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9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CB6菌株的菌体增殖规律及对主要营养成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该菌延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分别为0~6h、6~18h、18~48h和48h以后。培养18h时,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达到最低并保持稳定;氨基氮含量在6h时最低,以后逐渐升高,36h达到最高。药效实验表明,该菌培养42h时其菌悬液杀虫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小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5′端调控序列的功能,PCR扩增小鼠Lrp5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3041bp(-2909bp~ 132bp)DNA序列.PCR产物定向克隆到pGL3-basic载体上,重组质粒命名为pGL3-2909.以pGL3-2909质粒为模板,以不同的引物扩增出不同长短的DNA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含小鼠Lrp5基因基本启动子并含有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pGL3-103载体上,构建了12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体系:pGL3-267,pGL3-513,pGL3-535,pGL3-560,pGL3-575,pGL3-623,pGL3-645,pGL3-719,pGL3-770,pGL3-1032,pGL3-1330,pGL3-1619.以pRL-TK为内参照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48h后收集细胞测定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活性,pGL3-575(-2909bp~-2334bp)活性是pGL3-513(-2909bp~-2396bp)的20%,pGL3-535(-2909bp~-2374bp)的活性是pGL3-513的44%,pGL3-575的活性是pGL3-560(-2909bp~-2349bp)的48%,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2396bp与-2374bp之间的22bp区域内以及-2349bp与-2334bp之间的15bp区域内存在负调控元件.软件分析表明,此区域含有IK2,LYF1及MZF1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小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5′端调控序列的功能,PCR扩增小鼠Lrp5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3041bp(-2909bp~+132bp)DNA序列.PCR产物定向克隆到pGL3-basic载体上,重组质粒命名为pGL3-2909.以pGL3-2909质粒为模板,以不同的引物扩增出不同长短的DNA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含小鼠Lrp5基因基本启动子并含有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pGL3-103载体上,构建了12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体系:pGL3-267,pGL3-513,pGL3-535,pGL3-560,pGL3-575,pGL3-623,pGL3-645,pGL3-719,pGL3-770,pGL3-1032,pGL3-1330,pGL3-1619.以pRL-TK为内参照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48h后收集细胞测定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活性,pGL3-575(-2909bp~-2334bp)活性是pGL3-513(-2909bp~-2396bp)的20%,pGL3-535(-2909bp~-2374bp)的活性是pGL3-513的44%,pGL3-575的活性是pGL3-560(-2909bp~-2349bp)的48%,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2396bp与-2374bp之间的22bp区域内以及-2349bp与-2334bp之间的15bp区域内存在负调控元件.软件分析表明,此区域含有IK2,LYF1及MZF1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估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总结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0只成年杂种犬,用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肺动脉流出道。结果实验中有1例在术中出现心动过缓,暂停手术操作后,其余手术均逐渐恢复,未造成不良后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术后5~10min撤离呼吸机,拔除胸引管。术后两周肺动脉造影示左肺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形成,移植物处稍狭窄;取出移植物观察,血管管腔通畅,腔面光滑,无血栓,无感染。结论通过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犬肺动脉流出道成功建立了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为了保证模型的成功建立,应使用右侧卧位、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心律紊乱和尽早撤离呼吸机等围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995.
MSAP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植物基因表达、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DNA甲基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PCR检测DNA甲基化状态的技术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由于其检测多态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植物改良、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及植物进化研究等遗传学各个领域.该文综述了MSAP技术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雌激素受体β基因敲除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雌激素受体β基因敲除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β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平台。方法用外科手术方法对16只β基因敲除小鼠进行自体子宫移植,术后14d、21d取病灶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达95.8%,可形成明显囊肿,内含囊液,囊肿内壁有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结论应用本方法可建立稳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转基因小鼠模型,便于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及其相关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试验对6个香菇母本菌株进行分类.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取此6个菌株的单核体,进行两两杂交,获取15个杂交组合,并进行高温出菇试验和抗木霉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有8个杂交组合能够出菇, 3、4、6号菌株产量相对高,与其他菌株差异极显著.1号、3号菌株与木霉的拮抗线均呈Ⅳ型,对木霉抗性强.因此,3号菌株属于耐温高抗品种,适合进行进一步的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998.
高通量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技术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如KEGG,GO数据库等)为与疾病相关的SNP单体型及相关基因挖掘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研究对高通量SNP基因型数据,采用4种SNP单体型板块(block)识别方法(置信区间、FGT、连锁不平衡的稳定连接以及单体型板块融合技术),用聚类分析方法验证其效能,通过风险分析方法确定酒精中毒相关的SNP单体型,并基于已有知识体系建立SNP单体型与基因的映射,通过查询NCBISNP与gene数据库定位SNP单体型板块,确定候选基因,最后结合KEGG,Biocarta及GO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在对人类22对常染色体的分析中,寻找到可能与酒精中毒相关的159个单体型板块,包含227个SNP单体型,并预测其中102个SNP单体型可能会增加酒精中毒的发病风险.挖掘得到了121个酒精中毒相关基因,并进一步进行可靠的生物学功能注释验证.结果提示:采用聚类效果验证及风险分析的单体型识别机制,基于单体型的疾病相关基因定位并结合已有知识体系的疾病相关基因挖掘策略,不仅能大大缩减SNP数据挖掘的工作量,实现复杂疾病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而且对于多因素复杂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将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横断山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蒸发失水与体温调节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失水与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2.5~30℃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6.12℃和36.17℃;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2.99±0.48 ml O2/g ·h和4.24±0.50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平均最小热传导(Cm)分别为0.26±0.038 ml O2/g·h·℃和0.32±0.034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的蒸发失水在30 ℃达高峰值,为10.32 mg H2O/g·h,高山姬鼠在35℃达高峰值,为14.57mg H2O/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散失占总产热的比率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在30 ℃达到最大为34.6%,高山姬鼠在35℃达到最大为37.5%.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横断山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特征,即体温相对较低,代谢水平较高,热传导也较高,蒸发失水在总产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00.
细尖光萼苔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尖光萼苔提取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鉴定了细尖光萼苔挥发性成分2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