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9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206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0.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  相似文献   
72.
河南新乡地区儿童头面部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河南省新乡地区汉族儿童(4-13岁)头面部进行了测量,比较和分析了儿童体质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据儿童头面部各指数数值大小分型,确定该地区汉族儿童面部的形态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狭鼻型。  相似文献   
73.
荸荠营养器官的发育与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同化茎起源于肉质主茎倒2或倒3叶的叶腋内。同化茎基部着生二鞘状叶,鞘状叶对早期同化茎穿出土面具保护作用。匍匐茎大多起源于同化茎基部鞘状叶的叶腋内。当植株开始抽生花茎时,地下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球茎的膨大是匍匐茎顶端5-6节的基本组织经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由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具足够的营养物质供来年顶芽萌发的需要,故属水生植物冬芽的性质。  相似文献   
74.
本实验用PEG介导,将小鼠BW_(5147)细胞与小鼠网织红细胞在体外进行悬浮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的胞质杂交细胞,表现出增殖减慢、生长率下降、生瘤能力降低等去恶化现象。本实验从cAMP-PDE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出胞质杂交细胞内cAMP-PDE活性比亲本BW_(5147)瘤细胞有所减弱,而cAMP水平则有所升高,提示胞质杂交细胞恶性程度下降可能与细胞内cAMP-PDE活性降低和cAMP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本实验的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促使肿瘤细胞逆转的可能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介绍一种能准确而迅速改变光刺激器光学参数(波长、强度等)的远距控制装置。将具有不同光学参数的滤光片(或孔径)置于转盘的不同位置,并对其编码。通过对编码值与预置值的比较,驱动步进马达带动转盘到所需的位置。仪器操作简便,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6.
在清醒麻痹状态下的55只猫上,观察了电刺激尾核头部前区(Cd)对三叉神经尾端脊束核(cST)中了齿槽神经(AI)伤害性刺激所诱发的放电的影响。刺激 Cd 可以抑制大多数 cST 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抑制持续约100—500ms。抑制时程可为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和安定而延长,注射印防己毒素可使其缩短。马钱子素使抑制时程稍有延长。这些结果提示,Cd 对 cST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是酵母最重要蛋白质质量控制机制之一,研究UPR响应规律有助于优化异源蛋白分泌途径合成和应对酸醇等胁迫因子的细胞自我保护。方法: 选择实验室菌株W303-1A和工业菌株An-a,以UPRE启动子控制下的Lac Z为报告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得到指示菌株W303-1A (leu 2::UPRE-lac Z)和An-a (leu 2::UPRE- lac Z),分别简称WZ和AZ。结果: 生长曲线测定显示WZ和AZ与亲本菌株的生长接近;添加下述试剂孵育4h后测定β-半乳糖苷酶酶活:1μg/ml衣霉素、8%(v/v)乙醇、0.3%(v/v)乙酸、5%(v/v)乙醇+0.1%(v/v)乙酸;菌株AZ的比酶活分别是对照值的8.2、26.4、1.1和7.9倍,而菌株WZ则分别为12.6、2.4、1.0和1.0倍;进一步以YEplac195为载体表达β-葡萄糖苷酶,AZ和WZ转化子在2%纤维二糖中生长24h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值分别为0.35和6.12U/ml,相应的LacZ则分别为对照值的3.1和5.4倍。结论: 两个菌株显示了在抑制物和异源蛋白表达UPR响应和调控能力上的显著差异,为其改造利用提供了方向;研究也为分析抑制物耐受性和异源蛋白表达关键制约因素、优化酵母ER和UPR信号通路的调控奠定了初步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78.
张霞  景翔  周光才  包颖 《植物学报》1983,54(3):343-349
淀粉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在储藏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GBSS)与直链淀粉的合成息息相关。尽管该酶的编码基因已在许多栽培植物中被分离和确定, 但有关它们在作物野生近缘种中的序列分歧和表达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以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为研究对象,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GBSS编码基因的序列特点、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及在叶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该酶在禾本科植物中分别由GBSSIGBSSII基因编码。在药用野生稻中, 这2种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2%, 并且它们在不同器官内呈现时空分化表达, 其中GBSSI在种子中超强表达, GBSSII则主要在叶片表达。  相似文献   
79.
据我们在北京和内蒙古等地多年研究表明,黄芪的植食性种子小蜂包括广肩小蜂科Bruchophagus属5种和金小蜂科Habrocytus属1种,为多种混合群体。我们通过大量标本的形态比较以及交配行为的观察,结合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应用扫描电镜对其并胸腹节花纹的超微结构观察,鉴定出黄芪种子里有5种广肩种子小蜂,即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huonchi Liao et Fan及本文的4新种。  相似文献   
80.
Self-splicing of the Chlamydomonas chloroplast psbA intr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D L Herrin  Y Bao  A J Thompson    Y F Chen 《The Plant cell》1991,3(10):1095-1107
We used alpha-32P-GTP labeling of total RNA preparations to identify self-splicing group I introns in Chlamydomonas. Several RNAs become labeled with alpha-32P-GTP, a subset of which is not seen with RNA from a mutant that lacks both copies of the psbA gene. Hybridization of the GTP-labeled RNAs to chloroplast DNA indicates that they originate from the psbA and rrn 23S genes, respectively, the only genes known to contain group I introns in this organism. Introns 1, 2, and 3 of psbA (with flanking exon sequences) were subcloned and transcribed in vitro. The synthetic RNAs were found to self-splice; splicing required Mg2+, GTP,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he accuracy of self-splicing was confirmed for introns 1 and 2, and intermediates in the splicing reactions were detected. These results, together with our recent data on the 23S intron, indicate that the ability to self-splice is a general feature of Chlamydomonas group I introns. These findings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of group I intron splicing and evolution in Chlamydomonas and other chloroplast gen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