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弘  林术 《生态科学》1997,16(1):45-51
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及它的外围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已记录136种鸟类,属于15目、33科.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有23.5%(32种)属古北种;54.4%(74种)属于东洋种;22.1%(30种)属广布种类.在东洋种(74种)中,属华中种的有5.4%(4种);属华南种有6.8%(5种);属华中华南共有种87.8%(65种).  相似文献   
142.
白虫小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中能  李理 《昆虫学报》1989,32(4):433-437
白虫小茧蜂Bracon greeni Ashmead是紫胶白虫的重要天敌.本文首次报道用人工培养基成功地使白虫小茧蜂从卵离体培养至成虫.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为昆虫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液.每100ml培养基含庆大霉素4—6万单位.培养基用帕拉玢膜(parafilm)加工成“模拟寄主”.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5—91%、70—71%和67—69%.卵期20—22小时,幼虫期历时3—4天,预蛹和蛹期历时7—8天,一个发育周期需11—13天.成虫体长雌3.2—4.5mm,雄2.5—4.0mm,雌雄比约1:3.和用天然寄主白虫来繁殖的白虫小茧蜂相比,发育速度大体上相当,体型稍大,雌性比低.成虫能交配产卵,并在大蜡螟幼虫和模拟寄主上繁育出雌雄后代.但成本有待降低,所用离体培养技术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3.
中国香菇交配型和基因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1990,在长江以南九省(区)采集52个香菇品系,43株制作了孢子印用以检测交配型,又以检测A.B因子位点的等位基因方法测定了担孢子的基因型,保藏了以A_xB_x(或A_xB_y……)标记的标准单核菌丝体,这是建立中国香菇种质库的第一步,将为香菇杂交育种提供有效亲本。结果表明:每一菌株的四个交配型呈随机分配。具有四个交配型的菌株百分率是79%,有二个交配型的香菇菌株百分率是21%。有9个菌株的单核菌丝的基因型从A_1B_1……A_(18)B_(18)不同,A.B因子等位基因差异明显,这些菌株显示了A.B因子的很低的地区性重复频率。本项研究中建立了区分同宗A同宗B以及四个交配型的试验方法,遵循着核移动的规律,这个方法能够重复。  相似文献   
144.
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林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2,12(4):399-406
本文首次报道“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结果如下:在蒿自然群中,蒿属和绢蒿属及线叶菊属和栉叶蒿属各为一对姐妹群,后一对姐妹群还与毛蒿自然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紊蒿属和百花蒿属在进化过程中,作为两个独立的属,很早就与蒿自然群其它属分化出。在蒿属各组中,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为一对姐妹群,并与艾组构成姐妹关系;龙蒿亚属三个组(龙蒿组、牡蒿组和球蒿组)的亲缘关系很接近,且与友蒿组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研究的结果支持林有润的蒿属与蒿自然群的演化假说和紊蒿作为一个独立的属的观点以及将中国蒿属分为蒿亚属和龙蒿亚属以及七个组的观点。根据谱系分支分析的结果以及形态上的特征,建议在蒿属下建立一新亚属,灰蒿亚属。  相似文献   
145.
中国蛇菰属(蛇菰科)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2,12(4):379-381
本文修订了中国蛇菰属植物,新改级红烛蛇菰[Balanophoraharlandii Hook.f.var.mutinoides(Hayata)Xing,stat.nov.];杯茎蛇菰(Balanophora subcupularis Tam)为短穗蛇菰的异名;旋生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var.spiralis Tam)为鸟(黍离)蛇菰的异名;中国植物志中所载的日本蛇菰Balaophora Japonica Makino)和海南植物志记载的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系原作者鉴定错误。  相似文献   
146.
基于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和不依赖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是计算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两种方法,前者由于具有快速和较高准确性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模板的结构预测是通过寻找与目标蛋白序列相似并且有实验测定的结构作为模板,进而构建目标序列的结构模型的方法.文章详细综述了基于模板的结构预测方法的步骤、关键环节,并对影响结构预测...  相似文献   
147.
:简要介绍了曲江县发展养牛业的组织机构形式及其职能、优惠政策和合理的管理措施,提出了当前养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且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148.
本文报道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和自然内禀增长率的影响。实验在 5种温度即 15,2 0 ,2 5,30和 35℃ ,相对湿度为 80 % ,光照 12∶12 (L∶D)条件下进行 ,并用菜豆Phaseolusvulgaris作为它的寄主植物。实验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非成熟期的发育时间从 15℃的 38d减少到 35℃的 11d。描述卵 ,幼虫和蛹的发育率 (y)随温度 (t)变化的方程分别是 y =1 786 2t - 13 84 1,y =1 16 2t - 4 94 6和 y =0 6 34t - 5 146。雌成虫的寿命在 15℃条件下是 2 0d ,到 35℃时则下降到 9d。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 2 0℃- 30℃ ,在此温度范围内每雌产卵量为 158粒到 2 82粒。非成熟期在 2 5℃条件下的死亡率最低 ,为9% ,而最高出现在 35℃ ,为 4 9%。在 2 5℃到 30℃这个温度范围内 ,获得较高的自然内禀增长率(rm)和净繁殖力 (R0 ) ,分别为 0 2 7和 116 8,此结果表明此温度范围最有利于该种群的增长 ,种群的世代增长倍数约为 117倍。实验结果还表明 ,该虫种群的平均世代历期 (T)和种群倍增时间 (t)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而种群有限增长率 (λ)与温度的关系则是正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9.
为了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和痛觉的关系,用c-fos和NADPH-d双标记方法研究了大鼠面部伤害性刺激后c-fos蛋白(Fos)和NOS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面部伤害性刺激后30分钟,边缘区中即出现Fos表达,刺激后3小时,Fos表达达最高峰,而且主要在边缘区部位表达。正常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面部伤害性刺激3小时后,纹状体其余部位的NOS阳性胞体及纤维减少或消失,但边缘区中仍保留,并可见少数Fos和NOS双标记细胞,提示纹状体边缘区可能和面部痛觉的调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0.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方较为普遍的高位池和低位池对虾养殖模式的特点与自身污染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