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9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以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GJW2-1为试验材料,研制一种对党参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可湿性粉剂。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GJW2-1活性影响最小的载体和助剂及其配比,并对其稳定性和盆栽防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萎缩芽胞杆菌 GJW2-1 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载体高岭土35%,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紫外保护剂β-环糊精3%,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该可湿性粉剂活菌含量1×109 cfu/g,湿润时间57 s,悬浮率81%,pH值7.1,含水率2.03%,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液对党参灰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分别为81.75%和71.56%。  相似文献   
122.
为探究观赏栀子在不同遮光条件下生长和光合及氮、磷、钾(N、P、K)分配的规律,该研究对3种观赏栀子设置5种不同的遮光处理(0%、60%、70%、80%、90%),通过对观赏栀子的生长和光合及各器官N、P、K含量进行统计与分析,探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观赏栀子栽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60%和0%遮光率的大花栀子、80%和70%遮光率的雀舌栀子、0%遮光率的花叶栀子均长势较好。(2)随着遮光率的增加,雀舌栀子和花叶栀子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气孔导度、水分瞬时利用率在遮光率60%下达到最大值。(3)大花栀子总N量最高,器官含N量高低排序为叶、根、茎; 雀舌栀子总P量最高,器官含P量排序为根、茎、叶; 大花栀子在90%遮光率下含K量最高。综合考虑认为,雀舌栀子更耐荫蔽,适合在80%和70%的遮光条件下生长; 大花栀子次之,适合在60%和0%遮光条件下生长; 花叶栀子最不耐荫,适合在0%遮光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23.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西南,老灌河东岸二级台地上。2007-2009年共发掘5000 m2,出土了7700多件仰韶时期动物骨骼。可鉴定标本至少代表5纲11目19科23个属种,包括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犬(Canis familiaris)、水牛(Buballus buballus)、犀牛(Rhinoceros s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花面狸(Paguma larvata taivana)等。动物群统计结果表明,仰韶文化一至三期含犀牛、亚洲象、竹鼠等喜温动物,四期中无喜温动物;根据动物生境,可判断该地区仰韶文化一至三期气候温暖湿润,四期相对干冷。仰韶文化一、二期狩猎动物的数量稍多于或等于家养动物,说明该时期“狩猎采集”比“饲养家畜”的活动多或并重;三、四期家猪骨骼占比分别是90.7%和87.9%,说明饲养家畜是一项主要的生业方式,狩猎和捕捞仅起辅助作用。仰韶文化三期3个兽骨坑内各埋藏了1具完整的成年母猪骨架,其中K15内为孕晚期母猪,怀仔猪数为7或稍多,为研究我国早期家猪繁育情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总之,该遗址出土的丰富动物遗骸可为研究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时期的古环境、生业模式、动物资源利用、畜牧史等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4.
哈民忙哈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为重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甚至思想观念等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重建该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有助于揭示哈民忙哈遗址产生和兴盛的动因及科尔沁沙地史前文化的变迁过程。目前,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初步显示哈民忙哈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具有多样性,但各种生业模式的比重以及是否存在家畜饲养等问题还缺乏相应的了解。本文对该遗址87例人骨与18例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还原了人和动物的食物结构及生业经济面貌。结果显示,陆生野生动物的食物结构主要基于C3植物类食物和少量的C4农作物,而犬科动物则体现出家养动物的食谱特性:食物主要依赖C4食物和人类食物残羹。C4类粟黍农作物和以此饲喂的动物是该遗址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粟黍农作物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在该遗址中,女性摄入相对较多的粟黍和相对较少的肉类,与男性在食物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农耕、家畜饲养是先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狩猎、渔猎和采集是生业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旨在克隆鉴定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发育相关基因AmWnt1,分析其在不同发育时期和刚出房工蜂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Wnt1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根据NCBI中AmWnt1基因序列信息,利用Primer 6.0设计引物,RT-PCR扩增AmWnt1基因完整的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卵(1日龄、2日龄和3日龄)、幼虫(1日龄、3日龄和5日龄)、预蛹(1日龄和3日龄)、蛹(0日龄、2日龄、4日龄、6日龄和8日龄)、刚出房工蜂、哺育蜂和采集蜂以及刚出房工蜂8个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西方蜜蜂的Wnt1基因CDS序列,命名为AmWnt1,上传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MT993937。全长1 239 bp,编码412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为9.48,相对分子质量为46.40313 kD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AmWnt1蛋白与其它膜翅目昆虫聚为一类,其中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度为99.50%。时空表达谱结果表明:AmWnt1基因在各个时期中均有表达,且在胚胎后期表达量最高,预蛹期和蛹前期表达量相对较高,其它时期表达量相对较低;AmWnt1基因在刚出房工蜂头、胸、触角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AmWnt1可能参与西方蜜蜂胚胎晚期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化蛹过程中的四肢发育等关键历程,为进一步研究AmWnt1功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6.
【背景】黑色素具有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真菌生产是获取黑色素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与动植物相比具有更短的生产周期和更高的产量,并且易于实现商业应用。【目的】揭示真菌黑色素的生产及应用发展情况和创新趋势,为致力于真菌黑色素产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nco 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通过对全球真菌黑色素相关专利进行检索统计,从专利涉及的菌株、专利技术构成、申请人专利价值等多维度对真菌黑色素相关专利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真菌黑色素在生产制备领域申请专利数量最多(50.56%),作为化工染料和化妆品原料应用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少(13.48%),涉及的真菌菌属主要有层孔菌属、短梗霉属、木耳属、纤孔菌属、粒毛盘菌属、灵芝属和曲霉属。目前真菌黑色素专利技术申请的热点领域主要在C12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突变或遗传工程)类和A61 (医学)类,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C12和A61将继续作为热点技术申请领域。中国申请的真菌黑色素专利数量最多,但拥有的高价值专利比例较低,较国外仍具有一定差距。【结论】我国科研人员需要加强在医药和化工领域核心专利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海外布局,增强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和技术转移,以抢占真菌黑色素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市场,并推动真菌黑色素相关专利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7.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IUCN极危物种,全球仅存3 500~4 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在浅水生境挖掘苦草(Vallisneria spp.)的冬芽为食。然而,近年来农业用地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目前对于白鹤在农业用地的食物组成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镜检法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采集的70份白鹤粪便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鹤的食物来源于10科15种植物,其中,水稻(Oryza sativa)、莲藕(Nelumbo nucifera)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最主要的食物,这3种植物在检测到的食物中的相对密度分别为34.34%、22.99%和10.61%,而白鹤的传统食物苦草冬芽所占的比例极低(2.05%)。由此可见,白鹤的食物组成已经发生变化,农作物已成为白鹤的重要食物来源。白鹤在农业用地中觅食使该物种的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希望为白鹤提供安全、稳定的觅食环境。  相似文献   
128.
春玉米根系生育特征与冠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琼  沈建国 《生态学报》2001,21(9):1536-1541
以农田实际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玉米根系生育特征及其与冠层生长的关系,并提出了定量描述方程;较详细地阐述了水分条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指出利用根系伸展深度确定灌溉计划湿润深度和进行根冠调控,以指导农田优化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9.
疏花毛萼香茶菜中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x var.laxiflora)叶中分离得到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疏花丁素(1),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的结构。此外,还分离得到6个已知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疏花甲素(2),毛萼晶A-C(3-5)和Q(6),毛萼乙素(7),以及cirsimaritin(8)和2α-羟基乌索酸(9)。  相似文献   
130.
侯南英  杨建华 《遗传》2000,22(5):292-29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农民,4次反复自然流产,流产时间特殊。第一胎与第二胎均在60天左右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流血7到8天时自然流产,未去医院进行任何治疗。在怀孕第三胎时曾服中药治疗,怀孕10个月零20天时自然分娩一死胎女婴。第四胎怀孕时曾保胎治疗,11个月时自然分娩一死胎女婴。患者第三胎与第四胎均为过期妊娠死胎,但也未去任何医院检查。患者平时体弱易感冒,未曾接触任何有害物质,非近亲结婚,夫妇表型均正常,智力正常,患者身高1.60米,体重55公斤。  对夫妇双方取外周血作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培养,染色体制片,G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