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3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225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水杨酸对水分胁迫黄瓜幼苗叶片生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 salicylic acid,SA 对水分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主要生理过程的影响 . 1m mol/L 的 SA处理黄瓜幼苗 2 4 h后 ,叶片中 POD活性剧增 ,SOD活性增加不明显 ,H2 O2 清除酶 CAT和 APX活性受抑制 ,H2 O2 含量上升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上升 ,造成轻度氧化胁迫 ;在随后水分胁迫过程中 ,经 SA预处理积累的 H2 O2 诱导 APX和 CAT活性上升并清除产生的 H2 O2 ;SA预处理后 ,叶片中 Rubisco含量及其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光合作用受影响较小 .这表明 SA使黄瓜幼苗生理活性有较大改善 ,增强了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2.
大叶藤黄叶片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层运输特征的研究在生态学、环境和农用化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完好地分离角质层是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前提。本文以生长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大叶藤黄为材料 ,探讨了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结果表明 ,30℃时用 2 % (w/v) ,pH 3 0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溶液浸泡大叶藤黄叶圆片 9h ,叶圆片边缘角质层分离 ,浸泡 5d可分离到完整的角质层 ,角质层在硼酸盐缓冲液 (0 0 1mol·L-1,pH 9 0 )中充分浸泡数日去除石炭酸 ,空气中干燥 ,室温下于聚乙烯的盒子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石蜡切片法、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年生巴戟天根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对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的分布场所及其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戟天根的结构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薄壁细胞是巴戟天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储存场所,蒽醌类化合物含量随着根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由以上研究总结出巴戟天以四年或四年以上采收为好,并以根皮厚、木心细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994.
覆盖旱作水稻群体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处理与水作处理水稻的群体生育特征。结果表明,旱作水稻营养生长期较水作长,叶片变短、变窄,群体LAI变小,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最终粒数变少、粒重变轻,不同旱作处理之间表现为地膜覆盖旱作处理分蘖发生多,成穗率低,穗分化和籽粒形成与灌浆时间缩短,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和裸地旱作分蘖发生少,成穗率高,穗分化时间缩短,籽粒形成与灌浆的时间延长,产量表现为水作处理>地膜覆盖旱作>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裸地旱作。  相似文献   
995.
热带林下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生长与果实产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的阳春砂仁生长和果实产量动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林下阳春砂仁自身年龄增长、林下光照不足和旱季水分胁迫影响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种植期增加,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和成熟植株密度降低.当林下光照水平在全日照的35%以下时,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林下日照水平变化呈线性增加(P<0.05)。沟谷下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显著高于上方(P<0.05)。海拔600~1000m,由于阳春砂仁的主花期从干热季3~4月推迟到雨季5月,果实产量显著增加,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海拔800~1000m沟谷中轮歇地次生林下有计划种植阳春砂仁,代替在沟谷雨林下种植阳春砂仁,既能解决沟谷雨林下光照和当地旱季水分不足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的影响,又有利于热带沟谷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6.
武汉和天津园林植物叶片热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天津和武汉两地一些园林植物叶片的春季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 ,无论在武汉还是天津 ,所测园林植物的干重热值均表现为乔木 >灌木 >草本的递减趋势 ,灰分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即草本 >灌木 >乔木 ,去灰分热值在武汉与干重热值的趋势一致 ,但在天津却是乔木 >草本 >灌木。同一类型的植物干重热值都是低纬度的武汉高于高纬度的天津 ,灰分含量相反 :天津高于武汉 ;乔木和灌木的去灰分热值也是武汉高于天津 ,草本植物例外。两地共有的 7种植物平均值相比 ,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是武汉 >天津 ,同一植物种相比 ,7种植物中 ,有 5种植物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地区差异与平均值一致 ,即武汉 >天津 ,只有刺槐和白三叶例外。  相似文献   
997.
蟋蟀科5属9个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被测定或从Gen Bank获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49bp的序列中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1.8%、36.9%、9.9%和21.4%,A T平均含量为68.7%。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属9种蟋蟀聚成3个聚类簇,斗蟋属先与灶蟋属汇合,再与棺头蟋属构成聚类簇Ⅰ;油葫芦属黑脸油葫芦和北京油葫芦与蟋蟀属的家蟋相聚构成聚类簇Ⅱ;蟋蟀属的田蟋单独构成聚类簇Ⅲ。  相似文献   
998.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猪瘟流行现状、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标记疫苗、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9.
四川西部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炎  杨世斌  范维都 《四川动物》2004,23(4):319-321
报道采自四川西部蝇科中的阳蝇属Helina Robineau-Desvoidy,1830的2个新种:映山红阳蝇Helina azaleella sp.nov,黑褐阳蝇Helina atereta 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了第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直观评价了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在研究区内,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总有机C、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总有机C、土壤全N、土壤全P含量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