应机理及敏感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6.
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赵宽  钟林生  陈田  虞虎 《生态学报》2015,35(10):3437-3446
在界定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海岛目的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海岛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Logistic模型对2013—2015年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2000—2012年,舟山群岛海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总体均呈持增加趋势,静态协调度由0.6453增加到0.7301,动态协调度由0.6453增加至0.6874;(2)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由初级协调发展型向中级协调发展型演化,其中2000—2007年为初级协调发展型,2008—2012年为中级协调发展型;(3)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公路网密度、城镇化率是影响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4)2013—2015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度预测值为0.8335、0.8442和0.8543,动态协调度的预测值为0.6885、0.6916和0.6947,说明两者的协调发展状态将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97.
意愿价值评估法应用于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颖  周清波  周旭英  甘寿文  杨雪萍 《生态学报》2015,35(24):7955-7964
农业生态补偿是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激励手段,有关补偿标准的估算及计量方法研究始终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意愿价值评估法(CVM)是国际社会进行非市场价值评估最广泛采用的陈述偏好方法。由于在农业生态补偿领域应用时间不长,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及农民认知水平的差距,导致国内CVM的实证研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阐明CVM方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梳理国内外CVM在农业补偿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激励农户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补偿意愿问卷调查为例,深入探讨CVM应用于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中存在的假想特性偏差、研究手段偏差及调查实施偏差等。提出通过合理的技术途径和对策措施规避可能的偏差,包括:明确计量模型适用范围、开展效度与信度检验、选择两种尺度评估及处理调查过程偏差的方法等,为破解CVM应用于国内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研究指出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以期未来不断完善和拓展。  相似文献   
998.
内生真菌对花生残茬腐解及土壤酚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花生残茬是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为了探讨施加内生真菌Phomopsis liquidambari(B3)对加速花生残茬腐解、改善连作花生土壤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花生(Archis hypogaea)残体,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施加B3对花生残茬腐解率、土壤部分酚酸物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萌发期和苗期,添加B3处理显著加快残茬腐解,提高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增加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香豆酸的含量;在花生整个生育期,施加B3显著调节了土壤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 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 P)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花生残茬快速腐解和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及时转化。开花期之后施加B3处理土壤酚酸含量显著降低,花生荚果增产19.9%。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3在土壤中30 d内可以被检测,并对复杂多样的酚酸类物质具有广谱高效的降解能力。由此说明,施加内生真菌B3可以显著加快连作土壤中花生残茬腐解,进而通过减少土壤酚酸含量来缓解由残茬腐解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99.
辽东山区次生林木本植物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木本植物的空间格局有助于揭示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与潜在的生态学过程,且对林分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0—50 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辽东山区4 hm2温带次生林样地多度10的树种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在完全随机零模型下,大部分树种呈现聚集格局,聚集格局树种的比例随尺度增加而降低;在32 m的较大尺度下,随尺度增加,随机和规则格局成为树种分布的主要形式;(2)在异质性泊松过程零模型下,55.9%的树种呈现随机格局,其余大部分树种在10 m的尺度下呈现聚集格局,且随尺度增加,规则格局成为主要形式;(3)在完全随机零模型下,树种属性(林层、径级和多度)显著地影响种群聚集度,而在异质性泊松过程零模型下,树种属性对种群聚集度不存在显著影响。综上,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和树种属性部分解释了辽东山区次生林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而言,生境异质性的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次生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游客行为特征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消费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以较高学历的男性中青年为主;客源主要来自本省辽宁,并以沈阳、本溪和大连的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度指数为35.71;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赏枫叶,出游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且半数以上为当日往返的短程游览者;游客偏好与家人一起出游的旅行方式,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驾车和旅游专车;游客的消费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景区门票和交通费,占总消费的56.7%;游客对景区的喜好度依次为龙门峡景区月台子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鸣翠谷景区。总的来说,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9.1%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卫生方面。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对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