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本论文运用支序分类学,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详细探讨了浮游多毛类眼蚕科(Alciopidae)九属的系统演化关系,并同前人的进化分类学和数值分类学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眼蚕科各属的演化途径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但不同时期喷施效果存在差异。起身期+灌浆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开花期+灌浆期喷施处理在所有处理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幅最大,产量增幅最高(12.8%~14.0%);同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最高(16.4%~18.8%),从而氮素利用率增幅最高。综合施用成本等因素,生产上可采用起身期+灌浆期或拔节期+灌浆期2次间隔喷施模式,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严重为害柑橘类果实的经济害虫。研究其精巢、精泵以及精泵内骨骼生长发育状况,有助于提高柑橘大实蝇人工繁殖效率以及其田间防治效果,为柑橘大实蝇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光学显微镜测量恒温和室温条件下柑橘大实蝇雄虫的精巢、精泵以及精泵内骨骼的长度和宽度,并建立其长度、宽度和指数的函数模型,比较恒温和室温2种饲养条件下其雄虫器官发育状况差异。【结果】无论是在恒温还是室温条件下饲养,随着柑橘大实蝇雄成虫日龄的增加,其精巢、精泵以及精泵内骨骼的长度、宽度和指数变化趋势均符合幂函数增长模型。在恒温和室温条件下,其雄虫的精巢宽度、精泵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指数、精泵内骨骼宽度均无明显差异。在室温条件下饲养的雄虫的精巢长度[(4.00±0.14) mm]及指数(3.40±0.14)、精泵内骨骼长度[(1.65±0.03) mm]及指数(1.84±0.08)均分别显著高于在恒温条件下饲养的雄虫的精巢长度[(3.75±0.13) mm]及指数(3.19±0.14)、精泵内骨骼长度[(1.61±0.03) mm]及指数(1.77±0.08)。【结论】变温(室温)比恒温更有利于柑橘大实蝇雄虫的精巢和精泵内骨骼的发育,并推荐使用精泵长度推断其雄虫日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质粒pRK404为载体亚克隆含大豆根瘤菌吸氢酶结构基因(hup)的片段,构建成嵌合质粒pHR11、pHR4和pHR10。通过三亲本杂交将这些嵌合质粒导入无吸氢活性的Rhodobactersphaeroides241菌株(Hup-),均获得Hup+的接合子。利用启动子检测质粒pMP220证明,在hup对结构基因上游1.2kb内存在hup启动基因片段。以pRK2013为助质粒可将pHR11导入Enterobactercloacae和Klebsiellaoxytoca等土壤固氮菌株。本文以接合子E.cloacaeEH1113为例,通过对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嵌合质粒pHR11在EH1113中稳定贮存和复制。H2诱导接合子EH1113吸氢酶活性高表达,吸氢活性与放氢活性比值约为对照的两倍。当以延胡索酸为电子受体时,吸氢酶的吸氢作用支持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PCR方法获得大肠杆菌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σ32的编码基因rpoH,并克隆在含有ta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UHE中,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C端融合有6个寡聚组氨酸的σ32。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层析一步纯化,达到SDS-PAGE银染一条带纯度,氨基酸组成分析及N端序列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35S细胞内参入实验表明: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表达产物σ32(His)6也能导致热休克蛋白如GroEl、DnaK、Htp的大量合成.  相似文献   
16.
草鱼垂体生长激素分离纯化及其抗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松林  邓文涛 《动物学报》1995,41(3):282-290
应用碱性抽提,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从草鱼垂体中分离提纯出纯度高的草鱼生长激素(gcGH)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表明草鱼GH与大马哈鱼GH抗血清具有明显的免疫交叉反应,而与大马哈鱼催乳素(PRL)抗血清没有交叉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草鱼GH为单一蛋白带,其分子量约为22500道尔顿,等电聚焦揭示出草鱼GH主要由等电点为4.7和5.0的两条蛋白带组成,用纯化的草  相似文献   
17.
冯思远  赵文武  华廷  王涵 《生态学报》2021,41(20):7955-7964
“SDGs加速行动”是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私营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的全球行动。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后,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等提出了214项SDGs加速行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了系列影响,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全球SDGs加速行动的实施成为重要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2019)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等政策文件进行信息提取,建立加速行动匹配性指数模型和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恢复力指数模型,根据匹配性-恢复力分类体系将各国按照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分为9类,为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提供支撑。研究发现:(1)现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的实施与区域需求不匹配,且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在COVID-19爆发前已经出现;(2)加速行动的实施受限于现有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基础,区域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其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多边组织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加速行动;(3)下一步实施加速行动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根据分类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关系,分重点推进加速行动的实施,完善可持续发展指标监测体系,分类设立后疫情时代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定期反馈追踪,以在2030年促进17项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赤眼蜂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天敌资源。该属种类繁多,已报道有200余种,其蜂种的正确鉴定与选择是影响其田间防效的重要因素。依赖雄成蜂外生殖器形态特征的传统赤眼蜂分类鉴定技术不仅对专业技术要求高、耗时费力,而且无法用于孤雌产雌品系的种类鉴定以及近缘种的区分。分子鉴定技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为赤眼蜂鉴定提供准确、便捷、高效的方法。本文对赤眼蜂分子鉴定中分子标记的选择及常用分子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集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油松树轮样芯,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与镇安气象站的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重建了镇安县1853—2017年(165年)3—4月平均最高气温。结果表明: 树轮序列与3—4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大(r=0.596,n=60,P<0.01)。3—4月平均最高气温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33.2%,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结果可信。重建序列中偏暖年份出现25次,偏冷年份出现29次,偏暖年份较多地伴随着洪涝事件,偏冷年份较多地伴随着干旱事件。重建序列存在明显的冷暖变化,存在2个偏冷时期(1902—1917年、1953—2000年)、4个偏暖时期(1868—1892年、1917—1937年、1941—1953年、2001—2012年)。重建序列有明显的2~7、8~15、18~28、75~96、100~125年周期变化特征,其中准113、88、22年的周期变化分别为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主周期,这些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季风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Landsat-8影像的沿海城市公园冷岛效应——以厦门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利忠  孙凤琴  陈娇娜  唐立娜 《生态学报》2020,40(22):8147-8157
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其形成的公园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已成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景感生态学中的景感营造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或优化公园空间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园冷岛效应,进一步改善局地城市热环境。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8月的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高分影像数据,首先提取了研究区15个公园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改进的地表温度单通道算法,获取了城市公园地表温度数据,并采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公园内部平均地表温度、城市公园冷岛强度(即降温幅度)、公园冷岛影响距离(即对周边区域的降温范围)三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景感生态学原理初步剖析了城市公园景感营造的原则。结果显示:(1)公园面积和公园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公园平均温度的关键因子(R2=0.915),这两个因子与公园平均温度均呈显著非线性相关;公园面积存在阈值55 hm2左右;(2)公园冷岛PCI强度由公园绿地面积、公园建筑面积和面积-周长形状指数(P/A)三个因子决定(R2=0.911);公园冷岛PCI强度与公园绿地面积呈显著非线性正相关,与公园建筑面积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与面积-周长形状指数(P/A)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在确保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一定阈值时,应该尽量降低公园建筑面积,增加公园形状复杂度,有利于其PCI强度的增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公园冷岛影响距离由公园面积和公园水体面积比例决定(R2=0.719),公园冷岛影响距离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绿地公园中提高公园水体的面积比例,有助于增大公园冷岛的影响距离;(4)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需要运用景感生态学的原理,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充分考虑公园大小、形状、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比例及空间配置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