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207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与传统的单层平面培养相比,细胞三维培养可更好地模拟生物体内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微环境。以Cytodex-3微载体为支持物,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模拟微重力条件,悬浮培养法构建大鼠WB-F344细胞微重力三维培养模型。并通过细胞计数、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了细胞增殖、显微结构、粘附分子及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三维培养条件下WB-F344细胞增殖块,呈紧密多层排列、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和线粒体、胞间有桥粒和紧密连接形成,细胞粘着力加强、表现出良好的三维生长特征;与静置三维培养相比,纤粘连蛋白(Fn)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细胞内E-cadherin表达量增加,这可能是微重力效应下细胞粘附力增强的部分机制。该培养体系可能有利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2.
以本实验室选育的小麦优良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将抗虫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转入小麦培养细胞,经筛选获得抗卡那霉素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PCR和实时PCR检测、PCR-Southern和Southernblot验证,确定了3株独立再生植株为含有CpTI的转基因植株。农杆菌菌浓度、侵染时间及转化处理方式对小麦转化率均有明显影响。3株转基因植株正常可育并结籽,形成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T1代中的分离呈多样性,部分株系(转基因株系T-Ⅰ、T-Ⅲ)表现出孟德尔遗传规律。抗虫试验表明,3株转基因植株T2代籽粒对储粮害虫麦蛾具有一定的抗性,转基因株系T-Ⅰ、T-Ⅱ、T-Ⅲ及非转基因植株的T2代籽粒虫蛀率分别为19·8%、21·9%、32·9%和58·3%。转基因植株T1代群体农艺性状调查显示,3个株系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为小麦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抗虫材料。  相似文献   
943.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循环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6.1%脂肪,38.1%蛋白质含量日粮饲养108尾初始重约为240g的太平洋鲑(Oncorhynchusspp.)于0.25m3的水族箱中64d,水温为15.5±3.7℃。实验分6组,分别为对照组(每天投喂),实验1组(隔天投喂),实验2组(隔2天投喂2天),实验3组(隔4天投喂4天),实验4组(隔8天投喂8天),实验5组(隔16天投喂16天)。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每箱6尾鱼。研究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多重周期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太平洋鲑成活率均为100%。实验1、2、3组太平洋鲑鱼体增重接近对照组,其恢复摄食期间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实验4、5组鱼恢复摄食期间虽摄食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其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食物转化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实验各组鱼肥满度、肝体比、肝脏脂肪和糖原含量、肌肉中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肝脏脂肪中总饱和脂肪酸比例上升,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3)实验1、2、3组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初重约240g太平洋鲑饥饿1—4d,再循环投喂相同时间64d后,获得了接近完全补偿生长效果,表现为其恢复摄食期间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上升,生长速率明显加快,饲料报酬明显提高,鱼体增重接近持续喂食的对照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但饥饿8—16d再循环投喂相同时间后,表现为无补偿生长效应,食物转化率和生长速率明显下降,鱼体增重极显著低于持续喂鱼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44.
软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结实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菊  谭敦炎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587-2591
对软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结实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3个样地中长花柱植株的分枝数、每株花数及结实率均高于短花柱植株;在S1和S2中,长花柱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结籽率和种子千粒重均高于短花柱植株;S3中长花柱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和结籽率高于短花柱植株,而种子千粒重却低于短花柱植株。统计分析显示,软紫草2种花型植株的结实特性在各样地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同一花型植株的结实特性在不同样地间多表现出差异显著,说明软紫草的结实特性受花型和生境的双重影响,且生境比花型对其结实特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45.
利用改进的Oligo-capping法构建手掌参全长cDNA文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ligo-capping法是构建全长cDNA文库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名贵中药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R.Br.)的幼芽组织为材料,通过减少mRNA的用量,用pUC18作载体,设计特异引物对第1链cDNA进行PCR扩增,按片段大小分级回收cDNA,形成了一种以Oligo-capping法为基础,构建珍稀材料全长cDNA文库的快速、简单的技术体系.利用该方法,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手掌参的全长cDNA文库.经综合评价,文库容量达到了8×105个/μg cDNA,全长cDNA比例达到68%,重组率超过96%,说明本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该文库的建成为手掌参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功能基因发掘等理论与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6.
小花假泽兰茎叶中杀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小麦纹枯病原菌为指示菌种,采用活性跟踪法,从小花假泽兰(M ikan ia m icrantha H.B.K.)茎叶中分离出1种对黄瓜霜霉、黄瓜炭疽、小麦赤霉和玉米大斑4种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物质,在供试浓度为0.50 m g.mL-1时,对黄瓜炭疽、小麦赤霉、玉米大斑3种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0%以上.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的EC50为0.039 m g.mL-1,组织法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在供试浓度为2 000 m g.k-g 1时,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到了68.6%和48.7%,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速克灵的防效.经熔点测定、IR、M S1、HNM R1、3CNM R分析,鉴定该化合物为豆甾醇,其为首次从小花假泽兰茎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47.
基因枪法转化基因在小麦条锈菌中的瞬时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野生毒性菌株为转化受体,以含有gus报告基因的质粒(pGUS6L20)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KLHyg14)为载体,应用基因枪法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遗传转化的瞬时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在金粉直径为0.6μm、射程6cm、载体DNA5μL、可裂膜压力为900Psi或1100Psi时,gus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瞬时表达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48.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对2周龄以内仔猪高度致死率为特征[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隶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的有感染性不分节段的RNA,TGEV结构蛋白主要由S、N、Ms、M蛋白组成[2]。其中n基因指导合成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它是一种磷酸化的蛋白,存在于病毒粒子的内部,其分子质量为47kD[3],与病毒基因组组成核衣壳;N…  相似文献   
949.
中国牡蛎蚧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盾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牡蛎蚧属1新种——浙江牡蛎蚧Lepidosapheszheji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后推设计方法,研究一类两两相互竞争的n堆Lotka-Volterra模型的全局稳定化问题.在状态反馈控制下,获得了使闭环系统在正平衡点处全局渐近稳定的控制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